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4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2]
四川省成都201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201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 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回纥/貉子 伎俩/魍魉 擂鼓呐喊/打擂比武
B.冰雹/薄饼 鳗鱼/埋怨 朝乾夕惕/掮客中人
C.饕餮/请帖 巷道/沆瀣 溘然长逝/恪尽职守
D.镂空/露怯 葳蕤/圩田 玉树临风/钟灵毓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奇崛 固疾 枉费心机 椎心痛恨
B.狂飙 窠臼 真知卓见 波谲云诡
C.吊销 攀援 始做俑者 盅惑人心
D.痉挛 溽暑 明火执仗 落拓不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了拓展国外市场,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虽然他为这次演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文化层次,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会场里很多人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三学习阶段性特点鲜明,在一诊到二诊期间,不适当地加大训练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力的增长,对理科生来说更是这样。
B.今年首上春晚的魔术师Yif在表演中穿帮成为马年春晚的一大遗憾,刚刚开幕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因技术失误五环变四环,遭到网友吐槽,这一切再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细节成就成败。
C.由于热岛效应,成都市区的气温较周围地区普遍偏高,市民们见到下雪的机会则变得很少,据成都市民回忆,最近一次见到鹅毛大雪还是在2010年12月15日的那个晚上。
D.成都外国语学校出台“手机不进入教学楼”“在校期间禁止网购”的政策,对那些已经习惯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同学,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但一些家长还是认为此举是必要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
郭德茂
从古到今,文学批评可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三个向度。
一个是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回归,着重研究和评论作者写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目的是什么,作者和他表现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些生活内容,他写出这些生活内容要实现什么作用。这种古典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结晶以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为代表。所谓“知言”,也就是擅长揣摩作者的意图;所谓“逆志”也就是追寻作者写作的心志。为了“逆作者之志”“知作者之言”当然要“知人论世”,即知作者其人,知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状况。
一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的批评,一切研究作者写作动机、作者与作品关系的批评,都属于这种古典主义的研究。其最典型的可以以《红楼梦》研究的旧红学派为代表,他们挖空心思地研究作者,研究曹雪芹,研究写作意图等等。但是他们研究得对吗?他们不可能成为曹雪芹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成了痴人说梦。
第二个是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作品发掘,发掘文本的客观意义。不在于作者主观上要写什么,而在于作品客观上写出了什么,又呈现出怎样的客观意义和价值。作品一旦发表,就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的客观存在,有着自己独立的内涵和命运。作者思想中未必有,而作品客观上未必没有。生活远远大于思想,形象远远大于概念。


浏览完整试题这种研究就是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它是以文本为鹄的,揭示作品的客观意义。一切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都属于这一类。别林斯基评论果戈理,评论《死魂灵》,很多是果戈理根本想不到的。中国的很多文学批评都走这个路数,甚至越走越偏,如毛泽东评《红楼梦》,就是阶级斗争,封建主义衰亡的必然命运。
第三个,是现代主义阶段,是批评者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也是现阶段的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批评者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批评者的评论对象,其实是写出他自己。这种批评的写作、批评的艺术是以原作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评论者当“同情地了解”他的研究对象,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居高临下地霸占”,出乎其外。虽然也描述,也分析,也褒贬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树碑立传”,但写出的是批评者根据自己的思想高度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骘,当然也更是批评者自己思想和文采的显现。
这种批评的写作,我想以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为范例。作者是写柳如是,同时也是写作者自己,他描述柳如是,评点和揭示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其实也是弘扬自己的见识、主张,表述自己深隐难言而顽强坚决的思想意志。他是评柳如是,他也是通过柳如是写自己,这种批评达到了合二而一的高度,是批评的极致!
我赞赏这种批评。
5. 下列对文学批评“三个向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其人和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状况来研究,以此来知人论世。
B. 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文本的客观意义来研究,不在于作者主观上要写什么。
C. 现代主义阶段,既要向着作者其人知人论世,也要向着作品的客观意义来研究。
D. 现代主义阶段,批评者主体意识觉醒,是以原作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
6. 下列不属于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文学批评的理由的一项是( )
A. 古典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一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但批评者不可能成为作者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研究成为痴人说梦。
B. 现实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注重发掘作品的客观意义,而不关心作者主观上要写什么,出现了有些批评越走越偏的现象。
C. 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将批评者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骘,与批评者自己的思想意志合二为一,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新高度。
D. 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既评点和揭示了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弘扬了他自己的见识、主张,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极致。
7.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典主义阶段的研究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
B.大多数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都属于现实主义的研究。
C. 现代主义的批评者进行文学批评时,既要做到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出乎其外,这就要求他们的创作水平一定要比原作者高。
D. 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它要求批评者既是他人作品的批评者,同时也是自身作品的创作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9题(6分,每小题3分)
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
②茂才:即“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展开余下试题

第Ⅱ部分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5分)
答:

