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218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8]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2012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2012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洪涛、葛云杰、吕则军、霍彤彤、孔谦、曹晓燕 审题人:刘洪涛
分值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tì) 庠序(xiáng) 逡巡(jùn) 六艺经传(zhuàn)
B.瓮牖(yǒu) 锋镝(dí) 羱羊(yuán) 畏葸不前(sī)
C.寒蜩(tiáo) 樯橹(lǔ) 汤镬(huò) 弃甲曳兵(yè)
D.氓隶(méng) 渑池(miǎn) 驽钝(nǔ) 前倨后恭(j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箫瑟 骐骥 浮燥 玉簪螺髻 B.膏腴 斋戒 鞭笞 舞嶰歌台
C.阿谀 聒噪 藩篱 负荆请罪 D.诀别 黔首 默契 羽扇伦巾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与快乐的人在一起,我们容易快乐,与悲观的人在一起,我们更容易悲观。因而,我们要远离____者,以免受到伤害。
⑵如果阅读古典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____能力,糊糊涂涂做了古代作品的俘虏。
⑶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_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A.抱怨 鉴赏 徘徊 B.抱怨 鉴别 徜徉
C.报怨 鉴别 徜徉 D.报怨 鉴赏 徘徊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B.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C.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D.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这与雇佣杀人有何不同?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两百七十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B.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这本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
D.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
刘续兵
祭祀文化是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之一,祭礼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文庙祭祀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祭祀活动根据对象不同一般可分为血缘性祭祀与非血缘性祭祀。血缘性祭祀更多的是出于亲情,非血缘性祭祀则更多的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最初孔门弟子对孔子的“祭祀”是模仿祭祖活动而来,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亲情,开创了祭祀史上的一大变革,为其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祭祀老师。局限于孔门弟子之间的“祭孔”,因之具有了“血缘性”与“非血缘性”并行的特征,使得文化传承与亲情延续的意味同时存在。将“师”纳入祭祀对象,成为中国文化“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志。这种祭祀老师的模式,因为儒家的推扬而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传统。
从文庙从祀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发现儒学本身的学术、信仰变化。唐代贞观年间,以左丘明等22人配享孔庙,显然与当时崇尚汉唐经学的风气有联系。随着理学的兴起,周敦颐、张载、朱熹等六人被尊为“先贤”,这无疑是理学道统观的直接体现。至清代,增祀诸儒中又出现了以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行道之儒”,他们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密切关联。从祀诸儒的选择和晋升,均需受到官方的认可与节制。
历代统治者不厌其烦地兴建文庙、祭祀孔子,并非尊孔子为教主,立文庙为教堂,而是着眼于其现实的政治目的与文化道统的确立。孔子并不像老子被道教化身为神,文庙祭祀强调的是孔子的文化贡献,尤其是其为人类所制定的纲常伦理、道德教化。然而,以另一角度看,儒学在历史上却又实在起到了宗教的某些作用。文庙祭祀虽不能完全等同于宗教活动,却无疑蕴涵着宗教的意义,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儒学与其他的宗教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完全神学的宗教。
文庙祭祀是士人感受群体优越性和文化价值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能够进入文庙从祀,将证明其得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不少人梦寐以求死后能够进入文庙从祀,一些大儒的门人后学也积极推动其宗师进入文庙,为自己和其学派争得一份殊荣。文庙祭祀与经典的诠释、科举制度的推行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共同奠定了士人对于儒学和孔子的信仰。这种信仰尽管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宗教,但其对于古人“安身立命”的功能,完全可以与宗教相仿佛。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儒家优秀分子对于自身信仰和使命的自觉表达。
历代重视文庙祭祀,当然首先在于尊重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本人,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圣哲贤儒,同时,更是尊重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恐怕才是文庙祭祀的本质意义所在。
(刘续兵,就职于曲阜孔子研究院 选自2013年03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文庙祭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庙祭祀是我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
B.文庙祭祀最初来源于孔门弟子的祭祖活动,但对孔子的祭祀又不仅仅是出于亲情,更多的是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C.文庙祭祀的对象,除了祭祀孔子以外,还祭祀儒家历代先贤圣哲,体现了随时代和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D.文庙祭祀和宗教活动完全不同,它不是尊孔子为教主,立文庙为教堂,而是着眼于政治目的与文化道统的确立。
7.下列对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庙祭祀将“师”纳入祭祀对象,开创了一种新的祭祀模式,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
的重要标志。
B.文庙祭祀体现了儒家的学术风向,从文庙从祀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发现儒学本身的
学术和信仰变化。
C.文庙祭祀具有一定的宗教与信仰意蕴,同时也是中国历代传统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D.文庙祭祀既是对孔子本人的尊重,也是对孔子之道的尊崇,从本质上讲也是对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中,文庙祭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涵
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B.文庙祭祀能够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传统,主要靠儒家的推扬,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往往予以节制。
C.孔子虽然不像老子被道教化身为神,但历史上儒学却无疑蕴涵着较浓厚的宗教的思想,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
D.文庙祭祀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很多人渴望能到文庙参与祭祀,主要是为了证
明其得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祜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宣、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属文日数千言 属:写作
C.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但:但是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全:使保全
10.下列加点词语中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程氏亲授以书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B.御史李定、舒宣、何正臣摭其表语 其孰能讥之乎
