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0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4]
成都七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2012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成都七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高2012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高2012级语文备课组 审题:游俊松 王正可
请用2B铅笔将1—10题、第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监生(jiàn) 风靡(mǐ) 量角器(liàng) 安步当车 (dàng)
B.讪笑(shàn) 惫懒(nǎn) 盥洗间(guàn) 模棱两可(mó)
C.供认(gòng) 正月(zhēng) 徇私情(xùn) 情分不薄(báo)
D.黏液(nián) 朱拓(tà) 拗不过(niù) 按捺不住(nài)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俨然 皮囊 乔装打扮 神采弈弈
B.尘芥 秘谋 百战不殆 惊惶不安
C.寒暄 自诩 不寒而粟 无精打采
D.告罄 草窠 虎踞龙盘 宽洪大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视自己的过错,帮助他们改正,但一些家长却一味纵容自己的孩子,甚至协助孩子说谎,这让人叹为观止。
B.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蕴涵着一种无比神奇的强大力量,能够使人世间许多的误会涣然冰释。
C.重阳节前夕,王老太太的两个儿子都从外地赶回来,一家人欢聚一堂,沸反盈天,其乐融融,邻居们都很羡慕。
D.为对抗雾霾,不少参加国际马拉松赛的选手戴口罩参赛,但选手小郭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好,不会受雾霾的影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C.鉴于三成中小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专家建议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上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D.又是一年秋意浓,九寨沟的枫叶正当红,许多旅行社纷纷推出了到九寨沟赏红叶的旅游项目,受到了游客的追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阅时代”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有人称这一时代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人类原本是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的,因为技术条件不支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文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LOGO,商品有商标。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抽象思维的基础是形象,表达抽象思维的文字符号也可用非文字符号替代。某些领域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但技术的未来发展至少会使符号的重要性显著下降。
浏览完整试题
有人说,读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会怀念自己的故乡,而用图表达就没有这样的魅力。须知,唐诗的魅力在于语言,而不是字符。语言可创造文学意境,图也可以。文学上图与影像无法取代语言,但与语言结合后并非不能取代文字。
“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这是在预测未来,而不是对未来投票表决。未来不由我们决定,当看到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地倾向于阅图时,未来实际上已被确定:无论出版人多么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情感无助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5.下列关于“阅时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时代”是相对于“读时代”而言的,是随着现代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B.“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因为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C.“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
D.“阅时代”理念深深刺激了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为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人虽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
6.下列关于“阅图”与“读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阅图”时,人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文”时,人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B.与“读文”相比,“阅图”时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比较轻松,而且“阅图”更容易被记忆,人们会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
C.“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受者在解码中可能会添加自己的东西。而“阅图”却不会如此。
D.面对“读文”和“阅图”,儿童和青少年都比较喜欢“阅图”,因为“读文”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技能,“阅图”是人类的天性。
7.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现代技术使“阅影像”可间断和接续,克服了音像传播中的缺陷,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
B.授者通过文字字符能提供间接的信息,让受者产生联想;而图像能提供直接的、确定的信息,但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
C.虽然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表达抽象思维时会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
D.语言、字符和图像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文学上图像不能取代语言,但图像和语言结合后可以取代文字,因为图像和语言都可以创造文学意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李贺①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③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李贺,字长吉,卒时年仅27岁。②欻(xū):忽然。③嘒(huì)管:形容管钥之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完备
B.能苦吟疾书 疾:快速
C.恒从小奚奴 从:跟从
D.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 止:制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D.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本文,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勤于写诗。外出时,常常背一古破锦囊,有了心得体会,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然后就弃置不再去看那些作品,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展开余下试题
D.末段抒发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其中隐约曲折地表达李商隐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与慨叹。
第Ⅱ卷(120分)
四、(28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5分)
(2)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5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 知 有 性 情 便 有 格 律 格 律 不 在 性 情 外 《诗 三 百》 半 是 劳 人 思 妇 率 真 言 情 之 事 谁 为 之 格 谁 为 之 律 而 今 之 谈 格 调 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南征①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世。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回答。
答: △
(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简要概括。
答: △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2)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3) △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 △ ,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 △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7)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白居易《琵琶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
悬 崖
(日)广津和郎
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
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
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云集。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
