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27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9]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作文增分策略》立纲训练,作文升格
  【复习提示】
  考前作文的复习不能可有可无,相反,更要引起考生们高度重视。本章节就以立纲训练为主,帮助考生们在写作方面有一个显著的提升,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立纲训练,作文升格,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做:审好题,定结构,拟主句(中心句),备亮点。
  一是审好题。这是做好作文的前提。
  二是定结构。选定好文体,依照文体特点来定下结构。
  三是拟主句。结构定下了,我们还不要急着动笔,最好先在草稿纸上把文章中可能涉及的主要句子,如开头、结尾、段首句、论点句等,写一写,改一改,润一润色,主体句子漂亮了,文章的主要意思就容易凸显出来。如果等到写作进行中再去想,一是正常的思路容易被打断,二是落笔后不便润色。因此,这一部分最好还是提前做好。
  四是备亮点。高考作文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亮点,而亮点的创造主要应在拟纲阶段完成。备亮点要做好两个方面:其一,设置亮点的最佳位置。文章的亮点必须凸显在最佳位置。哪些是亮点放置的最佳位置呢?在标题、在题记、在开头、在结尾、在段首、在过渡处、在关键段。其二,熟悉亮点的类型,词类方面,通常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表现力最强,亮点多用这三类词;句类方面,通常是修辞句、哲理句、引用句、过渡句、幽默句等容易吸引人;结构方面,清晰简化的并列式、层递式两种结构最受欢迎;材料方面,通常是新颖、厚重、有文化意蕴的要好。总之,亮点应是新鲜的、有“陌生化”效果的。
  下面就从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入手,设置文题,供考生们在考前进行有效复习。
  
  (一)命题作文
  1.请以“让我走近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让我走近你”,对这一题目的解读,首先应当确定的是“我”与“你”的关系。“我”往往是指写作者本人,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处理与安排方式,比如可以作为社会大众群体之一员。而“你”的内涵的确定,则更为重要。“你”应当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有着高深思想的人,平时可能不太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而“我”未深入地了解“你”的灵魂。所以,“你”可能来自生活,亦可以是历史上的某一位智者,还可以是一位文学形象,一位集毁与誉于一身的人。“你”可以是一位无言的“智者”,是“我”心灵相契的朋友,“我”与“你”之间常常有着心灵的交流。“你”就像李白笔下的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是“我”的精神伴侣。“你”就是孟浩然与岳飞笔下的瑶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你”就是“我”的无言知音。“你”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让“我”终日流连其间,乐而忘返,“你”就是“我”的人生归宿……一句话,对“你”的界定,决定着文章取材是否新颖与立意之高下。


浏览完整试题  在明确了“我”与“你”之后,还需要明确的一个关键词是“走近”,这就需要写出“走近”的起因、“走近”的经过、“走近”后的结果。如果细加探究,还包含着原来为什么没有“走近”,现在渴望“走近”,最终却成为心灵的共鸣者之意。这样就必须写一种情感的变化,写出一个认识的全过程。
  “让我走近你”这个文题,既可以写朴素的记叙文,以几件事(哪怕是一件典型的事情)来折射出“你”的风采;也可以写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我”可以是一份真诚的友谊,可以是一份可贵的温情,也可以是一种顽强的毅力,也可以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佳作示例】
  让我走近你
  伴着悠扬的琴声,月儿向大地播撒着清辉。二泉边,阿炳用他悠扬的琴声奏出自己悲凉的一生,琴声随着流水逝去,他用音符作出人生的诠释。
