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9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高一语文模块一测试
高一模块一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显波
2013-10-2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峥嵘(róng) 遒劲 (jìn) 寥(liáo)廓 追本溯(shuò)源
B.凄婉(wǎn) 长篙(gāo) 创(chuàng)伤 里应(yīng)外合
C.殷(yān)红 旸 (yáng) 谷 瞋(chēn)目 殒(yǔn)身不恤
D.火钵(bō) 目眩 (xuàn) 给(gěi)予 叱咤(chà)风云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寂寥 凄婉 斑斓 提要勾玄
B. 典押 戮力 噩梦 秋毫无犯
C. 笙箫 怔住 焠火 妄自菲薄
D. 纽扣 碟血 浸渍 不加思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包括“金砖五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同时希望,伦敦峰会能够__住保护主义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提供帮助。
②华纳终于不再犹豫__,宣布在中国支持CBHD,这表明华纳已认可了CBHD各项技术指标,并认为CBHD更适合中国国情。
③宝宝们发现,自己故意反抗,父母会出现表情转变,生气或是大声__,通过这些观察,宝宝开始学习对他人表情的判断。
A.遏制 彷徨 斥骂 B.遏止 彷徨 叱骂
C.遏止 彳亍 斥骂 D.遏制 彳亍 叱骂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年轻的我们,风华正茂,怀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我们不畏挫折,愤然前行,谱写一曲青春豪迈的歌。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
C.当小狗包弟对着篱笆墙外面的行人尖声吠叫时,作家巴金总是胆战心惊,害怕祸起萧墙。
D.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5.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大学请梁任公先生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尊重、能否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重审“有文化”
张振涛
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浏览完整试题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的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
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似乎不易回答,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让人跳出了科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传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如同印度格言所说:“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书本而不相信人呢?
6.下列对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饱读诗书”是“有文化”的判断标准。
B.传统观念认为,出口成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就是“有文化”。
C.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传承者,都不在“有文化”之列。
D.按照传统观念的确认方式,在音乐界,“认谱”就是“通晓音律”,就是“有文化”。
7.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识文断字”来认定一个人“有文化”,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定下来的。
B.技艺传承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认定模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告诉我们,活态的传承,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D.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既要相信书本知识,又要尊重人的价值。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文字上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在音乐上就能“通晓音律”。
B. 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的。
C. 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传承更为重要。
D. 一个民间艺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谢曰 谢:感谢
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翦因举兵追之 举:发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拔剑撞而破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展开余下试题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激发士气,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面三个句子。(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3分)

(3)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试题(8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
(1)这首诗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主要从哪些意象中读出?(3分)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5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人而无信, 。(《论语•为政》)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3)高渐离击筑, 。(《荆轲刺秦王》)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4) ,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五.语言运用题(12分,每小题4分)
16.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的先进性体现在哪四个方面。(总共不超过20个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有流线性,更富于美感。车厢明亮、整洁;座椅可以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的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可高达每小时30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73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17.根据下面文字,给“微信”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60个字。(4分)
①微信是一款手机聊天软件
②它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
③它能支持多人群聊
④它通过网络快速发送
⑤微信发送内容有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将一则公益广告中的宣传语“不剩饭,不剩菜”换为另外的话语,使其表达更加生动。要求:主旨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4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烂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9.本文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对下文的议论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⑤段中作者说:“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怎样理解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读了文章,你是怎样认识文中的“我”的?请简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⑥段引用了鲁迅的话,“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现实意义。(6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伴着童年的纯真,带着少年的梦想,你走来了,走进了高中的校园。你带着新奇,带着憧憬,看着,听着,说着,笑着。你认识了新的校园,你结识了新的同学,你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请选择在这段新的人生旅程中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或你新认识的人,作为你写作的对象,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1)文章所反映的主题要积极、健康、向上。(2)书写认真,格式规范,不少于800字。
高一模块一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C.(A.遒劲(jìng) 追本溯(sù)源 , B.创(chuāng)伤 里应(yìng)外合, D.给(jǐ)予 叱咤(zhà)风云)
2.B.(A.提要钩玄 C.淬火 D.喋血 不假思索)
3.A.(遏制:控制,制止;遏止:阻止。 彳亍:慢慢走,走走停停;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斥骂:责骂;叱骂:大声责骂。)
4.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与语境不符。“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此处望文生义。“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B.(A.“大约”和“左右”重复,C.句式杂糅,D.宾语残缺,在句末加上“力度”)
二. 6.C(C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大部分技艺传承者)
7.D(A项皇帝没有制订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B项原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是技艺传承,是区别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的标准;C项没有人说“活态的传承”就比书本知识更符合技术规律。)
8.C(A项原文没有这种说法;B项这是传统观念;D项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民间艺人与“图书馆”不完全对应)
三.9.B (谢:谢罪)
10.B(B 项两个“以”都是连词,“因为”。A.第一个“因”是副词,译为“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译为“趁机”。C.第一个“乃”是副词,译为“于是,就”,第二个是副词,译为“才”。D.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表示顺承关系。)
11.D
12.C(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不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
四.13.(1)派遣将领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3分)
(2)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3分)
(3)王翦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4分)
14.(1)秋季(1分)。高风(1分),黄叶(1分)等意象。
(2)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长久寄居在外)情怀。(1分)长江滚滚东去,而诗人自己却滞留他乡,不禁心生悲意,更加思念家乡盼归。(2分)直抒胸臆后,结尾两句以景传情,秋风起,落叶纷飞的凄凉画面将作者的怀乡思归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刻。(2分)
15.(1)不知其可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2)小人长戚戚,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荆轲和而歌,劳苦而功高如此。
(4)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方为刀俎。
五.16.外观美 人性化(舒适性) 速度快 噪音低 (4分)
17.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4分)
18.示例:(1)光荣就是以吃光为荣,羞耻就是以有馐为耻。(对偶)
(2)倡导“光盘”,杜绝剩余。(谐音双关、对偶)(扣紧“不浪费饭菜”2分,修辞手法2分)
19.①本文开头连续非常细致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三种人,并三次说“我”看到他们会感到不安。(2分)
  ②写三种人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话题(或引出下文的议论),表明了“我”的同情态度。(2分)
20.①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我今天生活的便利都是他们带来的。(2分)
  ②我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也正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他们也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精神财富。(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我”在农村长大,在城市工作,有稳定的收入;(2分)
  ②“我”亲近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尊敬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是一位有可贵良知的知识分子。(2分,意思对即可)
22.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①我们国家还有一部分人生活艰难,而有些人却奢侈和放纵,没有社会责任感,让人忧虑。
②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
③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也不可挥霍浪费,我们要考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
④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答到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七.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事奉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