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炫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
突然看见一块巨石滚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
“没有。”我被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
“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
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
“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
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
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
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
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
“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
“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
“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主治大夫一起爬山……”
“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
院长回去了。
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
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
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和父亲的往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2013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当时身体不好,非常虚弱,容易疲倦,这为后面写父亲担心“我”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做铺垫。
B.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我”去悬崖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C.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反映了父爱的伟大。
D.“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突出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E.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16.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6分)
答: △
17.小说为何以“悬崖”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18.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六、(10分)
19. “言外之意”指话语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划线句的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
(1)传达室门口放着一只很雅致的花盆,司机小牛绕着花盆走了一圈,瞅着门卫张大爷问:“张大爷,这花盆挺好看的,放在这儿可惜了啊?”张大爷面无表情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
展开余下试题
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 △
(2)司机小牛经常把轿车停在单位大门外,张大爷不放心,终于忍不住问小牛:“小牛啊,把车停在这儿,不怕调皮的小孩子砸烂了玻璃、划坏了车子?”小牛不屑道:“张大爷,这是公家的东西!”
小牛的言外之意是: △
20.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总字数在20—30之间。(6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所写内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自拟题目,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上期半期试题参考答案
1.C(A项量liáng角器;B项惫懒lǎn;D项按捺nà不住)
2.D(A项神采奕奕;B项密谋; C项不寒而栗)
3.B(B项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C项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D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4.A(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包括……”,或“由……组成”。C项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上”应删去其一。D项承前省造成的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为“旅游项目”)
5.D(D项将未然当成了已然。原文说“‘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
6.C(“‘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的表述太绝对)
7.D(A项“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无中生有。B项“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不合文意。C项“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的表述不合文意)
8. C(从:使……跟从)
9.A(A项的“为”均为介词,表被动。B项的第一个“乃”为副词,译为“才”,第二个为连词,译为“于是”。C项的第一个“然”为代词,译为“这样”,第二个为形容词词尾词,译为“的样子”。D项的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为表转折)
10.B(李贺晚上会将白天的草稿,进行修改,改好后就将之投入另外的囊中,不再去看。所以“弃置不再去看那些作品”表述有误)
11.(1)天帝建成了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文。天上还算得上快乐,不痛苦啊!(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立、乐”各1分)
(2) (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愈、寿”各1分)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讲述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参与游历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构思附会,把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儿取出草稿,研好墨,叠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类似远古的篆体字或雷击后石头上留下的纹痕,说:“要召唤长吉。”长吉全然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离开(她)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篇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息断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管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哭泣,等待(李贺的反应),好像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到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真实所见到的就像这样。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四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一定超过天帝吗?
12.(6分)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每处0.5分)
附参考译文:
杨诚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诗三百》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接率真表达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许浑说过:“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13.(1)诗人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春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2分)美丽的春景反衬了诗人暮年南征的愁苦悲哀,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2分)(语意相近即可)
(2)颔联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之苦;(1分)颈联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南征之苦:年老多病,仍想报效朝廷,现实的命运却迫使他南征;(2分)尾联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赏识的寂寞之苦。(1分)(语意相近即可)
14.(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砯崖转石万壑雷。(3)江间波浪兼天涌 (4)群山万壑赴荆门
(5)艰难苦恨繁霜鬓(6)转轴拨弦三两声 (7)杜鹃啼血猿哀鸣
15.AC(B项“痊愈出院”表述绝对,原文为“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另外,这也不是我去悬崖的
上一篇:
2013年攀枝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解析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成都七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