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10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南充市2013年中考模拟测试四(语文)试卷
南充市2013年中考模拟测试四(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2分)
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都是人类心血的结晶,都在风雨中演yì 人生,在苦难中缔( )结幸福。睿智的伏尔泰独自一人向轻薄无聊而又凄惨忧郁的社会宣战,彰显了文明与正义能催生一个新的时代;圣埃克絮佩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面临死亡的威胁,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乐观、责任、友爱、追求;宗璞伫( )立凝望着紫藤萝瀑布,明白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人不能被è 运压倒……
(1)在括号内为加点的字注音。(1分)
缔( ) 伫( )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汉字。(1分)
演yì è 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日本高调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这是日本政府狂妄自大的表现。身背十三 亿中国人民的怒火,日本政府必将遭受二战以后的最沉重的打击。
B.、一组被称为“杜甫很忙”的杜甫画像在网络上疯传,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事气吞斗牛。
C、在2011年6月4日的法网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勇夺冠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D、去年五月,台湾地区曝光了骇人听闻的有毒添加剂后,有800多种商品纷纷下架处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名句默写,。(6分)
(1) 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_______________ _ 。
(2)《五柳先生传》的“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语句是: , 。
(3)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孤傲的诗句:              ,           。
(4)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 , 。
(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 。 
(6)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我爱这土地》)
4.名著阅读(3分)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
上文所述的故事情节是 (3分)
5.综合性学习(4分)
航班大面积延误,口罩成为热销品,喜欢 晨练的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前一段时间,从南方的广州、杭州到北方的北京、济南,雾霾天气频繁影响我国多个地区。班级同学准备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⑴阅读下面这则消息,请为它拟定一个标题,限15字以内。(1分)
据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10日晚间开始的雾霾天气并没有随着天亮散去。11日上午8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
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11日零时30分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北京各地区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00纳米的细颗粒物浓度已连续若干小时达到每立方米300微克以上,不少地区已升至400微克以上,空气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


浏览完整试题11日9时左右其官方微博再次发布消息称,受区域大雾影响,10日夜间到11日上午,北京市细粒 子PM2.5污染严重,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普遍达到6级,属严重污染级别。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谈谈“雾霾”对人造成的危害。(3分)
材料一:1月15日,记者在北京多家医院调查发现,到医院就诊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明显增多。医生们众口一词:天气冷;更重要的是,“雾霾”惹祸。医生解释说“雾霾”里的脏东西直接吸入肺内,对呼吸道黏膜本身就是个刺激,还会继发病毒、细 菌的感染。孩子抵抗力弱,是“高危人群”。
材料二:北京市卫生局日前对外发布消息,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2001至2010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了56%。全市新发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率达48.9/10万,亦居“众癌之首”。专家表示空气污 染加剧是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有较大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答 :

6.诗词鉴赏(3分)
寒 塘
赵嘏(唐)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 这首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哪些特点?(2分)
答: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1分)
答: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一12题(共14分)
岁月留痕
迟子建
①文人搬家最重要的事便是整理书籍。记得一个天气晦暗的秋日午后,窗外狂舞着枯黄的树叶,我头上包块花头巾,一副挤奶姑娘的打扮,坐在地毯上清理各个角落的书籍。就在漫不经心之中,从书籍中脱落下各式书签,它们基本是自制的,有的椭圆,有的长方,书签端头一律系着丝线。而丝线的颜色又是变化多端的:红黄蓝白粉,应有尽有。早期的书签基本用白色硬纸裁成,上面随心所欲地乱涂着现在连自己都不明白了的怪异图案。可见那是个异想天开而不乏情趣的年龄。而近些年的书签则无趣得很,有的干脆用牛仔裤的商标签来替代,可见人是越来越务实和平淡。从书籍中不仅掉下自己的东西,也悠悠飘下别人赠送的东西。如一首磕磕绊绊的小诗以及谁画的关于我的漫画头像。诗和漫画使我忆起寥寥无几的旧日朋友,而这些人都已行踪飘忽。这些旧物像死魂灵一样四处飘荡,使岁月之河又泛起阵阵涟漪。看来时光果真会倒流。
②最使我惬意的发现便是高中与师专时代的日记,那里面夹着许多植物标本,茎叶虽然干枯了,可叶脉经络却跟农民的血管一样清晰。它们颜色灰绿,可见是在最旺盛的生长期被我夹进去的。它们有的是杨树叶,也有枫桦叶和草叶。日记中还夹着蝴蝶标本,蝴蝶的羽衣仍然有得可看,那双翼的颜色还是该蓝的蓝,该白的白,好像它们从未死过一样,只是它们只能平平展展地躺在字迹稚拙的纸页中,无法飞翔。(A)我是怎样将活的蝴蝶捉到手中,然后让一个美丽的生命凄婉地窒息于一片纸页中的呢?
③还有挥之不去的灰尘。本来自认爱清洁的我在搬开大件家具后,发现到处都是累累的灰尘。每天打扫居室时.一盆清水总会成为浊水,可见凡尘的气息比严冬还凛冽。那么这灰是如何藏到隐匿的角落的呢?(B)看来灰尘会跳舞,会唱歌,它们在你的床下与你一同做梦。你别指望把它们打扫干净,因为它们每时每刻都周游在空气中.它们进了你的肺,使你在咳嗽时觉得生之艰难;它们进了你的眼,使你看灯下的照片时目光充满温柔。如此说来,灰尘这种最具岁月色彩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喜爱。别拒绝灰尘的气息,因为它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感觉。有一处地方是没有灰尘的,那就是停尸房,它充满了福尔马林的气味,我想没人喜欢那种没有尘埃的空气。
④人都说岁月不留痕迹,可在搬家的自始至终中,我最深切的感觉便是岁月留痕。我喜欢这种隐隐的痕迹.哪怕它是伤痕。
⑤当我坐在新居宽敞的书房里即将写完这篇文章时,我又抑制不住地去翻腾那几本日记,植物叶子的标本都在,可蝴蝶标本却不知去向了。我反复翻找了几次,仍然芳踪难觅。这使我充满了好奇。它去哪里了?难道在搬家的那个重阳节的好天气中,它又激情地复活,远离我了吗?如果它复活了,现在正是虫鸣哀怨的暮秋时节,我真为它的前途担忧。
⑥早知它可能复活,我何不在融融春日搬迁呢?那样它能找到无数花朵和草地。可春天又有谁能帮我筑巢,让我能及时做新房子主人呢?看来我们的命运只能与秋天同步。落叶萧萧,可是,可是那天空多高多远啊!我还想,如果将来遇到最相知的朋友,便从长发中择一根青丝,当作书签,赠予朋友。这样的头发不会随着自己身体的苍老而变白,即使朋友把它丢了,它在风中流浪时也会无比青春。
(选自《迟子建作品精华》)
7.人都说岁月不留痕迹,但在本文中,哪些事物又让作者“最深切的感觉便是岁月留痕”?(2分)
答:
8.作者为什么说“这些旧物像死魂灵一样四处飘荡,使岁月之河又泛起阵阵涟漪”?(2分)
答 :

