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0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宁夏固原一中中期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宁夏固原一中中 期 考 试高 二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王连仓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遂见用于小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
C、且适南冥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但以刘日薄西山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去以六月息者也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而彼且奚适也 D、莫之夭阏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征一国者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而御六气之辩
4. 下列词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闻:为人所知
B.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或许
C. 此小大之辩也 辩:辩论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处理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们看到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迫切性。
B.长假出游时,怎样避免游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C.橘洲音乐节精心打造晚会,奉献给观众的是一桌名家荟萃、名曲云集的文化大餐。
D.语文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已经死去了的安琪的母亲的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唏嘘不已。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咬文嚼字(节选)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浏览完整试题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6.下面不属于“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比“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更有味原因的一项是( )
A. “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而且省略去了必须有的附带语,语气更强。
B.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惊叹语,表达着对宋玉的极端憎恶,情感更强。
C. “你是什么”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
D. “你是什么”并不只是单纯的叙述,也并非如郭沫若所说“没有更多的含义”。
7.下面对“咬文嚼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的涵义通常不很好,因为它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坏习惯。
B.“咬文嚼字”是在阅读和写作时必须有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C.“咬文嚼字”是调整文字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非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咬文嚼字”是对文字的细心玩索,它需要对文字有一定的敏感。
8.下面不是用来表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
A.更动文字的同时就更动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为了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今人借传为美谈的“推敲”来代替它要表达的意思。
C.“推”字表明寺里只有一个和尚,足以显出寺里的冷寂,也可表现和尚的胸襟气度。
D. 韩愈对“推敲”的修改未必妥当,因为他未必知道贾岛当时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察孝廉,不就 就:就任
B.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 比:紧靠
C.孤岂为子布有爱乎 爱:喜欢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妄:胡乱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昭性情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①弱冠察孝廉,不就 ②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③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④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⑤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 ⑥昭容貌矜严,有威风
A.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受孙策委托的大臣,张昭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经常对孙权进行劝谏,为此孙权对他言听计从。
B.张昭是孙策非常器重的大臣,国家的文武大事,全部委托给张昭。孙策临死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请他扶植。
C.张昭年轻时喜欢学习,擅长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广泛阅读,州里的有才之士陈琳等人都很称道他。
D.张昭容貌严肃,有威慑人的气质,孙权经常说:“寡人和张公说话,不敢妄也。”举国上下的人们都很害怕他。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4分)
译文:
(2) 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4分)
译文:
13.课内文言文翻译(每小题2分,共8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四、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4.根据前后句按原文默写
(1) ,风飘飘而吹衣。
(2) ,烟光紫而暮山凝。
(3)风之积也不厚, 。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紫 貂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小小说精选》2011年1月20日)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 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E. 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16.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4分)
17.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5分)
18.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
次①石湖书扇韵②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②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③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做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受。
展开余下试题
1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答:
20.作者对范成大的隐居之地——石湖的环境描绘有何用意?(5分)
答:
七、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中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10分)
1、B 2、A 3、C 4、C 5、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6、D 7、C 8、B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9.C(C项中“爱”应为“吝惜,爱惜”)
10.B(③为张昭受孙策所托率领群臣立孙权并辅佐他;⑤说的是孙邵死后百官又推举张昭做丞相的情形,是百官的行为;⑥说的是张昭的容貌。)
11.C(C项中“为此孙权对他十分尊重,言听计从”错,从文中可知,孙权对张昭的态度是保持尊重,适当听取意见,但并非言出必从。)
12.(1)做君主的人,指的是能够驾驭英雄,指挥群贤的人,哪里(难道)是指在原野上驱驰和猛兽较量的人呢?(岂……乎:难道(哪里)……吗?1分,驱驶:指挥1分,大意对2分)
(2)孙权派人把张昭喊回来,对他说:“只是大家一起作乐嘛,先生为什么要生气呢?(为:是1分,何为:为什么1分,大意对2分)
13. (1)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其….:是……还是….1分,大意对1分)
(2)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无以:无法,没有办法 1分;大意对 1分)
(3)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坚定心愿;境遇艰难,(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不放弃直凌青云的(崇高)志向。(益:更加1分,大意对1分)
(4)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杖:扶着手杖1分,大意对1分)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4、(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5、A B ( A项3分, B项 2分,E项1分; C项“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错,应为与后面四爷的感叹“仁心”相呼应,突出其“善心”;D项“不合情理”“自相矛盾”“败笔”错;E项“四爷”不起线索作用。)
16、答案:一是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铺垫蓄势;(2分)
二是借猎貂的方式和结果来塑造人物形象;(2分)
三是暗示小说主题,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2分)
17、答案:作者使用语言、动作、肖像、细节及环境烘托等方法来塑造人物。(1分)
例1:“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1分)此处作者用“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的动作,“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的细节描写,通过对三皮的动作和细节描写突显了三皮对母亲的“孝”。(1分)
例2:“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1分)把对三皮的赞赏之情浓缩在简短语句中,可谓言简意赅,含蕴丰富。(1分)
【注:找出手法结合文章答题,结合题干中的形象鲜明,词约义丰两个角度,找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再结合文章赏析】
18、答案:
参考一:三皮为小说主人公。
1、从篇幅看,三皮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2分)
2、 从情节看,三皮的三次“猎貂”就是小说的核心情节。(2分)
3、 从主题思想看,三皮最能表现“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这一主题思想。(2分)
4、 从手法看,紫貂着墨不多,只起到衬托三皮的作用。(2分)
【注】答出三方面即可,要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参考二:“紫貂”是主人公。
1、从标题看,小说以“紫貂”为题,是小说着力塑造的形象(2分)
2、从情节看,“紫貂”贯穿小说始终,两“救”一“掏心”构成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3、 从主题看,紫貂寄予了作者的价值倾向和情感寄托,鲜明地表达了“陈恶扬善”的主题。(2分)
4、从手法看,三皮虽然着墨较多,但只是为了衬托紫貂这一正面形象。(2分)
【注:答出三方面即可,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六、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9、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2分)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3分)
20、石湖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范成大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3分)这样的环境描写特别烘托出范成大从官场隐退而又能够高尚其志,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2分)
七、作文(40分)
21、【写作指导】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 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参考译文:
张昭字子布,是彭城人。年轻时喜欢学习,擅长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和琅邪的赵昱、东海的王
上一篇:
2013年下学期邵东一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宁夏固原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