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36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2]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文科)
2013.1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庇佑pì 央浼měi 熟稔shěn 蓬蒿hāo 更相为命gēng
B.险衅xìn 矫首jiǎo 祈祷qǐ 提防 dī 供养无主gòng
C.手腕wàn 怏怏yàng 泠然líng 憎恶zēng 战战兢兢jīng
D.俨然yán 停泊bó 流憩qì 瘦削xiāo 垂头丧气s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孤骛 消耗 笼罩 交头结耳 没精打采
B.洗漱 接壤 辩护 贪脏枉法 提心掉胆
C.怂恿 车蓬 慷慨 云消雨霁 闻名遐迩
D.摇撼 肮脏 孤僻 唉声叹气 鬼鬼祟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等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B.医生建议我多外出散步。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除非不碰上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我都从不间断地要到公园里走一走。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D.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他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B.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宋徽宗时,从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C.郭沫若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有人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D.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浏览完整试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家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正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意。
6、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一种文化还存在的一项是( )
A.文化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
B.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还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还发挥作用。
D.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7、下列对儒家文化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团体的方式继承儒家文化精髓的传人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化社会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得到部分现代中国人的认同。
D.儒家的独特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改变,必然导致文化的断裂,最终原来的文化会被另一种异己文化所替代。
B.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而且总体的文化土壤正在不断恶化。
C.一场反文化灾难过后,不但强势文化遭受冲击,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更是一蹶而不振。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疑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2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鄠(hù)县,在陕西省。
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案:通“按”,察看、审察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借:借助
C.及后当治槛 治:修理、修补
D.以旌直臣 旌:表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①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地 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①臣敢以死争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展开余下试题
D.①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 ②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辞》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朱云鲠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 ②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③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④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⑤未知圣朝何如耳 ⑥小生乃欲相吏邪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第Ⅱ卷(文科)(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3分)
(2)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3分)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①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②。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③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 ①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②斗婵娟:比试美好的容态。③长河:银河。
(1)上面两首诗的写景各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嫦娥”,但作者所寄寓的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其所在的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个小题作答)
(1) ,鸟倦飞而知还。
聊乘化以归尽, !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呜呼!时运不齐, 。
(3)乌鸟私情, 。
,死当结草。
(4)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
五、语言表达运用(共12分,每题4分)
1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并填写在横线上。表述中不得出现表格中的具体数字。(4分)
年份 中央财政三农
支出(亿元) 中央财政和于粮食
生产相关投入(亿元) 全国粮食
总产量(万吨) 全国粮食总产量
比上年增长
2010 7253 3873 53082 0.4%
2011 8183.4 4653 54641 2.9%
2012 10408.6 4985 57121 4.5%
(1)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中央财政三农支出 ,特别是2012年 。(2分)
(2)得益于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 ,特别是2012年,粮食总产量增长率 。(2分)
17、简要概括下面漫话的寓意。(4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4分)
①诗歌成为表达他们的欢乐、悲哀或者愤怒的最通常的情感方式。
②各级官员的“采风”之行,其实就是他们了解和倾听民意的诗歌之旅。
③由于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诗言志”成为中国人稳定的诗歌观念。
④基于此,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也总是非常重视诗歌在传达民间情绪方面的特殊作用。
⑤这种诗歌观念不仅熔铸了民族的心智,而且持久有力地传达着民众的情感诉求。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铁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
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子,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 后天我来取刀!”
“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展开余下试题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一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9、试体会文中画横线的两句中“笑”的不同含义。(4分)
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②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20、“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2、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文科)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 . pì-bì shěn-rěn B . qǐ-qí gòng-gōng D .yán-yǎn xiāo-xuē)
2、D(A 骛—鹜 结—接 B 脏—赃 掉—吊 C蓬—篷 消—销)
3、A 解析: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符合语境。B项,“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C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与语境不符。D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与语境不符。
4、A 解析:B项去掉“除非”后的“不”;C项“食品”与“方便面”“袋装牛肉”等不能并列;D项“完成”缺宾语。
5、C 解析:A.把“一部《水浒传》”后逗号改为句号。B.“宣和殿”后句号应移到引号外。D.“何必那么深刻”后逗号改为问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6、D解析:D项阐述的是文化的作用。
7、C解析:C 项“只得到部分现代中国人的认同”不符合文意。
8、B解析:A项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强势文化遭受冲击”于文无据;D项“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疑惑”与文意不符。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解析:“借”应解释为“帮助”。
10、D解析:前一个“因”是“于是”;后一个是“介词 因为”。A项中两个“乃”均为
副词,译为“于是”。B项中两个“所”均是所字结构。C项中两个“以”均为介词 ,译为“用”。
11、C解析:①属别人的评价,④说的是朱云的一个动作,⑥虽体现鲠介的一面,但忠正未体现,其余均可。
12、D解析:朱云婉言谢绝宰相邀他做官事,文中从朱云话的语气和后文“宣不敢复言”看,并非婉言,同时,宰相并没言明让他做官。
四、(24分)
13、(1)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3分)(“匡”1分、“亡益” 1分、“尸位素餐” 1分)
(2)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3分)(“从”1分,“过”1分,“焉”1分)
(3)注意“辛苦” “独”“明知”“独”“鉴”等词语的翻译
14、(1)《霜月》通过“雁”“蝉”“百尺楼高”等意象表明时令已是深秋。月白霜清、雁阵惊寒、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渲染了清冷的气氛。(2分)《嫦娥》描绘了烛光黯淡、居室空寂清冷、银河西移垂地、主人公彻夜不寐的情景,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2分)
(2)《霜月》中的嫦娥不惧寒冷,在月中霜里与青女比试美好的姿容,借此表达出诗人在严酷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这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2分)《嫦娥》中的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诗人借此表达了孤苦落寞的心境。(2分)
15、(1)云无心以出岫 乐夫天命复奚疑 (2)潦水尽而寒潭清 命途多舛
(3)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 (4)而莫之夭阏者 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五、(共12分,每题4分)
16、(1)连续三年不断增加 突破万亿元大关(2分)
(2)不断提升 创近三年新高(2分)
17、寓意:揭示了某些部门在安全治理上存在的治标不治本的现象,(2分)启示人们要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从根本上妥决问题。(2分)
18、(4分)③⑤①④②
六、(18分)
19、①“微微一笑”是对自己打造的军刀能砍断日本军刀的自信的笑。(2分)
②“笑笑”是老铁匠为蒙骗小野,保护军刀不落入日本人手中,为自己藏身墙壁做准备的机智之笑。(2分)
20、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中国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答对两点得4分)
21、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淡定、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为墙中骨架可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
22、同意。(1分)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
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伪爱国。
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们做人。(第一点必须答出,3分;第2、3点答出其中一点,2分)
六、作文(60分)
【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上一篇: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检测题
下一篇:
浙江省宁波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13-2014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