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4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5]
初中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全攻略(新一)
初中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全攻略(新一)
河北 太行山歌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思考训练】
1.《诗经》是 总集,共收入 自至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篇,故又称 。整部诗集共分 (160篇) (105篇) (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二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 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思考训练】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美、 美、
美、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4.诗歌抒发了一种 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浏览完整试题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思考训练】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6.为什么说这首诗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

7.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

四、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思考训练】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是指 。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12.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和消极的意义?

1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4.“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思考训练】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和 、 、 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 。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由什么作用?

六、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思想感情:本诗通过写诗人使至塞上的旅程及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写法:借景抒情
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极富画意。并用苍劲的笔力,描绘出了雄浑苍茫(悲凉苍茫)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阅读训练】
1.本诗从体裁看是 ;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此诗句 。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3.诗人要到边塞,山高路远,觉得自己好像是“ ”又似“ ”一般。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了幽微难言的愁苦之情。
4.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 风光,表达了 的心情。
5.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
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6.结合诗句,谈一谈王维“诗中有画”在本诗中的体现。

7.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8.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七、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感情:这首诗由写长江的风景引出旅途的乡愁,抒发了诗人深切思乡之情。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对偶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入”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阅读训练】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5.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40字)

6.诗中 、 等景物表明江上的春天已经匆匆闯入旧年。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从诗中看作者的故乡是 。
8.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9.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为他解释一下用“生”的妙处。

10.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句诗是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之情。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和关切。
【阅读训练】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 , “左迁”的意思 。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及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 ,又渲染了
的气氛。
3.本诗中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的句子是:
4.此诗首句写景,其作用是什么?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诗的艺术特色。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 ”。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

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本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是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0.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1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如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
12.古诗词中,写“月”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几句含“月”字的诗句。
① , 。出自《 》
② , 。出自《 》
③ , 。出自《 》
九、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思想内容: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恶,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抑制的激愤之情;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望着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三个典故:①姜太公垂钓 ②伊尹梦日 ③宗悫“长风破浪”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长风破浪)
【阅读训练】
1.诗中采用“ ”“ ”(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了 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 ”表现了诗人 的性格。
3.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4.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的意思?

5.诗歌题目《行路难》的含义是:① ② 。
6.前四句描绘了 时的场景。
7.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连续动词时:
8.“ ”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9.抒发诗人豁达乐观情调的句子是:

十、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思想感情:诗人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志向。
后两句赏析:①写法:对比,将群山和泰山对比,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②内容: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出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③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阅读训练】
1.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

2.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此,是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起来催人振奋。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

8.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十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想感情:诗作借对“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残破,都城荒芜百姓悲伤,骨肉分离的惨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人无限眷恋的感情。
感情基调:含蓄深沉悲伤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艺术特点:①借景抒情。前两句中“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都是写景,情寓其中,抒发诗人痛苦悲伤之情,后四句直抒感情,抒发诗人忧国思家之情。②一字传神,“破”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情。
【阅读训练】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写的是 。诗的前四句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初中课内古”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