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3]
2014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4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4年3月21日上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
②千城一面已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我们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已成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城市是因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③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挑战。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④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⑤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的城市文化。近年来,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


浏览完整试题⑥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和谐,一代又一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借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选自杨平《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有删改)
1.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关注城市文化”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现象让人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
B.与工业化市场化相伴而生的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等现象已成城镇化的副产品。
C.中国虽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未随之确立。
D.应对工业化全球化双重挑战将为未来城镇化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和更多可能性。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先提出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何作用等问题,接着话题一转地指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而引出下文对城市文化的议论。
B.第②段承接上文论证更要关注城市文化重要作用的观点,第③段则重点从中国工业化和新工业文明袭来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关注城市文化的现实意义。
C.第④段在上文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涵养城市文化的问题,指出政府、市场应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第⑤段则进一步强调政府和市场是关键。
D.第⑥段指出城市文化的根本体现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只有如此城市才可适合人居和经济发展,此段论述继续阐明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必要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4年安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