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92  
标签: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2]
2013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2013年度七年级下学期
语 文 试 卷
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列诗句(3分)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有余悸(jì):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B、笑容可掬(jū):形容满脸笑容。
C、密密匝匝(zhā):很稠密的样子。
D、乐(yuè)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3、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4、默写填空:(3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荡胸生层云, 。(《望岳》)
5、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自传体小说《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他只仅仅是在写个人的遭遇,没有通过写他的家庭和他所遇到的许多人的遭遇,来反映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 )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C、《美猴王》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 )
D、《忆读书》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
6、下列语段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
目前,①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②就要求我们发扬和衷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③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④以遏制“非典”疫情的蔓延。
A、第 句用词不当,修改:
B、第 句语序不当,修改:
C、第 句重复赘余,修改:
二、(40分)
(一)阅读《竹林深处人家》,完成下列各题。(15分)
⑴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⑵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了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浏览完整试题  ⑶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是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乡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⑷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
⑸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像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进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
……
  (6)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7、作品前三个自然段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请分别找出最具特点的一句。(每处的概括不超出40字)。(3分)
  ⑴远处所见
  ⑵深入竹林所见
  ⑶登临竹坞所见
  8、作者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列要求从文中各找出一处同竹子相关的句子。(3分)
  ⑴从色彩上找
  ⑵从声音上找
  ⑶从气味上找
  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林,它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吗?其作用何在?(3分)
答:

10、作者把江南竹乡的竹林比作竹海,这一比喻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1、文章引用“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2、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简要谈谈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母亲的菊花
(1)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2)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3)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4)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5)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6)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展开余下试题(7)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
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8)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9)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2分)
①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② :缺乏生机,不热闹。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的菊花”有哪三方面的含义。(3分)
答:①


15、从(2)(3)(4)段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拍照这件事的态度变化?(4分)
答:推脱 —→( )—→ 主动要求 —→( )
16、选文(5)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7、选文(6)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对表现菊花有什么作用?(2分)
答:写出了秋天万物凋零的特点,起 作用。突出菊花
的特点。
18、选文(7)段空白处略去了母亲的神态描写,请结合语境补写在下面。(不超过30字)(2分)
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忽啼求之 求:
②父异焉 异焉:
③指物作诗立就 就: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
2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宾客其父 译文:
②泯然众人矣 译文: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第一段写方仲永神异的禀赋,并为方仲永才能衰退埋下了伏笔。( )
B、第一段描写方仲永的才能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侧面描写较多。( )
C、方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父亲“不使学”,以此突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D、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写得简略,但却清晰明了。( )

三、(40分)
22、题目:①我心中的太阳
②成长中的
要求:①任选一个题目来写
②以记叙为主,适当描写或议论抒情
③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城关中学初一年级入学考试
语 文 试 卷 答 题 卡
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列诗句(3分)


3、 (2分)

4、(3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荡胸生层云, 。(《望岳》)
5、A、( ) B、( ) C、( ) D、( )(4分)
6、(6分)
A、第 句用词不当,修改:
B、第 句语序不当,修改:
C、第 句重复赘余,修改:
二、(40分)(一)(15分)
7、(3分)
⑴远处所见
  ⑵深入竹林所见
⑶登临竹坞所见   
8、(3分)
  ⑴从色彩上找
  ⑵从声音上找
  ⑶从气味上找
9、(3分)
答:

10、(2分)
答:

11、 (2分)
答:

12、 (2分)
答:

(二)(15分)
13、(2分)① ②
14、(3分)
答:①

③ 15、(4分)
答:推脱 —→( )—→ 主动要求 —→( )
16、(2分)
答:

17、(2分)
答:写出了秋天万物凋零的特点,起 作用。突出菊花
的特点。
18、(2分)
答:

(三)(10分)
19、(4分)
①求:
②异焉:
③就:
④闻:
20、(2分)
①译文:
②译文:
21、A、( ) B、( ) C、( ) D、(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参考答案
一、20分
1、略3分 2、C 2分 3、略2分
4、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 ③决眦入归鸟 3分
5、A、× B、× C、× D、√ 4分
6、A、③ “研制”为“研发”等 B、① “有效”放在“抑制”之前
C、② 删去“长期以来” 6分
二、40分
(一)、15分
7、(1)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2)我们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3)除了竹子,还是竹子。3分
8、(1)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
 (2)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
 (3)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3分
9、“竹林”不是文章的重点,重点是“人家”,文章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欢笑声”做铺垫。3分
10、表现出竹林密得看不见底,体现了江南竹林茂盛、宽广。2分
11为了表现眼前景物突然出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2分
12、作品通过记叙和描写江南竹乡的秀丽的风光、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特色和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竹乡风光的喜爱,对勤劳、朴实的山村人民的热爱,对竹乡人家宁静、简朴、和谐、自然的生活的向往。2分
(二)15分
13、①耳濡目染 ②萧索 2分
14、是园中的菊花,1分;是父亲的象征,1分;是母亲对父亲的深情,1分
15、拒绝 盼望/等待 4分
16、揭示前文设置的悬念,交代了母亲菊花开再拍照的原因。1分;突出了选文的中心,写出了父亲的高洁品格。1分。
17、起反衬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风骨、执着)的特点。1分
18、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浅浅的微笑先是在唇边,尔后,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 内容符合语录境,是神态描写,语言通顺。2分。
(三)10分
19、①索要 ②对此感到惊异 ③写好 ④好名声 4分
20、①把他父亲当宾客。意思是请他父亲去做客 ②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 2分
21、A、√ B、× C、√ D、√ 4分 (110.189.172.254)
标签: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13年度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