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400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00]
江苏省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查测试语文试题
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学业质量调查测试
语文试题 2013.6
hwj405818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出(shù) 佃户(diàn) 眼翳(yì) 讷口少言(nè )
B.黥布(qióng ) 稽首(qǐ ) 狞笑(níng) 按捺不住(nà)
C.狡黠(xiá) 偌大(ruò) 押解(jiě) 怏怏不乐(yàng)
D.纸笺(jiān) 炽热(zhì) 拙劣(zhuō) 掷地有声(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孔子知言之不用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C.九年而水不息 晚有儿息
D.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不能改换的一项是(▲)(3分)
A.“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可不行。你可得再仔细琢磨琢磨。(换成“坐享其成”)
B.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即使蒙受了再大的冤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也不敢随便对人诉啊!(换为“饮恨吞声”)
C.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可别累坏了身子骨啊!”(换为“通宵达旦”)
D.可别小瞧了咱这个班子,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那可都是走南闯北都叫得响的角儿呀!(换为“出类拔萃”)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什么叫“正能量”。(5分)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给人以一个新的健康、乐观的动力,从而使人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中国人为所有带有积极的、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情感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正能量是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如:“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浏览完整试题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3分)
A. 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绑着
B.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 靠近
C. 欲荐州郡,郡辟召出 回避
D. 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他们的
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 )(3分)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B. 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C. 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D. 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9.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3分)
¬¬¬¬¬¬¬¬¬¬¬¬ ▲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4分)
▲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①,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②波底月!
注释:①“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②“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1)词中“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哪种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3)“佳人犹唱醉翁词”言简而意丰,词美而情深,诸君回顾《醉翁亭记》,细品本词,探究欧公形象。(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陷之死地而后生,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淮阴侯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颀《送魏万之京》)
(5)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7)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而后乃今培风, ▲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展开余下试题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⑨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散文》
12.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4分)
1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6分)
14. 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 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7题
粗鄙时代
①前一段,冯小刚狠狠地批了“屌丝”这个词。他发微博:一位讲中文的老外问我:“屌丝”是什么东西?我答: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老外困惑,问:为什么你们的电视和报纸大量使用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赞扬。我告诉他,我们这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老外彻底蒙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我们那虽然言论自由,但媒体绝不敢用这么恶心的词形容弱势群体。
②这条微博引发了两极评论,有人认为冯小刚完全不懂这一流行词汇中的自我解嘲,想把底层人士开自己玩笑的权利都剥夺;有人觉得这词粗鄙至极,本不应该流传。
