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34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3]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比较阅读语文试卷
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比较阅读
一、《三峡》与《江水》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水江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不如亲见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虽乘奔御风 ( ) ⑵则素湍绿潭 ( )
⑶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 )⑷绝壁或十许丈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良多趣味 B.其石彩色形容 C.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D.曾无称有山水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⑵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甲文写的是三峡的全貌,乙文则是描写的西陵峡的景象。比较两段文字,说说他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篁竹,闻水声 D.如吾两人者耳 见虎丘本色耳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浏览完整试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马说》与《论马》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⑵比行百余里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送东阳马生序》与《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洫(xù):沟渠。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余幼时即嗜学 ( )⑵走送之 ( )⑶自谓可将兵十万 ( )⑷会有土寇(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于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交通 ( )⑵便要还家 ( )⑶子之哭也 ( )⑷苛政猛于虎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吾子又死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岳阳楼记》与《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⑵前人之述备矣( )
⑶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 ⑷岁衣缣一匹(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展开余下试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曹刿论战》与《国语•文公伐原》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失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又何间焉 ( ) ⑵公令疏军而去之 ( )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⑴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⑵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八、《鱼我所欲也》与《曾子畏赐》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 ) ⑵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舜之居深山之中》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舜之居深山之中①,与木石居,与鹿豕②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③,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④莫之能御也。
【注】①舜之居深山之中:舜曾经耕于历山。②豕( shǐ):猪。③几希:很少。④沛然:水奔流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必先苦其心志( ) ⑵曾益其所不能 ( )
⑶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 ( )⑷沛然莫之能御也(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 B行拂乱其所为 及其闻一善言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舜之居深山之中   D人恒过,然后能改 沛然莫之能御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⑵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舜家境清贫,经历坎坷,但他最终成为传说中的圣王,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出师表》与《韩信始为布衣时》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竞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竞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注】①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⑵深入不毛( )
⑶韩信始为布衣时( ) ⑷吾哀王孙而进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躬耕于南阳 信钓于城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吾必有以重报母
C.韩信始为布衣时 不为具食 D.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多厌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信既贵,酬以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4.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_______,叙述了_______,表明了_______。
5.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马说》与《岳飞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策之不以其道( ) 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⑶比行百里始奋迅( )⑷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晓雾将歇( ) 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沉鳞竟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⑴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⑵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绘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热爱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______________”语句中。

参考答案:
一、《三峡》与《江水》
1.⑴奔驰的快马 ⑵急流的水 ⑶经过 ⑷有的
2.A
3.⑴不是中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⑵等我来到这里以后十分高兴,才相信听说的比不上亲眼看到的。
4.甲文以浓墨重彩直接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而乙文则是引用有关资料间接描写西陵峡的景象。
【乙译文】长江水流向东,流过西陵峡。《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大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呜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二、《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1.D
2.A
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6.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乙译文】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悬于檐下的风铃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三、《马说》与《论马》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初中文言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