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54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44]
高二年级上期语文综合测试卷
高二年级上期语文综合测试卷
(总分150分 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凫(fú)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猿猱(róu) 衣袂飘飘(jué)
B. 抚膺(yīnɡ) 孝悌(tì) 扁舟(piān) 砧板(zhān) 饿殍遍野(fú)
C. 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悄然(qiǎo) 霰雪无垠(xiàn)
D. 吮血(shǔn) 供养(gòng) 幽咽(yè) 宵柝(chè)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陷井 厮守 无庸置疑 诗家辈出 独留青冢向黄昏
B.寂莫 苍桑 可望不可即 通霄达旦 只是当时已惘然
C.跬步 懵懂 唉声叹气 摧眉折腰 别有忧愁暗恨生
D.沉湎 迁谪 察颜观色 弃甲弋兵 三顾频烦天下计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而如今成了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C.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我们千万不能抱残守缺,要积极谋求合作,参与竞争。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到地震灾区慰问、缅怀,与灾区人民一同过年,成为游客前往四川的新方式,一些地震遗址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B.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次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必须全部按照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公告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进行清理检查和批次检验。
C.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对提振信心、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
谈谈“情景交融”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
浏览完整试题
情景交融, 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 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浑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
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之故,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胡应麟语)又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人情,故秾丽。”(周济语)如此等等。
情景交融,说到底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而要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最终还得看整个诗篇的立意。所谓“情景交融,错综唯意”(胡应麟语),所谓“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王夫之语)。这都较明确地指出了在情景交融过程中,意所应有的统摄作用。所以,抒情写景,贵在立意。
5.下列有关“情景交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和“景”相互生发与渗透,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
B.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C.“情景交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含蓄蕴藉的特点和浓郁的诗味,使人读来有悠然神远之感。
D.情景交融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这种方式最终是由整个诗篇的立意决定的。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顾起元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内在主观情感和外在客观事物的共同作用,当主客观相互碰撞时,美丽的诗篇就产生了。
B.作者认为诗人在创造诗歌意境时,都必须经过“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这一过程。
C.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能够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同时让读者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
D.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不仅能够让诗歌更形象、具体和生动,而且当诗情画意高度融合时,更能加强诗歌的美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这让中国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物我同一”的理想艺术境界。
B.由于诗人个性的差异,即使同是情景交融的作品,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C.司空曙的两句诗虽然在景情方面与韦庄和白居易的诗句没有差别,但因为情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而最为人津津乐道。
D.胡应麟和王夫之都认为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同时情景交融又理所当然地要受到诗歌的立意的统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张越,字子衡,南阳宛人也。越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越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越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越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越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越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越营,军中惊乱,越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越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越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越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丰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越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丰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赵康、何承将众十许万攻越,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丰,令不得相救。越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越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丰合军,康 等不觉。明日,越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越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越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越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越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为人质厚少文 文:有文采
B.越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口
C.而使人谢城中 谢:谢罪
D.越乃召诸将厉之曰 厉:勉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②旦日,齐鼓而进,
B.乃:①乃移檄告郡 ②有顷乃定
C.其:①须其力疲 ②失其常度
D.之:①越将轻骑迎与之战 ②今日封侯之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越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
B.张越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丰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赵康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C.张越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张越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展开余下试题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三、文言翻译、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康、何承将众十许万攻越,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丰,令不得相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13题。(8分)
清江引 惜别
贯云石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
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12、这首元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兰舟把愁都载了”一句和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写到了“愁”,其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古诗文。(10分,每空1分)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6)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15—18题。(20分)
