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63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3]
2013年下期绍基学校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3年下期绍基学校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问 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积累与运用(24分)
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假如生命是花,我要把生命的花瓣(sǎ) ① 在人生的旅途上;假如生命是树,我要把根扎向大地深处,(qiè) ② 而不舍地钻进石缝,汲(③)取生活的源泉;假如生命是云彩,我决不向天空炫(④)耀自己的姿色,而是化成雨,无声地滋润大地。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迷迷糊糊 独具慧眼 滚瓜烂熟 截然不同
持之以恒 浑为一谈 宽宏大量 油然而生
洗耳恭听 花团锦簇 鸦鹊无声 心静如水
不可名壮 蛛丝马迹 恍然大悟 停滞不前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能否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关键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D.学生会主席征求并采纳了大家对学校文学社的意见。
下列选项中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电视剧《甄嬛传》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守着荧屏,街市冷清。
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球迷们送给刚刚获得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亚军丁俊晖的生日寄语。
公益事业的发展不能只依赖政府,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关注、广泛参与才能使其壮大。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示好感),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学习《金色花》《荷叶 母亲》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4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分)
①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②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
③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写环境幽静的诗句是: , 。
④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可概括出成语: ,该成语的意思是:
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4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2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韩婴《田子退金》)


浏览完整试题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去后乃至: ②尊君在不: ③三年归休: ④即舍田子罪: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子安得此金?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乙文中的田子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阅读《家乡情感》一文,完成14~18题。(16分)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14.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15.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17.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山 (2)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4分)

(四)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完成19~23题(12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展开余下试题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9.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分)

20.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2分)
21.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4分)

22.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3.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2分)

三.写作:(50分)
   请以“我 渴 望 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若需要本班班名或本班老师、同学姓名,请用虚构的班名或姓名代替,否则酌情扣分。
语文试题答案
①撒②锲③jí④xuàn2.A3.D 4.A5.C6.略
7.①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②故人具鸡黍 青山郭外斜 。
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从“采莲”看出其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其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其活泼。
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花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①(友人)才到 ②通“否”,语气词。
③退休回家 ④赦免(免除)
①跟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②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甲文:做人要讲诚信。 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共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13.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阐述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家教思想,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14.满脸振奋 兴致勃勃
15.“我”的见闻 使故事更具可信性
16.黄色山峦 类似荆条的植物 孤独的老柿子树
这些景物说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17.示例:牵挂的远山 远山的呼唤
18.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
分析:服从命令:本来上级已经批准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
  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
牵挂老人: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
19.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20.是指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了解现实世界以外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够了解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而丧失阅读能力的人则无法拥有,这便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的不平等”。
21.例: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居里夫人学得科学探究。 ②从《繁星•春水》学得对母爱、童真的讴歌,从张海迪学得志强不息。等等。
22.读书可以使人们增广知识;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读书可以使人获得崇高的追求和高尚情趣,还可以使人趋善避恶)。
23.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名著,读专家、学者、老师推荐的书。博览才能广收。
    (124.229.201.174)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3年下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