12. 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断句。(4分)
故 以 孝 事 君 则 忠 以 敬 事长 则 顺 忠 顺 不 失 以 事 其 上 然 后 能
保 其 禄 位 而 守 其 祭 祀 盖 士 之 孝 也 诗 云 夙 兴 夜 寐 无 忝 尔 所 生。
(《孝经•士章第五》)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诗后问题(8分)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答: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 ,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家山迷茫
旅美作家 刘成章①
(1)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美国西海岸某天的落日过程:一轮夕阳,像一颗悬挂在隐形枝桠上的特大号的熟透了的柿子,不知怎么扑沓一下,竟整个儿地跌落在山头上了。它从山背后涌流下去,陡溅起一天耀眼的绯红。那绯红自然是非霞莫属了,灿灿之霞。
(2)我默然散步向前,看见归鸦成群地从天上飞过,在目力所及的一切角落,都有如烟似气的暮霭缓缓溢出。我想,这迷迷离离的巨网似的罩着的暮天之景,应是出自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故国的哪位丹青妙手吧,也许是米芾、八大山人抑或是吴冠中、陈逸飞吧,是他们之中的哪个兴之所至,竟把一碗刚刚调好的淡墨泼出来了。于是树呀,房呀,路呀,尖项的教堂呀和总是蕴酿着惊世壮举的苹果公司呀,一刹间都被那淡墨淹没了。于是繁杂归于简约,多彩的世界只归于黑白二色,天底下的一切都让位于一幅柔美无比的我们中国式的水墨画了。这幅水墨画一如上海世博会中所展出的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我,则成了水墨画中的一个人物。
(3)返回来的时候,我忽然看见北边远处的一座山,这座山虽然离我那么远,却好像撞上了我心上的一根最敏感的生命之弦,使我的五脏六腑嗡地一声一齐鸣响起来。这声音,竟至于波及到了我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4)一身水墨的刘成章啊,你何以激动如此?
(5)不是因为那山有着好看的起伏旋律。那山太普通了,可以说,它普通得如同一个在加州随处都可以看到的辛勤打工的墨西哥人。但是我现在看见它,却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强烈冲动。其原因完全在于,那山上灯火点点,太像我家乡延安的清凉山了。
(6)哦,家山,与我的生命紧相勾连的山呐,我的清凉山!
(7)家山,是个特别温暖的词儿,它把一个本来抽象、模糊和平面的概念,变成了具象、清晰、立体的写照了。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清凉山就是一副悬挂于我眼中和心头的美丽画图。母亲亲口对我叙说的山上的月儿井,曾让我对清凉山的过往留下最绮丽、最浪漫的怀想。年长之后,我又在山对面住了十余年。每天晚上,一抬头看见的,就是灯火点点的清凉山。而现在,眼前的这座洋山,这座我连其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加州之山,竟然就像是从我的家乡,我的生身之地原盘儿毫发未动地搬过来的!啊,属于我家山一角的清凉山,山色凝重的清凉山,尸毗割肤饲鹰②的清凉山,范仲淹的清凉山。花木兰的清凉山,蓝花花的清凉山,每逢四月八信男善女前来求子的清凉山,羊肚子手巾和灰军装的清凉山,夫妻识字的清凉山,信天游高一声低一声的清凉山,修复了月儿井、琵琶桥和琉璃塔的清凉山。记忆中的清凉山上有陡峭的路,有宽展的院子,有喳喳叫着的无邪的花喜鹊,那是花喜鹊的清凉山。当然我也想起了大字报曾经贴满了的清凉山,歪脖榆树上有人上吊的清凉山,更想起刮起老黄风的日子、大雪狂倒的日子,那些日子竟还有人被威逼着来到清凉山上修梯田呢。其中就有先烈遗孀、我年迈的母亲的苦难身影,她的苦难身影永世不会磨灭在清凉山上呐!
(8)我一遍遍扭头看去。一盏灯契合了,两盏灯契合了,七盖八盏灯也契合了,山的轮廓山的特点山所透露出的气韵也契合了,多么像我亲切的家山!谁能说不像呢?谁敢说不像呢?谁会说不像呢?
(9)啊,不,家山不在此。家山如今分明缥缥渺渺,与我隔着一汪大洋还有许多山河。家山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迷迷茫茫。我知道,眼前的景色分明是一个骗局,它狠毒地蛊惑着我的神经。我知道,只要到了明日的拂晓,东天抹上最初的一缕晨曦,眼前这山就会露出它的真面,它就不再是我的家山了。
(10)啊不,家山应在此!我宁愿相信眼前的山就是家山。退一步说吧,即使有几分不像,我也愿意陷入迷思。将错就错是我感情的需要。迷思是醉人的,销魂的,醇美无限。于是老远地望过去,我几乎可以隐约看见我曾经在那儿在信天游声中摘酸枣的黄土坡洼了。我觉得如今那酸枣的香气依然随风飘飞,从那高高的山坡上一直飘到我的眉头、心坎。一刹间我觉得此山与那山契合若神,若孪生兄弟,若日月合璧。所以应该说,家山犹在此。
(11)我的心里又不由泛起了马思聪的《思乡曲》了。他的琴,淌出的是一腔真情,而我,除了有常人所具有的听觉之外,内心还深藏着十万只耳朵。我疾步走回陋室,立即拿起电话就去向我那片亲爱的土地我的故园延安拨号:011-86-0911……我一边拔,一边忽然悟到我多苦多难的母亲的坟头现在已经是荒草萋萋了,她再也不可能听到她的不孝之子的声音了。于是,我的眼泪便如决堤之水,任怎么也无法控制了……
【注释】①刘成章,当代作家、诗人、画家,为了照顾先后留学美国的几个儿女,远涉重洋到美国多年不得回乡。本文有删改。
②尸毗割肤饲鹰:尸毗,佛家弟子,传说他曾在延安清凉山顶割自己的皮肉救活垂死的老鹰。延安旧称“肤施”,即由此得名。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展开余下试题A.刘成章是实力派乡土作家,作品基调似陕北高原雄浑高亢,他的《安塞腰鼓》曾入选中学教材。本文的情感诉说虽曲折低回,字里行间却仍透出苍凉的意蕴。
B.文章的语句长短结合,使表达的情感张弛有致:语言土洋结合,方言口语和书面语相得益彰,非常契合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主题。
C.文章以写景开篇,以思念家山统摄全文,文末却以母亲收束全文。这样写使抽象、模糊、飘飞的思乡情终于有了具体可依的落脚点,读来颇有余光中“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悲凉与无奈。
D.本文不仅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而且有大段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在展现作者纷繁复杂的思绪的同时,又显示了作者情感的细腻和深沉,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E.文中第9段说“家山不在此”,后面又说“家山犹在此”“家山应在此”,这是作者的思绪在此地与彼岸、现实与回忆的纠缠中进入了迷离恍惚的状态的表现。
16.作者以“家山迷渺”为文章标题,请说明其含义和作用。(6分)
答:

