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试卷
阅读:1483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83]
人教新课标版2013年中考第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语段阅读》教案语文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2013年中考第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语段阅读》教案
【考纲要求】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能简要地加以概括。
【知识点】
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是整个文言文学习的根基和支柱,必须全面、切实予以落实:包括每个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句读节奏、实词的词义与辨析(主要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重点是“之、其、而、以、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主要是倒装、省略句)的掌握,重要句子和语段的翻译,文章思路和思想内容的理解,适当的鉴赏评价,等等。以上这些,既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检测的基本考点。在进行词语、句式学习时,要注意古今贯通,新旧联系,尤其是跟成语彼此联系。近年越来越多的试题也做了这样的引导。当然,做词语、句式归记忆卡片,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提倡。这种做法,近年也成为一种新的题型。这是学用结合的有益尝试。10篇课内文言文应当作为记诵积累的“重中之重”:《爱莲说》、《马说》、《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愚公移山》、《五柳先生传》、《狼》,务求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全篇掌握。另外,课标要求背诵的l6篇课内文言文必须全面而切实掌握,不可“偷工减料”。据统计,中考课内文言文检测,取材于其中的占90%以上。中考指挥棒揭示的这个公开的秘密表明:文言“奠基石”不可或缺,不可动摇;学习的“内核”、“根据地”必须加强。
【考点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3.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毕业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5.归纳内容要点。属于文意把握题,考查你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文章。
6.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解答评判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批判,或者是一分为二辩证地看。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如“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值得提倡”等。其次,要从不同方面或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述理由,这一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中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持之有据。
浏览完整试题
7.拓展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考查的着重点是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1.重点文言文课文有:《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口技》、《狼》、《孙权劝学》、《伤仲永》、《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的梳理见第一轮相应专题。
【典例详解】
例1: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曾: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若孀妻弱子
C.亲: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
D.萧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解析:第1题考查一词多义。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曾”用在“不”之前,加强否定的语气,“曾不”相当于“竟不”。选项A中,“期在必醉”的“期”是期望的意思;“与人期行”的“期”,意思是“约定时日”,成语“不期而遇”的“期”也是这个意思。选项C中,“亲旧”的“亲”,是名词,意思是亲戚;“亲其亲”的前一个“亲”带了宾语“其亲”(他的亲人),所以是动词。选项D中,“环堵萧然”的“萧然”,意思是空寂;“满目萧然”的“萧然”,意思是萧条冷落。
第2题句子翻译,这是每篇文言文阅读都要问津的。本题所选两个句子很有特色,都能展示传主精神风貌、思想性格、人生追求。
第3题属于文意把握题。应在全面理解第一段意思的基础上回答。文中的关键词句是“好读书”“性嗜酒”“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著文章”,这四个方面不应该有遗漏。
第4题涉及句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难点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
答案:1.B 2.(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
例2: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5题。(2008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歌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解析:第1题解释实词的意义,第2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两题的完成,都得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第3题考查句子翻译,“虽欲言”的“虽”,不少同学受现代汉语的影响会错误地翻译为“虽然”。其实,文言文中的“虽”,好多情况下表示的不是转折,而是假设,本句中的“虽”也是如此,应该翻译成“即使”。
第5题是道拓展迁移题,要做到由此及彼,即由邹忌成功的案例推广到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那委婉讽喻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而是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引出。这种设喻的技巧,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1.(1)穿戴(2)偏爱 2.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4.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展开余下试题
【方法指津】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复习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二、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学生可以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学生要学会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四、拓展迁移题。
此类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辩证、独特、创新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精题演练】
一、(2009年沈阳中考题)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诚: 间: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答案】
1.诚:的确,实在 间:偶尔2.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3.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二、(2009年四川泸州中考题)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问题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4.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答案】
1. 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 2.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3.(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2)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
三、(2009年浙江金华中考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词 序号 例句 词义
亡 ①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展开余下试题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亡”通无,没有 (2)灭亡(3)逃跑 2.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3.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2009年湖北襄樊中考题)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下列各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答案】
1.(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C 3.(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2010年考题预测】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3)委而去之(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1)范仲淹 。(2)欧阳修 。
本题考查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整体把握并涉及到对联知识等。答案:1.①B;②C;③B;④A. 2. 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3. 壮阔、浩渺(意思对即可) 4.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5.答案示例: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118.186.86.199)
上一篇:
七年级上综合测试题一
下一篇:
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新课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