  诗仙亦吟“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龙头蟒腹红木身,你高傲,就像可以翻天覆地的龙蛇;马尾竹弓线千斤,你俊美,就像能够驰骋千里的良驹;人生苦乐指间诉,银弦尽展华夏魂。你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见证,你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完美体现。
  许多人管二胡叫“叫花子琴”。对月吟咏,那街头的胡琴为生计而唱,息于宫中为贵人所抚的古琴永不能想象它的艰辛;烈日之下,那手中的胡琴为众人而歌,长于金色大厅的钢琴亦不能感受它的无奈。
  那时的我,不懂你,曾想:为什么当初我选择了你?你给我带来的不过只是一个同你一样无趣的童年。别人在阳春三月里放风筝,我却只能在家中绑着腿练坐姿;别人在隆冬腊月放鞭炮,我却必须在冰天雪地中用早已僵硬的指头按出一个个火热的音符。我心中那小小的委屈流泻于指尖,不曾停歇。你,好像是我的责任,我练好你,但我想我不会喜欢你,因,我不懂你。
  老师对我说,二胡真正演奏的不是手中的琴,而是心中的琴。
  老师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六十几年的琴路历程将他打磨得乐观坚强。琴于心中,正是他的风格。他是社会的弱者,但却是生活的强者。他爬上无想山,为了倾听他追求了一生的音乐事业的自然天籁。那天,我搀着他,走上了无想山,倾听鸟鸣涧,他让我感受那《姑苏春晓》引子的悠扬;久闻花草香,他让我品味《兰花赋》的旖旎……那一刻,我好像走近了你,那山上的风光让我走进了一个仿佛只属于你的世界。
  让我走近你,触摸你的精髓,感受你奇美的灵魂。
  手指在弦间滑动,别人在广场放飞风筝,我在风筝下放飞追求;别人在鞭炮下欢笑,我在欢笑中收获理想,我心中那小小的满足充盈在指尖,亦不曾停歇。
  走近你,你又将我带入了一个纯美的世界,唐宋之时,你的声音也曾在金碧辉煌的大厅中悠扬,而随之即来的国祸家难,仍然没有阻止你前进的步伐,你用不同的方式做到家喻户晓。在国祸家难面前,你既表现了江南小家碧玉的温婉可人,又展现了大丈夫的能屈能伸,就像这个千年屹立的龙之帝国,就像这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让我走近你,你带我聆听江苏的民乐;让我走近你,你让我窥到了华夏文化之魅力。
  【评点】 为二胡立传,不仅状其外观,更写其精神,写出二胡在月下夜咏与烈日下的弹奏,见解自是高人一筹,本已不俗。又拓展开来,由手中琴写到演奏心中琴,由自己写到自己的琴师——生活在黑暗世界里六七十载的盲人琴师,便是借琴在写人生,文章又高了一个层次。最后写到文化——既有“江南小家碧玉的温婉可人”的温柔之美,又有“大丈夫的能屈能伸”的阳刚之气,更肩负着千年文化的传承,便是将二胡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中来刻画。三个层次,层层相衬,犹如山上垒台,台上建亭,立意愈见高远,意境愈显宏大开阔。
  2.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风景”是个关键词,写作时要从它的比喻义着手,注意拔高立意,“也有”就是要求学生从看似没有美的地方发现美,利用前后鲜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就是要求我们能够从近处、从普通的生活中发现、感受、体验到美和快乐。虽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踏实努力地去面对普通的生活,发现美,感受美,享受快乐却更重要。
  【佳作示例】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陌生的地方容易让人发现风景,熟悉的地方的风景容易被人忽视;其实,熟悉的地方风景无限。
  我的故乡没有高山,只能在天晴的时候,在远处隐约地看到村庄的轮廓;故乡也没有水,唯一一条流经村外的小河还叫干河,那弥漫在田间地头的雾霭与我记忆中的老屋屋后光秃秃的老树在落日的余晖中默默交流……
  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但也有风景。
  久违的家乡的老屋,你现在还好吗?前些时候妈妈说老屋要卖了,话语中带着些许无奈。我的思绪一下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老屋,记忆便这样在片片层层的遐思中弥散开来……
  老屋是外公外婆的家,临街的瓦房,不算太宽敞。那一段日子永远镌刻在我生命的年轮里,会用一生的时光去慢慢品茗。
  在外婆关爱的日子里,我茁壮成长。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和外婆一起到河边去。她在那里洗衣服,我就在一旁打水漂、捉蝌蚪。我和外婆一起去河滩上拣卵石,我们挽起裤腿,手拉手并肩走着,外婆用那女性特有的温柔呵护着我,让我成为那河滩上一个快乐的精灵;外婆一弯一直的动作,一会儿欣喜,一会儿严肃,那神态着实可掬……天晚了,我们在夕阳余晖中说笑着回家。那段记忆镀上了温暖和煦的色彩。


