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0]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从心所欲和胡来
范曾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出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同时也是“不逾矩”的。在“从心所欲”的状态下所恪守的法度,那必然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因此他的画明净端庄、了无渣滓,绝不是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轩堂遗矢、醉酒作画,那是不会“与天地精神相往还”(庄子语)的。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人,在《庄子》书中称为至人,儒家称为圣人,佛家称为尊者,那都是有着极高修养的人,非一般凡夫俗子所可梦见者。徐渭固为不世之天才,然则其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这在八大山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赖徐渭才气干霄,瑕不掩瑜倒成了徐渭蓬头垢面不掩国色的特征。现代李苦禅的用笔,我以为是在八大山人和徐渭之间的,这与苦禅先生的性格大有关系。他一面喃喃而语,对画坛的丑陋和愚蠢奉上鞭挞、调以谐谑,大笔洋洋洒洒地在纸上跌宕运行;到紧要关头,先生不免语住,紧闭着嘴,这必是神来之笔诞生的瞬间;然后,先生又恢复怡然自得之态,在率意中把握着分寸。苦禅先生的画面是不会有败笔的,现在坊间的赝品,一眼便可识别,但凡首先跳入眼帘的,正如《庄子》书中从炉中跳出的恶金,必不能成为莫邪之剑,画上的败笔非徒不能状物传神,而只能起着破坏的作用。
以上所举三人,都是从心所欲的大师,同时我也论及了他们差异所在,其作品是十分值得我们细细辨析的。对历史上的每一位大师“审问之、明辨之”,是美术史家的本分,同时可以鞭笞画坛的劣迹以昭示后之来者。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多了起来,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他们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殊不知“胡来”的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有自知之明的,团起扔进纸篓;无自知之明者则裱以精工,悬诸华堂,获笑天下士。
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石涛曾很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我想,石涛所欣赏的不是最后吴子之画,而只觉得他做人来疯好玩儿,画者决不可以为典范。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显然他心知肚明,那是在捉弄观众。其实,怀素三分醉意是有的,他却偏做酩酊大醉状而已。


浏览完整试题傅抱石先生“往往醉后”一印,曾引发过无数的遗闻轶事,描述傅抱石如何大醉之后画出了神品,我想这大大误解了傅翁的“往往醉后”的文学意味。这“醉”字,正是傅翁忘怀得失、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据罗时慧先生告诉我,傅翁手不离酒则有之,浅酌而不豪饮,正是名士风流的真实状态。
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来。庄子自知狷狂,但却放言恣肆,皆入环中,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刘熙载称:“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狂而无方,便是胡来,初执笔者其慎诸。
1.下列有关“从心所欲”和“胡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心所欲”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同时也是“不逾矩”的。八大山人在绘画时画面每一笔都逃不出理智所控制的范围。
B.“从心所欲”是恪守的法度的,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八大山人的画明净端庄、了无渣滓,还可以醉酒作画,并体会到 “与天地精神相往还”。
C.“胡来”就是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在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
D.“胡来”的画家虽然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渭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再加上本来就不是世之天才,才气也没多少,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
B.石涛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作者认为石涛只是觉得吴子做人来疯好玩儿,但画者决不可以为典范。
C.怀素只有三分醉意,却偏装作做酩酊大醉状。显然他心知肚明,自己在捉弄观众。
D.傅抱石先生忘怀得失、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就是“醉”字,实际上,傅翁手不离酒则有之,浅酌而不豪饮,正是名士风流的真实状态。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八大山人、李苦禅、傅抱石等书画家的作品,就大体可以看出他们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
B.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古代所谓画坛狂士,其作品的神来之笔并非出自神经失控的状态。
C.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来。狂而无方,便是胡来,初执笔者其慎诸。美术史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鞭挞画坛上的胡来现象,从而警示后人。
D.绘画大师、书法大师少有败笔,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仅能打破规矩,而且能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精神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文龙既死,甫逾三月,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慷慨负胆略 负:具有
B.晓其厄塞情形 厄:控制
C.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俾:使
D.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 薄:轻视
5.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3分)
①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②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
③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 ④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
⑤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⑥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
6.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量,好谈兵,有边才。他动不动和退役老校谈边塞之事,他曾单骑出关了解关内外形势,返回朝廷时,能将塞外之事详细地汇报。


展开余下试题B.袁崇焕注意安抚军民,整顿边防,敢于果断执法。崇焕在关门,内抚军民,外整边防,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此事还惹怒了孙承宗。
C.袁崇焕与清廷议和,朝廷不许,但他坚持有力。他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来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频频降旨劝阻禁止。
D.袁崇焕擅杀文龙,招致祸患,不幸身亡。毛文龙死后,清军大举入关,又使计策说与崇焕密订条约,最终皇帝判了他凌迟处死,天下的老百姓都为他感到冤枉。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5分)
②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8. 这首诗首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5分)
9. 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从景情两个角度分析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2乘以3得8
赵 新
我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年,我家的斜对面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卖针头线脑、纸张文具,也卖些吃的喝的。掌柜的是我的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开张那天,他先放了两挂鞭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我问他这对子上写的什么,他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我问他啥意思,他说,傻二小,回家问你爹去吧!