9.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A)我是怎样将活的蝴蝶捉到手中,然后让一个美丽的生命凄婉地窒息于一片纸页中的呢?
答:
(B)看来灰尘会跳舞,会唱歌,它们在你的床下与你一同做梦。


展开余下试题答:
10.从文章标题看,第④段就是本文最好的点题和总结,那后面的两段的补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用意?(3分)
答:
11.言为心声,读文识人,结合下面的资料,你能读出文中划线的句子的内涵吗?说说你对作者内心的理解(3分)
链接资料:作家苏童说:“迟子建在创作中以一种超常的执著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湿润的那一部分。”
答:

12.作者说“灰尘这种最具岁月色彩的东西”让她挥之不去。在你所走过的日子里,你认为最能唤起你尘封的记忆、撩你遐思的事物是什么呢?并用真切的文字写出你深情的追忆。(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6题(8分)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千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3.文章说明了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2分)
14.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15.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一20题(8分)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①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②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③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④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⑤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⑥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展开余下试题17.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分)
答 :

18.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2分)
答 :

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20.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2分)
答 :

(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1一24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怀民亦未寝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月色入户 ( ) (4)思欲就亭止息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答 :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1分)
答 :
23、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尝: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未尝识书具
B.是:由是如挂钩之鱼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2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谈谈你对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三.作文(40分)
25、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和在一起就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南充市语文中考模拟题(四)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1)dì zhù (2)绎 厄 2.B
3. (1)徙倚湖山欲暮时;(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5)窈窕淑女,钟鼓乐之;(6)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每题1分,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共6分)
4、《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顾茅庐(3分)
5、(1)北京全城雾霾严重属六级污染(要体现地域范围,污染程度)(1分)(2)雾霾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诱发肺癌,导致心理抑郁。(3分)
6. (1)表现了秋水清澈、冰冷的特点。(2分) (2)通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1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4分)
7.书籍中反应情趣心态的书签;别人赠送的小诗或漫画头像等东西;记录高中与师专时代的日记、美丽的植物标本、蝴蝶标本;还有那充满人间烟火的灰尘。(2分)
8.因为这些书签让作者勾起陈年旧事,无论是美好的、辛酸的、苦涩的,虽然已被岁月冲淡了激情,但仍像一抹残留的余香,在眼前缭绕。(2分)
9.A、岁月留下了痕迹,但具体的事件早已忘怀,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往事的追思。(1分)
B、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本来令人讨厌的灰尘写活了,表达了对岁月留下的痕迹的一种欣慰之情。(1分)
10.从蝴蝶标本的不知去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感叹,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怀念和牵挂,以及作者淡淡的忧伤,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3分)
11.作者把青丝当作自己,与朋友相知相交相伴,赋予了它浓厚的情感,在以后的岁月里即使青丝丢了,而那份青春的心境和真情永远留在记忆深处。作者善于在细微的生活事物中发现人的动人光辉,表达了永葆青春心境的情怀。(3分) 12.略(2分)
(二)(8分)
13.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2分)
14.a授粉 b农作物 c饲料植物(3分)
15.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 (2分) 16、D (1分)
(三) (8分)每题2分
17.阅读能够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广泛的愉悦。
18.要有选择地阅读,吸取精华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南充市2013”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