展开余下试题  记忆的片段在脑中不断闪现,眼泪肆意地流淌。那年春季,在医院看到全身插满管子的外婆,我大声地呼喊,她只是闭着眼不说话,胸口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上下起伏着,她成了植物人。我哭喊着,告诉她我来了,我来看她了。泪眼蒙眬中,我看到外婆的眼角滴下泪水,我知道她感觉到了。可惜她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外婆在医院中度过了70岁的生日,我们捧着插满蜡烛的蛋糕,唱着生日歌,烛光摇曳中,多么希望外婆会看到我们。
  每次过年上坟,回望那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青冢,我会记得外婆殷殷的教诲,她期望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慈爱。三年过去了,我还时常在梦里遇到她,梦想她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在门口等我们回家。梦醒了,才猛然觉得她已离开我好远,哽咽得难受。
  今天,我又徘徊在那条小街的黄昏,久久不愿离去。透过老屋的飞檐,我抬头望了望暗下来的红色天空,那里正是岚霭弥漫。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你看,家乡的春天是绿色的:你看,天地万物生机勃勃,春姑娘洒下了蒙蒙汗水;笋子醒了,渐渐地也绿了起来;小草探出头来,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自身也长高变绿了;那些树芽儿也被叫醒了,渐渐变成叶子,照样绿了……老屋虽易了主人,但永远发出一片绿色的春光!
  【评点】 (1)自然描写烘托气氛。开头加入了这一段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但为本文奠定了感伤而多情的氛围;习作者通过层层铺垫,为引出在“我”心里别具一格的老屋着上了神秘的色彩,“那弥漫在田间地头的雾霭与我记忆中的老屋屋后光秃秃的老树在落日的余晖中默默交流”,比兴手法和拟人化的手法的运用,使文字活泼可爱,多画面的展示,让老屋如在目前!
  (2)动作描写真实细致。“我和外婆一起去河滩上拣卵石”那一段往事回眸,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人物的形象进一步画面化,立体化,让读者读后倍感亲切和温暖,这就是亲情!这就是天伦之乐!
  (3)心理描写入木三分。“去医院看望外婆”的这一幅画面,融入了习作者的心理描写,将自己对外婆的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同时,对于外婆的细节描写,也令人怦然心动:虽已成为植物人,但对孙女的爱,对孙女的挂念,全包含于“外婆的眼角滴下泪水”这句中,看似平常,并不平常啊!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有句谚语:狐狸多机智,刺猬只一招。有位哲人将它发挥成关于两类人差异的深刻比喻:一类人坚信既然是真理就绝对不会变化,并将它应用于万事万物,恰如刺猬凡事以一招对付——竖起它那满身倒刺;而另一类人则体察世间事物之复杂微妙——恰如狐狸之灵活机智。
  生活中有人希望少一些刺猬,多几条狐狸;有人则希望多一些刺猬,少几条狐狸。
  请以“坚信与机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材料寓意:(立意)______ __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这是一首材料+命题的关系型的作文题。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题目,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材料,写作时也要注意对材料的兼顾。
  人生是多彩的,人生又是多变的。我们每个人都企盼成功,希望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但是,将自己的人生之路走成一条坦途却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坚定信念、磨砺意志,也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找到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时,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站起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我们就是胜利者。有时,我们则要学会:山不过来我过去,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走向成功的过程当中,坚信与机智、执着与变通,各具其长,缺一不可。