回到家里,我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问爹这是啥意思。
爹是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抽了一袋旱烟后爹说,二小,他那副对子一是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手里有钱要舍得花;二是说他做买卖不赊账,没钱别进他的铺子。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爹还说他应该有个“不赊不欠”的横批!
爹说对了,不一会儿赵泰爷爷就把横批贴出来了,只不过是“概不赊欠”!我很佩服爹的智慧和眼光,尽管爹一字不识。爹笑着告诫我,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糊弄你!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没了洋火(火柴)。爹不敢怠慢和冷落亲戚,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洋火。爹告诉我二分钱一盒洋火,买三盒,剩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爹说了这么几句,让我赶紧跑着去。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我说,爷爷,我不识数!他说,你小子不上学,不就越来越笨吗?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掏不起书钱!他说,你爹糊涂!掏不起书钱不会借?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他坐下去歇息一阵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洋火是二分钱一盒,三盒,用乘法算,二乘以三得八。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八分,我应该再找给你一毛钱。你听明白了吗?听不明白,回家问你爹去!我一点也不明白,他一会儿乘法一会儿减法,我的脑袋早大了。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他可真会打算盘哪!一盒洋火二分钱,三盒应该是六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二乘以三得八啊?两毛钱减去六分钱应该是一毛四分钱,他多收了咱们四分钱。四分钱是个小数吗?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你就不会算一算?木头啊你!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爹礼貌地接待了他,给他递了一袋烟,端了一碗水。他对爹说,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爹说,是呀,没钱我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爷爷笑了,你忙吧,我走啦!爹说,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后,爹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爹的手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爹是在30多年之后去世的,那时候我在报社做记者。临终前爹对我说,二小,你还记得你赵泰爷爷吗?那个白胡子老头,在咱们村开杂货铺子的?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呢!
爹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多亏了他呀!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到他的坟头上磕三个头去。人家为了谁呢?
爹走了,那是个秋天,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通过一个错误的算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
D.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E.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2)“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请结合文意说说“爹”激动什么?感慨什么?叹息什么?(6分)
(3)文章结尾一段,作者特别强调“爹”走的时候,是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赵泰爷爷,也有人认为是“爹”。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8分)


展开余下试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儒者之狂:梁漱溟自视为中国文化托命者
魏邦良 吴亚顺
梁漱溟自14岁后,就一直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或中国问题)。抗战爆发时,梁先生已年近50,而他思考的两个问题也已渐渐成熟:“一是基于人类生命的认识,而对孔孟之学和中国文化有所领会,并自信能为之说明;一是基于中国社会的认识,而对于解决当前大局问题,以至复兴民族的途径,确有所见,信其为事实之所不易。”
对于前者,梁漱溟计划写三本书来阐述,这三本书是:《人心与人生》《孔学绎旨》和《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认为,写完三本书,自己这方面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关于后者,梁漱溟已出版了三本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和《我努力的是什么》,但是要实现书中所写到的各种设想,梁漱溟还需要不断奔走努力。换句话说,梁漱溟认为,历史赋予自己的人生使命还没完成,所以自己不会死。
他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并说,“我的安危自有天命”,这包含有两层意思,“头一层是自信我一定平安的意思”,“再一层是:万一有危险,我完全接受的意思”。这些话,遭到包括熊十力在内的很多人的讥讽。
这封寄给两个儿子的长信,写于1942年初。次年7月,梁漱溟又在信后附有一则简短的“后记”,最后一句话写着:“其中狂妄的话,希望读者不必介意,就好了。”