展开余下试题
C.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③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 ④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⑥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读了《庄子》后,觉得其中有些话,说出了自己心中以前不能说出的感觉,很是欣慰。
B.在苏轼参加礼部的考试中,因为所呈现的《刑赏忠厚论》是曾巩所作,所以主考官欧阳修给了他第二名的成绩。
C.在苏轼担任徐州知府的时候,正赶上黄河决堤,他带领全城官民奋力抗灾,最终保住了整个徐州城。
D.因为几个御史的弹劾,苏轼在湖州任职期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东坡筑室居住,并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称号。
第Ⅱ卷(主观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使其使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菩萨蛮
贺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①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注】①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
“樵风”后指顺风。
(1)试赏析上阕“无端更借樵风送”中“无端”二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作答)(6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
(贾谊《过秦论》)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匠心之意是让你尽量透过廊、窗取景,抬眼时便是一幅图画。
②墙为纸、物为墨,随风摇曳,影布墙上。
③这个园子多回廊,亭堂又多窗。
④窗外常是粉墙,窗与墙之间或植竹数竿,或插梅一枝。
⑤且天生的艳红翠绿,这是任何丹青高手所不能企及的。
答:
17、把下列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性格”下定义。(4分)
①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②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③这种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
④这种特征比较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
答: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
(1)写一段话描绘画面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2分)
答:
(2)用一句话点明漫画内涵,不超过15字。(2分)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昄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兔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现在广西境内)。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放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六十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知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燎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展开余下试题
(11)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12)“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19.文中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4分)
21.第⑨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6分)
七.附加题(实验班必做,平行班选作,10分)
23.阅读下面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一段话,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这辆汽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癖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他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歪,齐声叫唤。这车声威大震,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忽然要休息了,汽车夫强它继续前进。如是者四五次,这车觉悟今天不是逍遥散步,可以随意流连,原来真得走路,前面路还走不完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摇摆地缓行着。
(1)小说片段所描写的这辆汽车的特点是什么?不超过10字。(3分)
(2)钱钟书先生的小说语言具有幽默、讽刺的特点,请举一例并进行分析。(3分)
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4分)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当她们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如果用一个词替换画横线的“花朝月夕”,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轻松浪漫 B.美丽动人 C.忘我献身 D.谈情说爱
答:
八.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2012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
1. C(A逡巡qūn B畏葸不前xǐ D驽钝nú 前倨后恭jù)
2. C(A萧瑟、浮躁 B舞榭歌台 D羽扇纶巾 )
3. B(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4.D(A“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后面的逗号改成句号。B“等”与省略号重复,删去一个。C“我们就跑了起来”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
5.D(A句式杂糅,“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与“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杂糅。B成分残缺,句子末尾加“的问题”C主客颠倒,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6.C(A.扩大范围,从下文看,“释奠礼”属于“君师”之礼,无关“天地”和“先祖”。 B.“来源于孔门弟子的祭祖活动”错,应该是“模仿祭祖活动”。C.见第3段。D.曲解文意,原文说“虽不能完全等同”。)
7.C(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感受群体优越性和文化价值的一条重要渠道”)
8.A(B“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往往予以节制”不正确。C.文中未说儒学蕴涵着宗教的思想,“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说的是文庙祭祀活动。D.“渴望能到文庙参与祭祀”错,原文是“梦寐以求死后能够进入文庙从祀”,意思是渴望死后能进入孔庙被祭祀。)
三.文言文
9、C(但,只) 10、D(A项,拿/连词,表修饰;B项,他的/难道,表反问;C项,他/主谓之间;D项,介词,在) 11、A(②⑤不能表现) 12、B
四.主观题
13、(1)苏轼说:“富人出城,普通百姓就都会动摇,我跟谁一起守城呢?有我在这里,洪水绝不可能冲毁城墙。” (4分)(“吾谁与守”为宾语前置、“是”、“败”为主要得分点,)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可以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定语后置、名词作状语、“一”数词活用为动词为主要得分点。3分)(3)(蔺相如)于是派使者穿着粗布衣服(或化装成百姓),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跑,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补出主语、衣褐、怀、径为主要得分点。3分)
14.(1) “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有来由,词人借“无端” 一词埋怨天公凭空吹来无情之风,使船速和离别加快,离愁加深;(2 分)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希望船行缓慢的想法,使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蕴藉、缠绵凄恻。(2 分)
(2)下阕以设问“良宵谁与共”起首,写出词人想到别后之夜的孤寂、落寞,顿生凄苦之感:(1 分)“赖有窗间梦”,梦中的相聚只能使自己稍感宽慰而已;(1 分)“可奈梦回时”表现了美梦终是短暂的,令人遗憾和无奈;“一番新别离”
上一篇:
2013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练习卷(C卷)
下一篇: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曲阜”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