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7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6]
江苏省淮安中学2013届高三阶段测试题
江苏省淮安中学2013届高三阶段测试题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绰约/泥淖 蠕动/孺子牛 瞳仁/摩肩接踵
B. 编辑/通缉 镂空/露马脚 潜伏/流水浅浅
C. 庖厨/炮制 蝼蚁/捅娄子 罢黜/相形见绌
D. 湍流/挣揣 蝉联/口头禅 讥诮/峭拔刚劲
1. C(C.páo,lóu,chù;A. chuò/ nào,rú,tóng/ zhǒng;B.jí/ jī,lòu,qián/ shān;D.tuān/ chuài,chán,qiào)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人们对库克的关注更多的是想知道他是否真的胜任苹果公司“教主”一职,而网络调查的97%的支持率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反驳。
C.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D.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学习多年后回乡参加高考,很难适应家乡的考试要求,据悉,我国将出台允许这类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2.D.(A.“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 B.指代不明; C.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
3.阅读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寓意,字数在30字以内。(4分)


3. 寓意: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虚伪的人,他们表面上看很有集体团结合作感,实际上却暗中借此为自己谋私利。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2012年伦敦奥运尘埃落定,某报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来评论中国女排无缘四强、澳大利亚游泳光环褪尽、俄罗斯体操后继乏人、日本柔道辉煌不再的体坛现象,贴切又有文采。
请你用简约的文字对此体坛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4. 我认为这种现象实属正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奥运赛场就应该新人辈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高考资源网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②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浏览完整试题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 耗:减少
B.贼易之,对饮酒 易:轻视
C.童微伺其睡 伺:伺候
D.虚吏白州 白:告诉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父兄鬻卖,以觊其利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苟得僮,恣所为不问 某所,而母立于兹
C.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愿以闻于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3分)
译文:
(2)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4分)
译文:
(3)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3分)
译文:
5.C(“伺”是“看、观察”意)
6. A(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相当于“来”。B 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名词,地方;C介词,对,向/介词,替,给。D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介词,比。)
7.D,“虚构的成分居多”有误。传记可以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但是所写必须是真人真事。
8.(1)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副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伪”“恐栗”“恒状”各1分)。
(2)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1、3两个分句各1分,第2个分句2分)
(3)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用计谋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每个分句1分)
【附参考译文】
柳先生说,越地的百姓寡恩薄情,不论生下男孩女孩,都当作货物一样看待。孩子长到七八岁以上,父兄就贪图钱财把孩子卖掉。还不满足,就劫取别人家的孩子,捆绑和套上枷锁。甚至有长了胡须的成年人,因力气敌不过人家,都屈服地当了奴仆。在路上互相残杀,已形成风气。如侥幸不被人掠卖,长大之后就去绑架弱小的人。汉族官吏借此为自己谋取私利,如果能够得到廉价的僮仆,就听任这些人胡作非为而不加过问。因此,越地一带户口日益减少。很少有人能够免遭劫掠,只有十一岁的幼童区寄胜过劫持他的人,这也算很稀奇了。这件事是桂部从事杜周士对我说的。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离开本乡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副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高考资源网
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
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被杀的强盗),好极了!”于是把同伙的尸体藏起来,带着区寄到一家旅店。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区寄说:“我是姓区人家的孩子,不该做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幸好我把他们都杀了,我愿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管理集市的官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不过是个幼稚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用计谋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答: 。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 。


展开余下试题(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4分)
答: 。
9.(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2)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诗人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
(3)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答两点2分,三点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诗经•氓》)
(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8)凡事预则立, 。(《礼记•中庸》)
(1)乘骐骥以驰骋兮(2)载笑载言(3)辩乎荣辱之境(4)剑阁峥嵘而崔嵬
(4)蒹葭苍苍(6)高处不胜寒(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不预则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声音的联想
罗兰
①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玲,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世俗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地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
②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尔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晴的午后。但不管是在清晨,或是在午后,那一片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象。在那样的生活里,人是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不致把自己逼得那么高,那么尖锐;才不致把渺小的自己吹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那么夸大与狂妄。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璞归真,在那真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
③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生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宁静。这宁静,事实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
④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琤琤琮琮,似在我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像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是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愁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名心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而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⑤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子,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深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
⑥自从我发现我是何等的喜欢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我顿悟我近来为什么很少去听音乐会。我厌烦音乐会场的闷热,音乐听众的嚣杂;我厌烦音乐的沉闷,演奏者的造作;我也厌烦正襟危坐的约束,和强作欣赏的虚伪。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和当做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同样的是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
11.文章以麻雀“轻俏的哨音” 开篇,这样的安排有何作用?(4分)

12.文章以声音为线索展开联想,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思路。(6分)