17.文章前2段描写的是美国西海岸的景物,读来却颇具中国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试结合原文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答:

18.高中毕业即意味着离开家和乡,很多人从此成为家乡的客人。请就现代化浪潮与故乡情节的矛盾谈谈你的思考(6分)
答:

19.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其结果显示如下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4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答: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2分)
答: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今年初,武汉六位初中生将他们在地理教材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给人教社的编辑写信,希望能有所回应和更正。他们认为教材有八处错误,如“本图中冰岛的面积不符合实际,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岛的部分国土已消融”“死海的海拔,本图中所标注的-400米,而实际上却是-415米”等。此外,他们还对教材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章第二节中,应表明地心说是可以成立的,但其模型过于复杂,不便表达规律和探索计算……”
请以教材编辑的名义给六位学生写一封回信。(只需写出回信的主要内容,不要求格式, 60字左右)
答:
七.作文(60分)
21、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届2月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1、B【解析】A、hé/liǎng/léi/lèi B、báo/mán/qián
C、tiè/tiě hàng/kè D、lóu /wēi /wéi/lín/ling
2、D【解析】A、痼疾 B、真知灼见 C、始作俑者、蛊惑人心
3、D【解析】D不合语境,意思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混乱或空洞”,该词用来描述讲述者而非听众。A指气势汹汹,使人难堪或形式发展很快,迫使努力赶上。B.指事情停止或中止,也指声音渐渐减落。C.指在文学创作上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环境中从事某一事业。
4、C【解析】A、歧义 B、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 D、主客颠倒
5. C【解析】没有真正理解现代主义阶段的向度。
6.D【解析】AB两项是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的反面理由; C项是正面理由; D项的解释没有错误,但它不能作为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的批评理由。
7. D【解析】A项“古典主义阶段的研究是从孟子开始的”原文没有这种说法; B项“大多数”应该改为“一切”;C项“他们的创作水平”不一定要比原作者高。
8、C【解析】持:把持,掌控。
9、B【解析】A.连词,于是;副词,才。B.介词,通过。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介词,凭借。D.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
10、(1)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评分标准:第一个分句,译出被动句式1分;辟,征召1分;就,就任,赴任1分,句子大意准确给1分)
(2)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到丹杨泾县。(评分标准: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或直接译为“获罪”;每译对一处得1分,句子大意准确给1分)
11、(1)虞翻劝告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听取虞翻的建议迎战孙策,遭到惨败。
(2)吕蒙伐蜀夺取南郡后,虞翻告诫吕蒙必须迅速控制南郡城,从而粉碎了城内部分降军意图伏击吕蒙的阴谋。
(3)孙策去世时,县内各官员想前去奔丧,虞翻担心临县山民或许会作乱,故而穿着孝服留守城中,其他各县也跟着效仿,确保了地方平安。
(评分标准:1点2分,两点得5分)
附:文言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时,虞翻正逢父亲的丧期,穿着丧服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出来迎接他,(虞翻)于是脱下丧服进去拜见,劝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采用他的建议,迎战孙策而遭到失败,漂海逃跑。虞翻追随保护王朗,逃到东部候官县,候官县县长关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虞翻前去劝说,才被接纳。王朗对虞翻说:“您家里有老母,可以回去了。”虞翻回到会稽以后,孙策又任命他为功曹,用朋友的礼节来对待他,亲自到虞翻家中去拜访。
虞翻出任富春县县令。孙策去世时,县中诸多地位较高官员都想去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山民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