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5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9]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值:150 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1.填空默写。 (每题1分,计10分)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 ▲ 。(颜真卿《劝学》
② ▲ ,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③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④ ▲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 。(《诗经•关雎》)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 。(《诗经•蒹葭》)
⑥业精于勤,荒于嬉; ▲ , ▲ 。(韩愈《进学解》)
⑦《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 ▲ 。
⑧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景的诗句是: ▲ , ▲ 。
⑨李后主在《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的愁,在《相见欢》中却这样说:“ ▲ , ▲ , ▲ 。”
⑩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___▲_____,_▲_____”,令人敬仰。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①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报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②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 ▲的勇气。③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勇气是强心剂,让精神萎靡的人换发活力;勇气是激流,让犹豫(páng)(huáng)的人勇往直前。
2.(1)句①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 。(1分)
(2)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 改为 ▲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萎靡 ( ▲ ) (páng)(huáng) ▲
(4)第②句中横线如用格言警句来填空,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不仅雾霾天气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4.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2分)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 ;仁慈, ;同情, ;关怀, 。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 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5.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2分)
A ▲ b
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发射成功后,马凯、范长龙、许其亮、杨晶等领导同志与现场参研参试人员亲切握手,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与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成功发射表示热烈的祝贺。


浏览完整试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6.名著阅读。(6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及作者。(2分)
①最黑暗的时刻 ②地下斗争
③杀戮 ④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
作品:《  ▲  》作者: ▲
(2)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
上述这段文字节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身份是 ▲ ,这个“打击”是指 ▲ 。(2分)
(3)下面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任选两幅,根据图意和图上的文字写出人物姓名或绰号。(2分)

(图1) (图2) (图3)
我选图( ▲ )和图( ▲ ),人物分别是 ▲ 和 ▲ 。
二、纷合性学习(8 分)
7 .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美德少年”评选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8 分》
【 活动一:悟“美” 】 请选出下面评选标准中的三个关键词语。(3 分)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体系重构的时代,活动组委会列出了“美德少年”推荐标准——在家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学校和社区(村)未成年人中榜样作用强,得到所在学校大部分师生支持和推荐。
(1) ▲ (2) ▲ (3) ▲
【 活动二:鉴“美”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1分)
(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 的少年最美
【 活动三:荐“美” 】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写一则推荐词。( 2 分)
要未:①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一种的修辞手法;③ 60字左右。
“美德少年”推荐词: ▲
【 活动四: 赞“美”】 你推荐的候选人魏莱荣 获了“美德少年”称号,你见到时,祝贺道:( 2 分)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5分)
【阅读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7分)
【甲】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乙】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1)甲、乙两诗分别描绘什么季节的景物?说说理由。(2分)
甲: ▲ 乙: ▲
(2)任选选一问作答。(2分)
①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
②自选角度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选( ▲ ) ▲
9.试结合诗中的“独”,分析甲乙两首各自抒发的情感。(3分)

【阅读二】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回答问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10.⑴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②饮少辄醉 ▲
③欧阳修谪滁州 ▲
⑵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C.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D.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11.翻译。(4分)
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 ▲
⑵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
12.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醉翁”: ▲
“六一居士”: ▲
13.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
在颍州时: ▲
【阅读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展开余下试题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15.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 ▲ )(2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
17.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
18.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分) ▲

【阅读四】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8分)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 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9. 试分析第⑴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
20. 第⑵、⑶段文字如果删去,对文章是否有影响?为什么?(请从结构、内容、主题三方面分析)(3分) ▲
21.赏析第⑾段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3分) ▲
22.试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的作用。(4分)
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
23.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不少于60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题纸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展开余下试题1. (每题1分,计10分)① ②
③ ④ , 。
⑤ , 。 ⑥ , 。
⑦ , , 。
⑧ , 。
⑨ , , 。
⑩ _ _____,
2.(1)□(1分) (2) 改为 (1分)
(3)(2分)( ) (4)( )(1分)
3.( )(2分)4.( )(2分)
5.(2分) b
6.(6分)(1)(2分)作品:《    》作者:
(2) , 指 。(2分)
(3)我选图( )和图( ), 分别是 和 。
二、(8 分)7 .【 活动一】(3 分)(1) (2) (3)
【 活动二】(1分) 的少年最美
【 活动三】 ( 2 分)




【 活动四】 ( 2 分)

【阅读一】8.(1)甲:
乙: (2分)
(2)(2分)我选( )

9.(3分)



【阅读二】10.⑴ (3分)① ② ③
⑵( )(2分)
11. (4分)⑴

12. (2分)“醉翁”:
“六一居士”:
13. (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三】14.(2分)
15.( )(2分)
16. (4分)


17.(3分)
18.(3分)


【阅读四】19.(4分)


20.

(3分)
21.(3分)

22.(4分)

23.(4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3-2014”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