纸上的故乡
傅 菲
①一座叫枫林的村庄又一次在我纸上展开:朝霞微漾的饶北河在村前作了短暂的停留,恋恋不舍地去了远方,茶花遍野的灵山吹来秋天的郁香,两个桔子卿卿耳语,像一对小情侣,缱绻、羞涩,缠绵在一枝丫上。
②一只灰雀剪开薄雾,来到后院的枣树上,轻轻鸣叫。一棵苍老的枣树,根部裹满暗黄的苔鲜,蚂蚁则顺着枝,把熟烂的枣子搬回家。最后挂在树上的枣子,让蚂蚁在整个秋天有了劳作的意义。从树顶上升起的,是一缕炊烟,在微风中,炊烟仿佛要向高处飘升,又像要被风刮散。它是我的乡思,不熄灭,也不弯曲,只飘散,最后溶化在薄雾间,恍惚,迷离。
③我忆起一个老头,个子偏矮,穿一件黑大褂,走路一晃一晃,光着头,腰间挎一只扁篓,扛一把锄头,在灰雀的鸣叫声中,向菜地出发。当他弯入溪口的拐角,稻花淹没了的身影在我眼中渐渐模糊,初升的太阳闪眼间跳出山梁,把大地涂抹得流光溢彩。他就是我至爱的祖父,一生热爱酒和泥土,勤奋、善良、温和。
④祖父的执着、秉性与血脉,因了饶北河的哺育。我常常跟在祖父的背后,屁股一颠一颠,走五里路的草径,没入一个山坳,在一片茶树林的怀抱中,在几块菜地上投入一天的时光。我热切地爱那片山野,脚踝高的青白菜还滚动着几滴露珠,萝卜则扎着蓝头巾像乡间的女孩,质朴、曼妙、芬芳。茶花白艳艳地坠入绿叶的簇拥,当花香挣脱白雾的紧裹,当蚯蚓钻出新翻挖的土垒,山野就要漂浮劳作的人声。祖父把锄头高举过肩顶,倾尽臂力地挖下来,光亮的两齿钳咬进泥里,我感到大地有轻轻的震动。偶尔他也轻轻地用锄头磕碰拳状的土块,匀和地平整,铲去的杂草用泥块深埋。我知道,他在劳作中获得休息。他劳作的姿势是那么优美,柔和而强劲,让我想起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伐木者。
⑤其实,祖父一年要挖多少遍地,我不清楚,况且一生。他每天都在那块地里,猪屎、狗屎、牛粪,渗入每一粒泥丸,以至我远远地就能闻到惺忪陈腐的气息。他仿佛不是在种菜,而是在种自己一生的时光,菜不过是他时光的一种体现,一种对生活充满热血的表现。土地越来越肥沃,而人却日益衰老。而我的一生只在纸上度过,在墨水中耗尽韶华,命运是何等相似。
⑥饶北河把无垠的旷野分成了两岸,翠绿葳蕤的是杨柳,粉眉欲坠的是桃花。我遇见过那样的景象,饶北河沉默、内敛,风滑过它光洁的脸也没有留下痕迹,只有山在漂移,天空在飞翔,一群惊飞的白鹭掠过额际,斜斜地,在另一片倒影中消失。饶北河在内心深处汹涌,夜幕初合,星星若隐若现,祖父还在回家的路上,激荡的水声旋律一样萦绕在掌灯的窗前。它仿佛要流进村庄的梦中,向我们诉说一条河流的记忆,它那么鲜活,因为流动而保持几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又那么多情,终年与一个村庄相依。而收割后的田野显得更加空旷,把饶北河紧紧地揽在怀中,相亲相爱。
⑦在没有乡音的城市里,我沿薄薄的纸张返回故乡。那是香椿树,从不开花;溪边茂密的是水芹,母亲正弯下腰去采;山冈上还有一座坟墓,那是祖父的另一个家。当我抱着七个月的小女骢骢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时,只有星光闪耀。骢骢的眼睛乌亮,澄澈,哦,那是饶北河的碧波在荡漾。
⑧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
15、第①段的景语中蕴含了作者对故乡哪些情感?这样开篇,对全文起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我与祖父的“命运是何等相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以“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结篇,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傅菲是散文作家,也是一位诗人。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诗歌的“意象”手法,表达情思,请结合第②段画线的文字,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12分)
19、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
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你能按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0、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答:
21、请以“谦卑”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春很谦卑,它总是在凌厉的冬后悄然而至,可它却催开了花朵,温暖了生命。
七. 作文(60分)
22、下面是一首中学生写的诗歌,请你将其改写成一篇题为《送行》的记叙文。要着重刻画父亲的形象,表现崇高的父爱,用第一人称写。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
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
书,钥匙,行李袋
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
送了一程,又一程
车启动了/父亲吐出了两句话/注意身体/与人和气
车走了/父亲依旧立着/凝视道路/默默无言
参考答案
1、C 解析:猱náo袂mèiB砧zhēn殍piǎoD供gōng柝tuò锲qie
2、B 解析:A陷阱 毋庸置疑 B寂寞 沧桑 通宵达旦 C幽愁D察言观色 弃甲曳兵
3、C
4、B(A“到地震灾区慰问、缅怀,与灾区人民一同过年”与“前往四川的新方式”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句首应加“面对”; D语序不当,“往往”应该在“是”的前面。)
5、D 【解析】情景交融是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诗篇立意决定的是情景交融创作出的结果意境。
6、B 【解析】B项,“都必须经过”在原文并未出现。
7、D 【解析】选, D项,“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不应是胡应麟和王夫之的观点。
8.(3分)*C【谢,义同《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中的“谢”,“告诉”的意思】
9.(3分)*C【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B.连词,于是/副词,才;C.均是代词,他们的;D.代词,他们/助词,的】
10.(3分)*B【“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有误,张越违背的是“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的告诫。至于“分兵”一事,张越分兵在前,皇帝告诫在后,不存在“违背告诫”的情形。】
11.(10分)
(1)导致(使)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杀)!(得分点:“轻冒(轻率冒进)”、判断句“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各1分,大意1分)
(2)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这么糊涂呢!(得分点:“敕”“何意”“悖乱”各1分,大意1分)
(3)谢丰、袁吉率领十多万军队进攻张越,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救援。(得分点:“将(率领)”、“劫(进攻)”各1分,大意1分。将“令不得相救”翻译为“使刘尚不能援救他”“使他不能援救刘尚”亦可。)
附:【参考译文】
张越字子衡,是南阳宛人。张越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张越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张越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张越率领轻装的骑兵与敌人作战,没能获胜,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就退回营帐。诸位将领对张越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床,这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张越于是抖擞精神,裹好伤口站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下令军中说:“今天是立功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取鬲县县城,张越不准许,说:“导致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张越于是转发文告给郡里,让他们逮捕鬲县原地方长官,并派人把这情况告诉鬲县城中的人们。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立即一起归顺投降。第二年,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张越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张越安卧不动,过了一段时间军中才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张越派遣精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败敌人的军队。
建武十二年春,张越进军攻打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张越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皇帝告诫张越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争斗。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张越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设立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张越说:“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这么糊涂呢!与刘尚的营垒分隔开,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张越,他们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攻打刘尚,使张越刘尚不能相互救援。张越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张越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
上一篇:
高二上期期末语文综合测试题
下一篇:
《骆驼祥子》练习题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年级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