③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以前自称草民、贱民,后来自称屁民,“屌丝”发明后,自我解嘲这条路,算是走绝了。“屌丝”一词,固然有着玩笑的色彩,可也交织着自嘲、自我矮化与自我麻木。其背后,是对表面神圣庄严的一种反抗和解构,也是对合理生活欲求而不得的绝望。
④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流行话语。
⑤太多人自认“屌丝”的时代,是粗鄙的时代。十多年前,学者邵燕祥即著文指出:粗鄙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⑥而现在,这个病愈加沉重。多年以前,体面、尊严、斯文,在“大老粗”面前,不是被踏入尘土,就是沦为自轻自贱。嘲弄知识分子,鄙视文明的传统,并没有随着这个国家的改革而断绝,甚至高考热,现在看来,不过是现在公务员热的前传——人们真正想得到的,不是知识、文明和服务人民的机会,每个人都在下一盘功利主义的大棋。
⑦在真正的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丛林规则和粗鄙的举动便茂盛起来。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干露露和母亲可以破口大骂;在三万英尺高空上,国人也可为一桩桩小事,在飞机上大打出手。个人的粗鄙化与公共生活的粗鄙化尾随相生。3月底,佛山一辆货车司机投诉遭到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和交警的殴打。执法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矢口否认。不料,货车上的视频装置分明拍下殴打的过程。还有什么比公然撒谎、糊弄公众更粗鄙的?更往前,“表叔”的教训,是让一些领导干部把名表藏起来;“房姐”事发后,公权力关闭了通过名字查询房产信息的通道。还有什么比权力的傲慢更加粗鄙的?当文明一步步退让,当社会公信力一点点丧失,当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时,体面就不再成为追求,丢脸也成了随意的事情。
⑧最糟糕的,是那种“强者愈粗,弱者愈鄙”的粗鄙,它如同病毒一般,自我复制,不断扩散。
⑨而很多年以前,还不是这样。1966年9月3日的凌晨,翻译家傅雷和妻子,不堪折磨,在家中自缢。为防止踢倒凳子影响楼下的邻居,他们在地上垫上厚厚的棉被。
⑩无论强者还是弱者的体面与教养,都已变得遥远陌生。而对体面与教养的摧残,或是开启“屌丝”时代的遥远的推手。
——选自《中国周刊》2013年第4期,有删改
16.根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粗鄙时代”形成的原因。(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
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学业质量调查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运用
1.选A,B项 黥(qíng)布,C项 押解(jiè),D项炽(chì)热。
2. 选D,A项 采用/因为,B项 改变/夺取,C项 停止/子女,D项 连续
3.选C,白日黑夜连轴转:白天、黑夜,没日没夜的干活;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4.“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5.答案示例:悟——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
“旧”——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臭”——“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6.C(征召)
7. D
8. B(原文是独自追贼)
9.(1)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母亲给他们看,贼寇才松绑放回鲍出的母亲。(数,列举罪状,1分;解,松绑,1分;句子通顺,1分。)
(2)鲍出认为车子行走经过山路危险,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第一个“以”,认为,1分;负,背,1分;笼,用筐,1分;通顺,1分。)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
(定语后置1分;衣冠,译为动词1分;通顺1分)
(4)(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和动乱的规律,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明,阐明;治,国家安定;靡,没有,各1分)
参考译文:鲍出字文才是京兆新丰人,年轻时游侠四方。兴平年间,三辅地方叛乱,鲍出和老母亲及兄弟五个人住在本县,因为饥饿,留下他的母亲守家,带领众兄弟出去采莲子,一起采了几升,让二位哥哥鲍初、鲍雅和弟弟鲍成拿着莲子回家,给母亲做饭,自己和小弟留下接着采莲子。鲍初等兄弟到家,发现几十个食人贼已经抢了他们的母亲,并且用绳子绑着母亲的手,赶着她逃走。
展开余下试题
鲍初等兄弟害怕,不敢追贼人。过了不久,鲍出随后到家,知道母亲被食人贼抢走,打算追赶贼寇,众兄弟都说:“贼寇众多,该怎么办?”鲍出生气地说:“母亲在却让贼寇绑着手掠走,带走后会被煮着吃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就卷起衣袖,挽起裤腿独自一人追赶贼人,追了几里赶上了贼寇。贼寇远远望见鲍出,就排开阵势,等待他。鲍出赶到以后,从一边砍杀四五个贼寇。剩余贼寇逃跑,再次聚集围住鲍出,鲍出跳出包围圈击杀贼寇,又杀死十几个,此时贼寇分散开来,赶着鲍出母亲走到前面。贼寇接连攻击鲍出,没能取胜,于是就逃去与前一批贼寇聚合。鲍出再次追击贼寇,看见母亲和邻居妇女被绑在同一根绳子上,鲍出就再次奋力击打贼寇。贼寇就问鲍出:“你想要什么?”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自己的母亲给贼寇看,贼寇才解开绳索放回鲍出的母亲。邻居妇女没有松绑,远远望着鲍出显出求救的神色,鲍出再次击杀贼寇,贼寇对鲍出说:“已经放回你的母亲,为何还不住手?”鲍出又指着哀求的妇女说:“这是我的嫂子”,贼寇也松绑放走她。鲍出救回母亲,扶持奉养她,客居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才安定,鲍出北归,可是他的母亲不能步走,兄弟几人打算用车载着母亲,鲍出认为用车载经过山路危险,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乡里士大夫他的孝道气节,打算向州郡举荐,州郡下令征召鲍出,鲍出说:“农夫不能为官。”到青龙年间,母亲一百多岁才去世,鲍出此时已经七十多岁,按照礼节办理丧事,就像现在八九十岁的人,看起来才五六十一样。
鱼豢说: 过去孔子赞叹颜回,认为他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大概是洞察了他的内心吧,那濮阳周家不敢收留季布,可鲁地朱家不问事情的实情(收下季布)这是为什么呢?害怕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又感觉内心不安啊!但是太史公仍然认为他最终使季布脱身的举动的可贵的,向二位贤人那样,他们的义举难道不值得褒扬吗?至于鲍出,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生于自然,虽然他行在田间地头,但与那些情真意切的君子有什么不同呢?
