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试卷

阅读:1383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3]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试卷(四)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试卷(四) 2013-3-4
九年 班 姓名 .
一.阅读(60分)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 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可以为师矣。(《论语》)
5. 曹操乃三国时期乱世豪杰,其胸怀似海,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在《观沧海》一诗中,表现出他这一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6. 陆龟蒙在《离别》诗中写道:“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与此句相似,劝勉友人不要伤别的诗句是:□□□□□,□□□□□。
7.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写作者回顾安史之乱以来的痛苦经历,长夜难眠,表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8.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马说》一文中与此句意思相似的语句是:□□□□□,□□□□□□。表现出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是一种必然的悲剧。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岳阳楼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1分)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②前人之述备矣 ( )
③连月不开 ( ) ④至若春和景明( )
11.第一段写滕子京“谪守”而重修岳阳楼,并特意强调了他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目的是什么?(2分)
12.上文第三段、第四段描绘的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悲”和“喜”仅仅是因为景色吗?(3分)
13.《岳阳楼记》创作至今已近千年,千年以来本文一直被奉为经典,你认为它不朽的价值是什么?(3分)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④,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浏览完整试题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注释】①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先生奇轼言( ) (2)则已私识之矣( )
15.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苏轼在总角之龄,是怎样“私识”范仲淹的?可见苏轼怎样的特点?(2分)
16.选文结尾写苏轼面对范公墓碑“读之至流涕”,可见他怎样的心情?(2分)
(三) 现代文阅读(25分)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①我离开校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算算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在我人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一半还要多一点。可见,校园刻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却离开了它。我常想起校园,常责备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是不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②1978年的冬天,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到这所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二进宫”,因为在1966年时就考入了这所学院,“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让我和它阔别了12年,也和校园阔别了12年。当我重新回到校园时,已经31岁了,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还是那样年轻,这种感觉来自我自己,也来自校园。我总想起报到的那一年冬天,躺在宿舍的二层铺上睡不着觉时,听窗外白杨树被寒风吹得萧瑟的声音,我总想起第二年的春天,一眼望见校园里的藤萝架缀满紫嘟嘟的花瓣的情景。我第一次走进这所校园参加考试,就是先看见这一架紫嘟嘟花瓣的藤萝的,那时我才19岁。重现的旧景旧情,往往能使人产生幻想,以为自己和校园都依然像以往一样年轻。实际上,我和校园都已经青春不在了。尤其是逝去的岁月并不是在校园里流淌,而是渗进在荒芜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校园里没有留下我的足迹,校园只给予我一个伤痛的符号。