13.作者喜欢什么样的声音?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④、⑤两段所写的自然界的“清泉”和“海潮”之声带给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11.麻雀“轻俏的哨音”能净化作者被都市生活、都市的音响所腐蚀侵扰的内心世界,为
作者带来“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2分)麻雀“轻俏的哨音”来自大自然,从而引
起下文。(2分)
12.文章先写麻雀声以及自己的感受(1分),接着写市声的嘈杂(1分)并引发作者的理
性思考(1分),然后写流声泉和海潮声给人的宁静感受(1分),最后写不喜欢音乐会的
原因(1分)。
13.没有市声干扰的自然界的声音(天籁之音)(2分),能给人带来安静安详的感受(2分)。
14. 清泉使作者的烦愁忧虑流远,在怡然自得中恍如进入世外桃源。(2分)海潮使作者感受到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远古与伟大,让人不得不放弃牵恋的一切。(2分)作者通过亲身感受诠释了第三段“真正可喜的静”,即不受市声干扰的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的安静。(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脸与法治
林语堂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极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我们观察,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譬如坐汽车,按照市章,常人只许开到三十五哩速度,部长贵人便须开到五十六十哩,才算有脸。万一轧死人,巡警走上来,贵人腰包掏出一张名片,优游而去,这时的脸便更涨大。倘若巡警不识好歹,硬不放走,贵人开口一骂,“不识你的老子”,喝叫车夫开行,于是脸更涨大。若有真傻的巡警,动手把车夫扣留,贵人愤愤回去,电话一打警察局长,半小时内车夫即刻放回,巡警即刻免职,局长亲来诣府道歉,这时贵人的脸,真大的不可形容了。


展开余下试题不过我有时觉得与有脸的人同车同舟同飞艇,颇有危险,不如与无脸的人同车同舟方便。比如前年就有丘八的脸太大,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载琉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又如某年上海市长坐飞机,也是脸面太大,硬要载运磅量过重之行李。机师“碍”于市长之“脸面”也赏给他。由是飞机开行,不大肯平稳而上。市长又要给送行的人看看他的大脸,叫飞机在空中旋转几周,再行进京。不幸飞机一歪一斜,一颠一颠,碰着船桅而跌下。听说市长结果保全一副脸,却失了一条腿。我想凡我国以为脸面足为乘飞机行李过重的抵保的同胞,都应该断腿失足而认为上天特别赏脸的侥幸。
其实与有脸的贵人同国,也一样如与他们同车同舟的危险,时觉有倾覆或沉没之虞。我国人得脸的方法很多。在不许吐痰之车上吐痰,在“勿走草地”之草地走走,用海军军舰运鸦片。被禁烟局长请大烟,都有相当的荣耀。但是这种到底不是有益社会的东西,简直可以不要。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还是请贵人自动丢丢罢,以促法治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15.文中划线句 “可以洗,可以刮”的“脸”指的是什么?“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
可以留”的“脸”指的又是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有脸者”“无脸者”分别
指什么?(6分)

16.为什么说“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6分)

17.请从三个方面概述 “有脸者”“不丢脸”的害处。(6分)

15.(1)人的面部。(2)人的面子(情面)。(3)“有脸者”指有权势的人,“无脸者”指无权势的人。
16.人人舍弃面子,维护国家的法制,依法治理,国家自然会富强。
17.(1)害己;(2)害人;(3)害国(回答本题要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第一段的前半部分点明主旨,从“譬如坐汽车”开始分层论述。“譬如坐汽车”以下至结尾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害人”“害己”“害国”)
七、作文(7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代价,即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代价是必然的。要想考取大学,就必须刻苦学习;要想田地丰收,就必须辛勤耕耘。如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产业“高效益”令人欣喜不已,但以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及矿难、职业病对无辜生命的伤害为代价却让人痛心;农民工为了生存进城务工,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命运为代价令人担忧……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了个人或者社会的生存、发展,哪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哪些代价是过于沉重的?关于代价,你有哪些遭遇、感悟和见解?
请你以“代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文科加试题(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6分)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 不 能 自 禁 唯 当 祝 鬼 神 自 誓 断 之 耳 便 可 具 酒 肉 妇 曰 敬 闻 命 供 酒 肉 于 神 前 请 伶 祝 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我 不 能 自 禁 唯 当 祝 鬼 神 自 誓 断 之 耳 便 可 具 酒 肉 妇 曰 敬 闻 命 供 酒 肉 于 神 前 请 伶 祝 示
20.填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空缺处的人名。(2分)
魏正始年间, 、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1.《世说新语》这段文字所反映出刘伶的性格特点是:(2分)

19.我 不 能 自 禁/唯 当 祝 鬼 神 自 誓 断 之 耳/ 便 可 具 酒 肉/妇 曰/敬 闻 命/供 酒 肉 于 神 前/请 伶 祝 示
20.嵇康、阮籍(各1分,错字即不得分。)
21.嗜酒如命(1分)、聪明狡黠(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忠臣的样板,智慧的化身。他一生忠于蜀汉,先主刘备死后,又竭忠尽智辅助后主,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进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相同。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C.《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D.《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宅)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暴露了周氏家庭的罪恶。
E.《老人与海》里的“硬汉子”桑提亚哥,好不容易捕到了一条马林鱼,在返航途中却被鲨鱼啃光;但他凭着勇气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实现了生命价值。
23.简答题。(10分)
(1)请依次写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李纨、贾探春住处名。(5分)
答 。
(2)“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看客”是鲁迅先生笔下经典的艺术形象。试从《阿Q正传》中找出两处对看客的描写,简要概述。(5分)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淮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