  以“坚信与机智”为题作文,正是要拨动起人们理解成功、学会成功的思路和情弦。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好材料、把握住话题——坚信与机智、执着与变通,在我们走向成功和收获的人生之路上,各具其长,缺一不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决不能抬高一个而贬斥一个,不能使用“与其……不如……”或“要……不要……”的方式,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地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同时要兼顾好另一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学会为自己的文章设计好一个“亮点”,如:用最精彩的语句设计好文章的开篇和结尾,在文章当中“点化”进名言、警句,选择鲜活、别致的例证,通过叠用举例的形式巧妙地构成排比,采用比拟、类比等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一处“亮点”,就是一处“增分点”,可以保证我们写出打动老师的文章,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再者,可以考虑文体创新。鉴于现在的作文写作一般不存在文体的限制,在写作中,增强文体创新的意识,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佳作示例】
  坚信与机智
  坚信是一种执着,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山的选择;机智是一种变通,以其灵通变通有无,这是水的选择。
  面对风刀霜剑,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则弯腰迎对;面对疾风暴雨,江河波涛汹涌,高山则巍然屹立。坚信和机智都是一种应对生活的态度,方式不同,就决定了道路的不同。两条交叉的小径,不同的道路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抉择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坚信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处世哲学。在人生的坐标上坚守,谨慎坚实地走好每一步,穿越冬日的凛冽,迎来春天的明媚,一定会走向夏季的绚烂,收获金秋的辉煌。坚信如山,步伐坚实有力。坚信是在静中求发展,以不变应万变,冷静而机敏,缜密而坚实,坚信是一股巨大的无声的力量。
  机智如水,遇瀑则合,遇石则分。用心去感应世界,洞识事物的动态,以动应变,在适应、变化中走向成功。智者能让世界变得鲜活起来,给生活涂上一层灵动的色彩。万事万物要想谋求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变”字,于错综复杂的变幻之中,掌握主动,细致入微地思考、探索,在行动中收获成功和快乐。——这是智者的选择,也是胜者的选择!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坚守着信念在静中洞识人生,用执着来勾画坚守着的足迹,坚持就会变得可贵。以山一样的胸怀处于世事纷纭之中,以山一样的气度游走于艰难险阻之际,有了坚信,就有了永不言弃的动力、永不懈怠的毅力,就会铸就明天的亮丽和辉煌!哪怕是幻化成一座塑像,也有了足够的分量和色彩,升华出生活的质感和胸襟。坚信是伟大的,坚信成功就不会放弃未来;坚信是高扬的,坚信梦想就会勇敢地飞翔……
  以变应变,山不过来我过去,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到了机智,学会了变通,就会在铺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走得从容不迫、走得游刃有余。在坚信之中,不失一份机智,这是智者的选择,更是胜者的共识。拥有一双洞识世事的眼睛,用思想的力量支撑生命,用机智的思路去演绎成功,“君子制于物而不役于物”,就会收获最灵动、最真实的人生。
  坚信与机智,二者各有所长,各得其所。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除了要做到坚定意志、坚定信念,还要学会洞识事理,以动应变,在适应、变通中走向成功。


展开余下试题  漫漫人生路,能以自己的方式走好人生每一步的人,都会是一位强者、一位智者、一位胜者!——坚信如山,机智如水,山水交映,营造最和谐的人生!