③那时候,我才真正地对校园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是何等的重要,是任何别的地方别的事物都无法取代、无法比拟的。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在我31岁青春只剩下个尾巴的时候,失去了校园12年之久,才体味出校园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像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失去的才懂得珍惜,拥有的总不在乎。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我总要把学院的那枚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戴在胸前。其实,按照我的年龄应该戴老师的那种红徽章才是,戴这种白校徽和年龄不相符合,颇有些范进中举式的可笑。但我还是戴了好些日子,它让我产生对校园的亲切感,也让人知道我和校园是同在一起的自豪感。
④如果问我这一辈子什么最让我留恋?那就是校园。离开校园之后,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在以后的日子里,偶然之间,我也曾到过一些大学,或者说大学闯入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涌出一种故友重逢、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有两次,一次是到厦门大学,一次是在天津大学。
⑤我的一个学生在厦门大学读书,她陪我参观了整个校园,鲁迅先生的雕像,陈嘉庚先生资助建造的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芬芳的花。青春时节像是一只鸟或是一粒种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飞翔或种植,该是多么美好和适得其所。
⑥她带我推开礼堂的大门,偌大的礼堂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只有台上亮着灯,几个老师和学生在布置着舞台,大概晚上要有演出。这种安谧的气氛、空旷的空间,以及几粒橘黄色的灯光童话般地闪烁,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门外蓝的像水洗了一般的高远浩渺的天空,还有那流动着的湿润、带着树木的清香,弥漫在身旁。这些,都是只在校园里才会拥有的境界。只有这这里,一切才变得如此清新,心情才得以超凡脱俗的净化。若能够在这里再读几年书,该是多么好啊!青春的血液该像是过滤透析一样,清水般的清澈。那一刻,时光倒流,我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⑦那次在天津大学,是我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送我的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巧,电台的朋友把我安排在校园住。我住进去时已是夜晚,四周被浓郁的树木包围着,林间有清脆的鸟鸣,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间或能碰见几个正高谈阔论而迟归的学生,空气中没有那种在别处常有的煤烟味和烧菜的油烟味,只有弥漫着的淡淡的花香和潮湿的泥土的土腥味道。我知道这是只有校园才会喷发的气息,它让我感到熟悉,感到亲切,它和别处不一样,它有的只是这样的清淡和清新。
⑧第二天清早,我漫步在校园的甬道上,一直走到主楼前的飞珠跳玉般的喷水池旁,我更体会到只有校园才会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阴蒙蒙的树丛里、晨雾里,让我很羡慕他们。我想,如果能让我重返校园,无论是读书还是教书,我一定会比以前更珍惜、更认真。我当时真的这样想: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呢?也许是走过了一些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愿意见到的事物,才对校园别有一番情感?也许校园本身却是相对清纯清白一些而让人产生一种世外桃源的错觉吧?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同时,我也想:青春真是一刹那,稍纵即逝。我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学生一般只能在校园里呆4年,即使读硕士、博士,也就7年或10年,他们很快都得离开校园,都得和我一样迅速被这个强悍的外部世界同化而变老。那次,我在天津大学住了十多天,一直到把那部长篇小说录音完。十几个清晨和夜晚,我都在校园和学生在一起,便也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感受到久违的青春气息,虽然有些伤感和惆怅,但美好难再。后来,我把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做《青春梦幻曲》。
⑨去年,我的儿子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学校要家长直接递送保送的表格,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未名湖、三角地、五四运动场、新建的图书馆……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却让我感到是那样的熟悉,仿佛以前在哪里见过。我知道是校园才会让我涌出这种感觉和感情。绿树红楼、蓝天白云、微风荡漾的湖水、曲径通幽的甬道……还有那些虽不如街头纷至沓来的年轻人衣着时髦的学生,但一一让我感到是那样的亲切。我几次问路,学生们都是那样彬彬有礼,而且用他们青春的手臂指向前方的路。然后,他们消失在绿荫摇曳的前方,于是,便一下子绿意葱茏而飘荡起动人的绿雾。这种感觉只有在校园里才会拥有的,虽然我知道只要走出校园,这种感觉便会像是惊飞的鸟一样荡然无存,但我仍然为这种瞬间的感觉而感动。想想儿子就要在这样美好的校园里读书,心里漾起祝福,也隐隐有些嫉妒。同时也在想,他能够和我一样,在经过了沧桑之后对校园充满着珍惜之情吗?


