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2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9]
浮宫中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浮宫中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青泥何盘盘! 。
(3)无边落木萧萧下, 。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孤舟一系故园心。
(6)弦弦掩抑声声思,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 施:施行
B.不籍识其姓名 籍:登记、记录
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 没:通“殁”,死去
D.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 发:打开
3.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3分)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供给了饥民粮食,又让他们觉得是自食其力,不至于让他们产生羞愧耻辱之感。
B.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浏览完整试题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命画工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3分)

(2)、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夜 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 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B.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
C.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D.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灭亡无可奈何的真实情感。
(2)全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贾雨村知道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古扇,而石呆子又不卖给他时。竟然使用手中的职权,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打了个死去活来,抄了他的家,把20把古扇子充抵官银,再作官价给贾赦送了去。石呆子因此而生死不明!(《红楼梦》)
B.宝玉见到海棠花开,心中涌起无限丘壑,竟然在匆匆换衣后把通灵宝玉给弄丢了。贾琏忙出去找人测字,说在当铺里。众人不放心,又求岫烟到栊翠庵找妙玉扶乩。而宝玉自从丢了玉以后,竟现出呆傻的样子来。贾母命令贾琏悬赏巨资找玉,最终有人在当铺里找到了。 (《红楼梦》)
C.袭人听说宝玉娶宝钗这件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凤姐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黛玉决定了结这段痴情,临终时说了:“宝玉,宝玉,你好……” ,便浑身冷汗,不再作声了。而这时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 (《红楼梦》)
D.拿依提议葛朗台买点肉来招待查理。葛朗台却要拿侬用乌鸦做汤招待。拿依说乌鸦是吃死人的。葛朗台说:“它们还不是跟大家一样有什么吃什么。难道我们就不吃死人了吗?什么叫做遗产呢?” (《欧也妮•葛朗台》)
E.葛朗台低价买下侯爵的领地,一八一八年初年轻的德•弗鲁瓦丰侯爵手头缺现金,只好将弗鲁瓦丰家的地产标价出卖。道格拉桑说服他别把地产分小块出售,都卖给葛朗台。葛朗台竟打点折扣,用现款把帐结清。多年后德•弗鲁瓦丰侯爵又追求寡居的欧也妮,欧也妮没有答应。 (《欧也妮•葛朗台》)
8.问答题:(二选一)(5分)
(1)简述《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故事情节。
(2)葛朗台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不被宣告破产,但必须把债权证件抓在手里。简述葛朗台是如何处理他弟弟的债务的。
选第( )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结合上面两个选段,分析孔子是如何评判人的原则。(3分)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从上面语段中,分析孔子评价管仲的原则。(3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展开余下试题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0.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一项是( )(3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11.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的是( )(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12.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头,作者用选择复句的形式对“水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不仅强调了水杉数量的众多、整齐划一,而且为后面两只鸟选树筑巢埋下了伏笔。
B、文章以两只鸟筑一新巢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上。
C、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年青一代为了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


展开余下试题D、在第三段第四段中,作者巧用“盘查”、“停留”、“选择”、“建造”、“修筑”等一系列动词,使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爆发艺术张力,赋与两只鸟以灵性、以思想、以情绪、以动作,读之亲切、自然,生动、形象。
E、两只鸟不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和当前的“啃老族”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某些年轻人善意的批评和善诱的教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4.“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应用。(12分)
1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________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_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备受瞩目的央视春晚2月13日揭开了面纱。而在此之前,各种形式的“网络春晚”也登上了国内主要网站的首页,并向央视春晚发出了明确的挑战信号。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网络春晚”越来越棒,也许是创意班子不同,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差异,也许是充分发挥了民间优秀人才的表演能力,也许是受到的限制更少。央视春晚今年的小虎队和王菲的节目,看了很感动,去年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搭档效果非常好,但能吸引“80后”这代人的节目还是少了点。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什么该“放下”,什么该“不放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议论文。 (27.157.50.19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浮宫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