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17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4]
2013重庆中考10篇重点文言文专题训练
【2013重庆中考10篇重点文言文专题训练】
1、小石潭记(节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佁然不动 佁然: (2)伐竹取道 伐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4分)
4.“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参考答案: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划在原文上)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2、阅读《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云归而岩穴暝 归: ⑵伛偻提携 提携: 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 野芳发而幽香 ⑵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从①②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欧阳修的境界不仅在于 ,而且在于 。(2分)
3、 陋室铭 (12分)
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
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答:
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4、阅读《出师表》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 )②由是感激( )③深入不毛( )④夙夜忧叹(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
  ①躬耕于南阳( ) ②还于旧都( )
  ③以告先帝之灵( )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
3.翻译句子。(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浏览完整试题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
            5、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援疑质理     援: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略无慕艳意          3.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⑴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             ⑵无从致书以观     致书: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未尝稍降辞色。  
6.作者在学习从师过程中,除有“长途跋涉从师的困苦”之外,还遇到哪些困难?(请用原文回答)(3分)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录毕,走送之    走:   ②腰白玉之环      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①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②以中有足乐者      9.请从选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善于向“先达”请教的语句。(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11.作者在不同时期求学过程中以“勤”克“艰”的动力是什么?(用文中句子作答)(2分)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至: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俯身倾耳以请。14.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年幼家贫“无以致书”时,采用什么方法读书?(2分)作者家贫无书,为什么能够“遍观群书”?(用原文回答)(2分)问题一:                问题二:               
                 6、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1)条件:            (2)过程: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⑴衣食所安     ⑵公与之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彼竭我盈,故克之。6.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的作用。(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8.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忠之属也 10.从曹刿和庄公的对话来看,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1)               (2)         7、桃花源记
一、名句过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源美景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 , 之属。阡陌 ,鸡犬 。(自然风光句)其中往来种作, , 。 , 。 (社会风情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 , , 。(来桃源原因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 。(热情招待句)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著名诗人。
落英: 3、缤纷: 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俨然: 9、 属: 10、阡陌交通: 阡陌:
11、相闻: 12、外人: 13、黄发垂髫: 14、要:
15、绝境: 16、无论: 17、具言: 18、叹惋: 惋:
19、便扶向路: 扶: 向: 20、及郡下:
21、诣: 22、寻向所志: 23、遂: 24、规: 25、未果: 26、寻: 27、问津: 津: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后练习: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5.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8、 爱 莲 说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8分)
9、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3)相与步于中庭 (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分)

  5.请你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4分)
10、论语十则
一、名句过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 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 , 。”(《卫灵公》)
二、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 和 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 ,指 子。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3、时习: 4、说: 5、愠: 6、君子:
7、吾: 8、日: 9、三省: 三,泛指
10、信: 11、传: 12、温故而知新:
13、罔: 14、殆: 15、女: 16、是知也: 是, 知,通
17、见贤思齐焉: 18、弘毅:
19、凋: 20、其恕乎: 其, 恕,指儒家的
1、小石潭记
答案1.呆呆的样子 砍伐竹子(共2分,每题1分)
2.(1)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里的景色离开了。(共4分。每小题2分)
3.要点:因为小石潭被树木所包围,罕有人来造访,环境异常幽静深远,加之作者被贬官至此,心情抑郁、凄苦,一经环境的触发,更让他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所以他觉得“其境过清”。(共4分。每点2分)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共2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所在句不得分,多答扣1分。)练习试题答案:(九)小石潭记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
3、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4、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5、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6、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7、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8、清 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2、阅读《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12. ⑴聚拢 ⑵ 领着、带着,这里代小孩 ⑶离开 评分:本题3分。每词1分。
13. ⑴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味 ⑵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评分:本题4分。每句2分。
14. 山水之美;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评分:本题2分。
3、 陋室铭 (6.C 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8.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展开余下试题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4、阅读《出师表》1.(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激动,感慨 ③草木 ④早晚
2.(2分,每小题0.5分)①在 ②到 ③来 ④拿
3.(4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
4.(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5.(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5、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答案:1.①引、提出   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小题,每小题1分。2.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毫无羡慕的意思。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评分标准:2分。
答案:4.⑴复:还言,分辩。⑵致书:取得书。这里是买到书的意思。(共2分,每空1分)5.⑴翻译:从不曾言辞委婉些,把脸色温和些。⑵翻译: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共4分,每小题2分)6.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共3分,每点1分)
答案:7.(1)跑 (2)挂在腰间(共2分。每小题1分)8.(1)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2)因为我心中有足够让自己快乐的东西。(共4分。每句2分)9.①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共2分。每个要点1分,多答扣一分)
答案:10.(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11.幼时即嗜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有足乐。(共2分。答出3点得2分,答出2点得1分)答案:12.(1)周到(2)艳羡,羡慕(共2分,每个词1分)13.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请教。(共2分)14.(4分)问题一: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亲手抄写。问题二: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标准:问题一2分,每句1分。问题二2分,每句1分。6、《曹刿论战》答案:1.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同“遍”。(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2.(1)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或: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或: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3.(1)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过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共4分。第(1)小题1分;第(2)小题3分〕答案:4.⑴养生  ⑵共坐一辆战车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5.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你)。⑵敌军士气(已经)衰落,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军)战胜了敌军。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6.①承接上文鲁国的胜利,引出下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论述。②通过鲁庄公胜而不知原因,表现他的缺少智谋,③也表现出鲁庄公虚心求教的态度。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答案:7.(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按照实情判断。(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8.答案要点:①凭借什么作战  ②战争取胜的原因  (共2分。每个要点1分)答案:12.(1)(见识)浅陋       (2)倒下(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9.(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共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0.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彼竭我盈      (共4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7、桃花源记
1. 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3重庆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