  【评点】 本文的优点有二:(1)结构严谨,论述精确,合理地安排了“坚信与机智”之间的关系,充分、准确地落实了话题材料的内容,使得全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语言精到,引述合理。整篇文章语言流畅,妙语迭出,如“机智如水,遇瀑则合,遇石则分”、“以变应变,山不过来我过去,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到了机智,学会了变通,就会在铺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走得从容不迫、走得游刃有余”等,这些句子别具文采和启发性,小作者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概而言之,全文语言精彩,例证精辟,脉络清晰,分析深刻,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习作。
  (二)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解读】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构思空间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尤其是在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设计上,全部是新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材料寓意:(立意)________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因时立意”,与时代热点和生活亮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而言,命题指向性非常明确,那就是高考作文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话题或热点人物。考生在备考时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就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意图而言,一是做到了关注现实生活,与当今热点材料的契合。“苹果之父”乔布斯病逝后,以其名言警句和相关经历为材料的作文命题应是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关注点。二是命题指向并非停留在热点的层面上,而是引导考生从乔布斯的话语中有所思考有所体悟,强调论理中的思辨能力,理清“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总体而言,这道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内蕴切合时代热点,考生应该有话可说。取材典型,材料简明,阅读量小,审题难易程度适中,有利于考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写作的主体活动。试题用25字的一句经典名言容纳了极其具体的限定,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立意角度,极具启迪性、现实性,应该说这是一道很有写作价值的作文题。
  审题的时候要注意:(1)材料中的“苏格拉底”是关键信息,它与“科技”同时出现,可见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2)“一个下午”在时间上的限定;(3)不要忽视材料中体现乔布斯态度的“愿意”与“换取”这两个词。
  在立意的时候,要吃透“苏格拉底”具体而准确的指向性,这是关键。材料中的“苏格拉底”,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众所周知的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更是一种精神以及思想领域里的代表与象征。我们知道,作为人本主义者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高不可及的层面变得与人休戚相关,因而被称为人类思想的灯塔。我们再结合材料,就不难看出,在乔布斯的眼中,科技从来不是第一位的,苏格拉底所代表的人文精神远比自己的科技成就更为重要,人永远处在第一位,这也就是乔布斯“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的原因所在。
  如何认识“苏格拉底”的内涵?如何理解“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如何处理“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科技”与“人文”是如何体现的?又该如何体现?这一切都需要考生进行辩证思维,认真审视。在写作时,只要将材料定位于“科技”与“人文”这一聚焦点,围绕“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来确定立意,应该说都是可以的。
  若写议论文,可围绕“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来展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确立出诸如“科技要与人文并重”之类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总结收束全文。若写记叙文,可展开大胆想象,用“穿越时空”的方法,叙写乔布斯与苏格拉底一次“真实”的有关“科技与人文”的谈话,最后借用材料中的语句点明主题;也可叙写现实生活中自己在运用某种科技产品时的相关经历,进而领悟出超出科技层面的人文内涵,从而认识到人文的重要性,最后再水到渠成地抒发诸如“科技需与人文合而为一”之类的深沉感慨,深化文章中心。
  【佳作示例】
  和苏格拉底相处的这个下午
  现在,似乎已是这样。
  在眼花缭乱的更替中,苏格拉底似乎沦为了时代的乞丐,没有地位,没有关注,没有归宿;仿佛是古旧年代的游魂,恍恍惚惚,在与凯恩斯的角逐中,大有被喧嚣的利欲淹没之势。
  哪儿才是苏格拉底最后的温暖的栖息地?
  乔布斯已去,还有谁愿从被高科技环绕的生活中抽出一个下午去嗅一嗅大地的广阔与天空的蔚蓝?
  人们所关注的究竟又该是些什么呢?
  茫然四顾,在高科技的名义下,人们更钟情于那银白色的“苹果”,而不愿走进乡间田野去感受水果那真实的香甜;人们更喜欢桌面上那个戴着围巾的“绅士”,却不愿为保护企鹅而采取任何实质行动;人们不再喜欢促膝长谈,更依赖于手中那个小小的方块;人们不再流连于“鸿雁传书”,那种以天空为媒的沟通方式早已被光纤取代。可这些,究竟又换来了什么?
  是树被砍光。
  是激流被拦截。
  是地下的矿藏被掏空。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