10.(1)答案要点:①修辞:比拟或拟人 ②情感:对恩师的怀恋
(2)答案要点:①“与余同是识翁人”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敬仰与钦佩。(答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即可)②“惟有西湖波底月”运用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用西湖明月之“识翁”代表颍州人民对欧公难忘的记忆。③共同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无比崇敬与怀恋。(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3)答案要点:①心系百姓,与民同乐。②才华横溢,一代文宗。③人品至上,世之楷模。(从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作答,意对即可,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
11.(1)置之亡地而后存 (2) 力拔山兮气盖世 (3) 思无邪
(4) 空令岁月易蹉跎 (5) 云横秦岭家何在 (6) 寂寞沙洲冷
(7) 乱花渐欲迷人眼 (8)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2. 答案要点:经济(免费)、快速、无形(看不见)、便捷 (每点1分)
13. 答案要点:采用了对比手法、细节描写。(2分)他能体谅作者收信的心情:收到用稿通知时就为我高兴;收到退稿时同情地看着我,感到遗憾和自责。(2分)写出了他热心善良的性格。(2分)
14. 答案要点:(1)内容上:写出了上网前到邮局寄稿的种种快乐(1分)与网络邮差的无影无形(看不见)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的感伤。(1分)
(2)结构上:由这里的寄稿引出了下文对山村邮差送回信情形的回忆(为下文回忆山村邮差送回信作铺垫),(1分)并与文章结尾所写的邮局寄稿返回路上的生活情趣相照应。(1分)
15.答案要点:(1)指无影无形的网络 ;(2)指记忆中的像田师傅一样的热心善良的一类人。(3)指正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6分,每点2分)
16.答案要点:(1)弱势群体的自我贬低与自我侮辱;(答:“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亦可,或“自我矮化、自我麻木”),(2)知识、文化、文明遭受功利主义的鄙视;(答到“对知识、文化、文明的嘲弄”或与“功利主义”相关可给1分)(3)部分社会公信力的丧失使得正常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威胁。(只抄原文没有概括,不给分,但答到“正常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可酌情给分)(6分,每点2分)
17.答案要点:(1)首先提出观点:“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就会有粗鄙行为的发生”;(2)其次在“个人”与“公共生活”领域反面举例进行论述;(3)最后得出结论:恪守文明、建立正常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6分,每点2分)
18. 写作指导
人生中,谁也避免不了被人嘲笑的遭遇,而我们又常常不自觉地沦为嘲笑他人的人。被人嘲笑是痛苦的,那些刺耳的嘲笑、无情的眼神,是一把把尖利的刀,深深刺进人心。然而,你无须拔出,就让它们插在你的心上,然后忍住痛,跋涉!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论述性的材料的中心词是“嘲笑”。根据材料的立意,写作的角度至少有三种:
(1)着眼于嘲笑者立意:从心理、道德、发展等角度,阐述“嘲笑”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
(2)着眼于被嘲笑者立意:立足于怎样正确对待“嘲笑”,在“嘲笑”中走向辉煌。
(3)着眼于“嘲笑”立意:发掘嘲笑者的心理背景,从自身、别人、社会生活等方面,阐述嘲笑者带来的危害,倡导包容、宽和的阳光心态,开创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等。
评分标准
1.切入分52分。内容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视语言表现力上下浮动。
2.内容集中,立意深刻,对“嘲笑”有不流于浮泛的理解;材料丰富充实,手法灵活;60分以上至满分70分。
3.明显不完篇(结构不完整,文章无明显结尾,缺字数较多),立意不明,甚至不健康,不超过42分。
4.材料流俗,缺少表现力,建议不超过50分。
5.文章涉及“嘲笑”,但并未构成文章的主要或中心话题,文章应在42分以上,但不超过50分。
6.文章审题无误,但有明显的幼稚化倾向,滥用童话、科幻、编造故事(包括故事新编)等形式,语段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在42—50之间给分。
7.审题清楚,立意基本明确,但文体不明,视其语言表达力,上限45分。
8.错别字一字扣1分,不超过4分,不重复扣分;缺少字数,每50字扣1分,不超过5分;卷面不清,适当减分;卷
上一篇:
江苏省淮安中学2013届高三阶段测试题
下一篇:
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查测试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淮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