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288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8]
中学八年级中考模拟试卷
中学八年级中考模拟试卷
1.选择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狼藉 (jié) 叱骂 (chì) 隘口 (ài) 悚然 (sŏng)
B、嗫嚅 (niè) 唾手 (chuí) 彷徨 (páng) 蹂躏 (lìn)
C、厮守 (sī) 俨然 (yăn) 骁(xiāo)健 褴褛 (lán)
D、踌躇 (chú) 讪笑 (xiān) 窒息 (zhì) 颓唐 (tu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心甘情愿 长久之计 热泪盈眶 造谣生事 B.喋喋不休 文质斌斌 顽固不化 极端贫困
C.俯拾皆是 安分守纪 无依无靠 触目伤怀 D.唾手可得 举目无亲 寄人离下 肆无忌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次农民起义。
B、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李老师和谭老师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活动的史书,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十五从军征》选自《诗经•小雅》
C、“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代专门负责歌舞和采集诗歌。宋朝人郭茂倩将自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成《乐府诗集》。
D、《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的史实。《孙权劝学》即选自该书。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6. 请将下述消息写成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湖北荆门)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布对部分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后,5月中旬首批零关税水果登陆福州,接着亮相上海,京城百姓也纷纷议论何时才能吃上零关税台湾水果。5月30日一早,进入北京物美华天大卖场选购水果的顾客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在他们平时熟悉的水果柜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台湾水果展卖”。那一排排摆放整齐、新鲜饱满的水果仿佛正向京城百姓宣告:“大陆同胞,我们来了!”
7、 读下面的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3分)
一个顾客在酒店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的老板:“你们这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
浏览完整试题
答: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2分)
答:
8、综合运用(5分)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
(1)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分)
①
②
③
(2)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答:
9、请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 ,生子当如孙仲谋。
(2)《诗经•采薇》中用自然环境烘托自己归来时内心世界颇不平静的句子是: 。 。
(3)《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中有两句诗统领全篇,突出了主人公的特殊经历和凄苦心境,就是: , 。
(4)《诉衷情》中诉说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
(5)《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14分)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1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 二)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3分)
2、陆游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鼾声 (11分)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展开余下试题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这篇文章以___ _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2分)
2、文中第二自然段加横线句表现父亲_ (1分)
3、 “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特别”指 (1分)
4、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 1分)
5、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2分)
第一次是因为__. ;
第二次是因为___ 。
6、文中第10自然段画波浪线处,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 叙,其表达作用是 。(3分)
7、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 。(1分)
(四)《总与一缕炊烟有关》(10分)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文∕江湖一刀 选自2008年第1期《读者》有改动 )
18.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9.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
境作简要赏析。(2分)
第( )句赏析:
20.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下面
写出对应的修辞手法。(2分)
(1) (2)
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22.学习本文,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举一例说说父母(或亲人)怎样关爱你,
你将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2分)
四、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回报
要求:(1)写成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11.143.11.251)
上一篇:
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13年秋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复习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中学八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