展开余下试题⑩记得去年一个星期天,儿子在学校复习功课,我去找他,特意带了相机。这所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学,也曾是我的母校。儿子就要离开它了,便边和中学时代告别。我希望给他留下几张照片作为纪念,也想和他一起同母校留影,留下校园的回忆。校园异常安静,百年历史的老钟还在,教学楼巍峨的身影依然,儿子像小鹿一样蹦蹦跳跳地跑下楼来,青春的气息和满园馥郁的月季芬芳一起在校园里洋溢。32年前,我和他一样大小,一样高中毕业,一样青春洋溢而所想空阔,一样想从这个中学的校园蹦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校园……但梦就是在这样的年龄时破灭了。
①我和儿子站在了教学楼前的校牌旁。32年了,校牌依旧,我和儿子一人站在它的一边,两代人的梦都在它的身旁实现。照片会留下岁月和历史,留下深情和记忆。即使我们都不在了,照片还在,校园还在,永远的校园会为我们作证。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偌大【 】 安谧【 】 摇曳【 】 嫉妒【 】
18.岁月沧桑、铅华洗尽,留给记忆的只剩下对校园的“珍惜”与“留恋”。文中记述了哪些往事表现了这份情感?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述。(4分)
19.无论校内校外,作者总是将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校徽佩戴于胸前,并自嘲这是“范进中举式的可笑”,怎样理解作者这一行为背后的情感?(3分)
20.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芬芳的花。”的表达效果。(4分)
21.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作者在文中说“青春时节像是一只鸟或是一粒种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飞翔或种植,该是多么美好和适得其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2.“世外桃源”一词本意是虚构的超脱现实、安乐美好的地方。结合文中对几座校园的描写,谈谈校园为何让作者产生世外桃源的错觉。(4分)
23.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结尾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彼时宝玉尚未做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院”两首,正做“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典故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道:“该死,该死!眼前现成的句子竟想不到。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也悄悄的笑道:“还不快做上去,只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一面说笑,因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24.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 。(人名)(1分)
25.在宝钗回答宝玉的话语中,先后出现了“金殿对策”“黄袍”这两个词语,无意间暴露了她内心深处什么思想?(2分)
26.薛宝钗是众人公认的大家闺秀,得到贾府中长辈们的认可。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宝钗的性格特点。(2分)
二.综合实践(10分)
2013年春天的两会,“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个春天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正因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每位中华儿女,都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还用了“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梦”,带给人多少遐想、多少憧憬、多少激情!作为正在和祖国一同成长的中学生,写一写你怎样理解“中国梦”或你有怎样的“中国梦”。不少于100字。





100


九年级(下)语文周练习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阅读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
1.白露为霜
2.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3.独怆然而涕下
4.温故而知新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文言文阅读
(甲)
9.范仲淹 北宋
10.①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②详尽 ③放晴 ④日光
11.突出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未沉沦,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豁达胸襟,与下文的“迁客骚人”形成对比,为下文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铺垫。
12.第三段景色阴晦萧索;第四段景色晴朗明丽。迁客骚人的悲喜不仅仅是因为景色的阴晴,悲是哀己身处境,喜是暂时忘却己身荣辱。都是为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或悲或喜,因为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13.我想不仅是它的文字魅力,更是它表现的精神魅力。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气度。他的这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境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千百年来已渐渐积淀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乙)
14.(1)感到惊奇 (2)私下(内心)
15.听了赞颂范仲淹等人的诗,然后向私塾先生请教,先生把范仲淹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他。可见苏轼好学机智。
16. 可见苏轼对范仲淹的仰慕之情,以及未得一见的遗憾。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展开余下试题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三)现代文阅读
17. ruò mì yè jì
18.我31岁刚考入大学时骄傲地佩戴校徽;我在学生的陪同下参观厦门大学;我在天津大学校园甬路上漫步;我送儿子上北大,欣赏北大校园;在儿子毕业前,我为儿子和母校拍照留念。(答出4点即可)
19.这一行为表现出了作者重返校园后,心中涌起的对校园的亲切感,自己与校园同在一起的自豪感。
20.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校园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2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春时节比作鸟和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青春时光是自由的、充满希望的特点。作者认为校园的环境是最适合青年人成长的地方,表达出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22.从文中对几座校园的描写可以看出,校园中自然环境优美,校园氛围安谧,没有喧嚣,没有纷扰,校园中的学生青春洋溢,待人亲切有礼。因此让作者产生了校园是世外桃源的错觉。
23. (1)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2)内容上:写作者和儿子一起与母校留影,表达了作者对校园深深的喜爱与依恋之情。
(四)名著阅读
24.《红楼梦》 曹雪芹
25.薛宝钗对功名和荣华富贵的向往。
26.在赋诗过程中,提醒宝玉贵妃不喜“绿玉”二字,所以建议宝玉换掉这两字,以便顺从贵妃之意。可见其为人处事善解人意、周到细致。
二.综合实践 (221.8.59.210)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