有人说,梁漱溟这番话有些狂妄,其实,“狂妄”是其表面,其内核则是“坚定”。梁漱溟以这番故意略显“狂妄”的话来显示自己坚定的信念——一定会完成历史赋予自己人生使命,只有到那时,自己才会坦然赴死,含笑九泉。在“狂妄”话语的背后,是他对中国命运的痴心观照,显示了他对磨难、险境、敌人的藐视,言下之意是,任何人任何险境也阻挡不了他“潜心行学”“探索人生”的脚步。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才理解了他下面的这句话:“虽泰山崩于前,亦可泰然不动;区区日寇,不足以扰我也。”对梁漱溟来说,这句话绝非冠冕堂皇的大话,而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转型时代,自觉怀抱中国文化使命,是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承担。除了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等大儒都是“文化托命之士”,“他们受到阳明学影响,他们对社会的真正关怀,不是政治,是文化”。他们都试图“不使文化失传,不使文化停滞不进”“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
而从晚清、民国到1949年以后,中国文化已经风雨飘摇,“这棵大树差不多要被吹断了”,在这一个紧要关头,梁漱溟自觉承担了“文化托命之人”的角色。“所谓托天命,在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理解成了文化的托天命者。”
“这些人继承了王阳明的传统,王阳明认为我心即世界,内心的良知涵盖了整个世界。传习阳明心学的人大多比较狂,但这个‘狂’,不是虚妄,而是有实际内容,比如梁漱溟自认为承担了文化使命,并且这样做了。”学者许纪霖解释道。
在《最后的儒家》一书中,梁漱溟也向访问者艾恺表示:“孔子和王阳明是圣人”,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与其他普通人不同的一点是,他“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
梁漱溟这种儒者之狂,如今来看,饱含着一种时代的忧伤。“现在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学者专家,为稻粱谋,有专业精神,但不再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中国社会仍然处在转型期,我们还需要梁漱溟式的人物。”许纪霖说。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漱溟自14岁起,就一直思考两个问题: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到抗战爆发时,他思考的这两个问题也已经成熟。
B.很多人都讥讽梁漱溟所说的“我的安危自有天命” 这句话,这句话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梁漱溟自信自己一定平安,一层是万一有危险,梁漱溟完全不能接受。
C.梁漱溟有坚定的信念,在“狂妄”话语的背后,是对中国命运的痴心观照,显示了他对磨难、险境、敌人的藐视,任何人任何险境也阻挡不了他“潜心行学”“探索人生”的脚步。
D.除了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等大儒都是“文化托命之士”:他们都受到阳明学影响,他们对社会的真正关怀的是文化;他们都试图“不使文化失传,不使文化停滞不进”“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他们都认为我心即世界,内心的良知涵盖了整个世界。
E.本文通过梁漱溟这种儒者之狂,写了他关心人生问题,社会问题、有着内心的良知、自觉怀抱中国文化使命,有着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承担,体现了一位大儒的伟大人格,高远的精神境界。
(2)梁漱溟认为,“历史赋予自己的人生使命还没完成,所以自己不会死”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3)梁漱溟的“儒者之狂”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4)转型时代,自觉怀抱中国文化使命,是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承担。除了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等大儒都是“文化托命之士”。请结合全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文化托命之士”的理解,多一些像梁漱溟等这样的大儒对中国文化有使命感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好处。(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学上的一些概念有时很难界定,更难准确地定义,所以人们感叹科学术语至当无易。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因为公投,克里米亚瞬间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1981年出生的克里米亚总检察长纳塔莉娅•波克洛恩斯卡娅更是一夜之间爆红全球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红人”。
B.当地时间3月19日下午,湖南的收藏家群体自从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佳士得就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沟通后达成拍卖前的成功洽购。
C.财政部门切蛋糕,凭什么标准?依据什么科学数据?在一些地方政府中,财政拨款并没有一个系统的量化标准,很多时候都靠领导个人的主观判断为评断的标准依据。
D.申银万国等多家券商纷纷发表报告称,随着人民币阶段性贬值持续及人民币长期升值预期显著削弱,短时间内市场流动性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边际收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 ,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节选自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①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
②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
④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⑤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⑥可是人的对于超越入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