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31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3]
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马说》语文试卷
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马说》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1)《马说》选自 ,作者 ,字 ,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 ,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是 有“ ”的美誉,代表作品 。
(2)本文的体裁是“ ”。它可以 ,也可以 ,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 (2)执策而临之 。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5)一食或尽粟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9)才美不外见: 。(10)故虽有名马: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12)故虽有名马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14)骈死于槽枥之间 (15)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主要结论或主旨句)
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⑩本文的论点是
5.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 饲,sì 译为: 喂
(2)不能尽其材 材 通 才 ,cái 译为: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见 通 现” ,xiàn译为: 表现,显现
(4)才美不外见 邪 通 耶 ,yé译为: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词类活用
(1)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2)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3)食不饱,力不足 食:名词作动词,译为:吃
7.一词多义
(1)故:故虽有名马( 所以 ) 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意)《扁鹊见蔡桓公》
公问其故( 原因)《曹刿论战》 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狼》
(2)称:不以千里称也( 著称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称、相当 )《伤仲永》
(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 )


浏览完整试题(4)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岳阳楼记》
或以为死( 有人)《陈涉世家》
(5)策: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 执策而临之( 马鞭 ) 策勋十二转( 记录 )《木兰诗》
(6)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醉翁亭记》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 )《狼》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内容 )《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 心情 )《口技》
(8)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况且 ) 年且九十( 将近)《愚公移山》 且焉置土石( 况且 )《愚公移山》
(9)道: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 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 )《陈涉世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其: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千里马 )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表推测语气 ) 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11)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千里马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无意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陋室铭》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爱莲说》
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陈涉世家》
8.古今异义词
(1)是马也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性动词,是;
(2)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稳
9.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译为: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这马。
(2)定语后置句式: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者。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二、理解课文
(1)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2)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伯乐: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3)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答: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4)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答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答;.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8)“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9)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0)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答: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11)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2)“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千里马的特性。
(13)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4)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答: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5)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答: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6)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答:《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18)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
五言的对偶句。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1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伯乐方显槽间千里马
无刘备岂有隆中决策人
(20)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伯乐识良马
下联:明主觅贤才
(21)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贤才无辜逢昏君。
(22)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展开余下试题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人间难得九方皋
(23)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4)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答: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答: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6)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答: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答: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29)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0)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答: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1)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3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33)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34)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35)生活中,我们常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马说》中,怎么样做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呢?
(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反面意思来回答。)
三、中考真题
2006北京市(大纲卷)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1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评: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应为“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参考译文】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千里马想要卖,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交谈,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它,我会付你一个早晨的费用。”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马价涨了十倍。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这是一道“非语文”的试题,分数分配极不合理,竟然占了文言文阅读的1/3!)
  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评:“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这样翻译有些欠妥。这两句通常的译文是“驾驭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  (评:这个答案太牵强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执策而临之    (   )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其真无马邪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译文: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译文: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
  ⒖①这样  ②有时  ③即使  ④面对(4分,各1分)⒗①“食”通“饲”,喂、喂养  ②“见”通“现”,表现  ③“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各1分)⒘①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分,①2分,②1分)⒙①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2009年黑龙江大庆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
  岳飞道:“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而马背、腹的鞍甲毫无松动,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7.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8.这时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收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009年内蒙巴彦淖尔市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4初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