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38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七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
七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出拼音。(2分)
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学而不厌、诲人不juàn( ▲ ),在课堂上运筹帷幄、点石成金,有时如高山流水,美不胜( ▲ )收,有时如风起云涌,气势磅礴( ▲ ),有时如春和景明,烟波浩miǎo( ▲ )……就这样,师生在谈笑风生中结下深厚友谊。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
(2) ▲ ,乾坤日夜浮。
(3)普性深沉有岸谷, ▲ , ▲ 。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在这四年里,我 ▲ , ▲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写的周记(片段),其中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4分)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④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 ▲ 。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 ▲ 改为 ▲ 。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 ▲ ”和“ ▲ ”互换。
(4)句④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 ▲ 改为 ▲ 。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分)
你的邻居们经常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学校就这一现象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在这次社会调查活动中你是一名小记者,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请扣住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问题。
A: ▲
B: ▲
(2)你又准备怎样劝告你的邻居们不要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

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15字以内)(2分)
2007年5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5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检测结果分别高出7厘米、1分米。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如肺活量,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2005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3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这首诗中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1分)

7.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2分)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 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普刚毅果断, 未 有其比。 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他日 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 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司马光《涑水记闻》)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卒用其人( ▲ ) (2)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 )
(3)上怒,诘其故( ▲ ) (4)自当有史官书之( ▲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太祖乃悟 乃以瓦布之
C.普又以其人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0.翻译下列各句。(4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2分)
译文: ▲
(2)汝怀齿,欲讼我耶!(2分)
译文: ▲
11.【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 ▲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12-15题。(11分)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2.请问以上片段中,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生活的哪几件事?(4分)

13.鲁迅先生一直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有人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先生非常的痛恨,他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极大的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对此你有何看法,并结合选文叙述依据。(2分)

14.文中师生读书一段写得对比鲜明,非常有趣。老师一个人在大声朗读,而同学们却在偷偷玩耍。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的描写我画画的事情?这对表现先生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6~20题(13分)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呻,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竞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展开余下试题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6.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请分条概括。(4分)

17.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2分)

18.选文第⑥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9.请对选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任选一句加以评析。(3分)
①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②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我选 ▲ 句,评析: ▲
20.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上面这篇文章另拟一个题目。(2分)

三、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请你以“ ,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
②500字以上。
③文体:记叙文。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2分)
2.(8分)
(1)
(2)
(3)
(4)
(5)
3.(4分)
(1)
(2) 改为
(3) 和 互换
(4) 改为
4.(4分)
(1)A:
B:
(2)

5.(2分)
二、理解阅读(共40分)
6.(1分)
7.(2分)

8.(4分)(1)( ) (2)( )
(3)( ) (4)( )
9.(2分)( )
10.(4分)
(1)
(2)
11.(3分)


12.(4分)
13.(2分)


14.(3分)

15.(2分)

16.(4分)
17.(2分)

18.(2分)
19.(3分)
我选 句,评析:

20.(2分)
三、写作(40分)
题目: ,在我身边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七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1.倦 shèng bó 淼
2.略
3.(1)学习 (2)“毅”改为“意”。两横线都填对方可得满分
(3)“将来”与“都希望自己”互换。两横线都填对方可得满分
(4)“而且”“所以”。两横线都填对方可得满分
4、略
5、学生身高增加了,体能下降了
6、颔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7、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上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8(1)终于、最终 (2)曾、曾经(3)责问、诘问 (4)写、书写、记、记载(各1分)
9.A(2分)。A.表转折,相当于“却” B.才/就、于是 C.把/如 D.在/到
10.(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下去(或“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了家(或“拾起撕碎的奏章回了家”)。 (2)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想要告我的状吗?(“怀”翻译为“把„„放在怀里”,1分;翻译顺畅,1分)


展开余下试题 11.示例一:他们遇事都镇定自若(或“沉着冷静”)(1分)。赵普在太祖盛怒而撕碎奏章时,面不改色,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1分);某臣在太祖因盛怒而打掉他两颗牙齿时,慢慢地弯腰拾起牙齿放在怀里(1分)。 示例二:他们都能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1分)。赵普不顾太祖盛怒极力为国家举荐人才(1分),某臣不顾太祖盛怒劝谏太祖不要耽于游乐,要关心国事(1分)
12.提问怪哉;后园玩耍;师生读书;游戏画画。
13.不同意。鲁迅先生痛恨的是封建教育制度,不是文中的先生,文中的先生在当时封建教育制度下,还是比较开明的,“两个不常用”、“溜到花园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太多、太久”、“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先生“和蔼”且“极方正,质朴,博学”、“ 我对他很恭敬”。
14.同学们在课上偷偷画画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很反感;同时从侧面突出老师对知识的热爱以及他知识的渊博。
15.这些加点的词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准确生动描写出先生读书时候的专注认真与全身心投入的沉醉状态,让人忍俊不禁。
16.①乡情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③爱情④亲情
17.①与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18.“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19.①a“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的形象;b.一个“又”字很含蓄,说明送花是经常的事。②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20.如:花缘、玉兰飘香、美丽的玉兰花。
21.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222.186.222.159)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七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