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6]
湖南省2014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
湖南省2014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赡养(shàn) 婆娑(suō) 针砭(biān) 称心如意(chèn)
B、作揖(yī) 泊车(bó) 寒假(jiǎ) 舐犊情深(shì
C、档案 (dàng) 粗糙(cāo) 祥瑞(ruì) 改弦更张(xuán)
D、毗连(bǐ) 破绽(zhàn) 钥匙(yào) 多难兴邦(nàn)
解析:A答案中赡养(shàn)只读shàn赡,供养;供给。赡养:供给生活需要;特指供给父母等长辈生活的需要。如:赡养双亲。
A答案中婆娑(suō)①、形容盘旋舞动的样子。如:舞姿婆娑;婆娑摇曳。②、形容枝叶疏密有致的样子。如:绿影婆娑,花团锦簇。③形容流泪的样子。如:为情所伤,泪眼婆娑。
A答案中针砭(biān) 砭:古代用石针刺激人体皮肉治病。比喻深刻批评。如:针砭时弊。
A答案中称心如意(chèn)读chēng,指测量轻重,本义。读chèng,表示事物,指衡器,现在一般写作“秤”;读chèn,指适合,相当。如“称职”。
B答案中作揖(yī)两手抱拳,置于胸前,一种行礼方式。如:开门揖盗:打开大门迎接强盗。比喻引来坏人,自招祸害。
B答案中泊车(bó)①读bó意思有:停船靠岸。如:停泊;停放。如:泊车。停留,暂住。如:漂泊。对名利淡漠。如;淡泊。②泊读pō,指湖泊。如:梁山泊。
B答案中寒假(jià)。读jiǎ表示不真实、推想及作连词用。读jià,是后分化出的读音,用于假期。如:请假,休假。
B答案中舐犊情深(shì) 舐:舔。舐犊:老牛用舌头舔小牛;比喻疼爱子女。
C答案中档案 (dàng)统读dàng
C答案中粗糙(cāo)统读cāo.如:糙米:未经精加工的大米。
C答案祥瑞(ruì)①、征兆;特指吉祥的征兆。如:祥瑞。②、吉祥的。如:瑞雪。
C答案中改弦更张(xián)统读xián。改弦更张:换掉旧琴弦,安上新琴弦。(张:绷紧乐器上的弦).比喻改变制度、方针、方法等。
D答案中毗连(pí) 毗:连接. 毗连:互相连接.如:屋舍毗连.
D答案中破绽(zhàn) 绽:裂开. 破绽:衣服的裂缝;比喻说话\做事因不周密而出现的漏洞.
D答案中钥匙(yào):开锁的用具. 钥读yào,是白读,用于口语词“钥匙”。读yuè,是文读,用于带文言色彩的词语“锁钥”等。
D答案中多难兴邦(nàn):国家屡遭灾祸,可以激励民众战胜困难,振兴国家。
读nán,基本义是“不容易”。读nàn,指灾祸。如:遇难;难民;引申表示使人窘迫。如:刁难;责难。
特别注意:
难兄难弟:读nán xiōng nán dì时,意思是兄弟俩一样好,难以分出高低;今多反用,指兄弟俩或泛指两个人同样低劣。如: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读nàn xiōng nàn dì共过患难的朋友;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答案:A(B、“寒假”的“假”应读“jià”,属多音误读;C、“改弦更张”的“弦”应读“xián”,属方言误读;D毗连的“毗”应读“pí”,属形声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辨 夙愿 金榜提名 因材施教
B、契约 嬉戏 暇不掩瑜 完璧归赵
C、贷款 笃信 贻笑大方 游刃有余
D、蓊郁 鹊跃 孤苦伶仃 不胫而走
解析:A答案中夙愿:很早就有的愿望。如:捐建希望小学,了却老人的夙愿。 夙:①、早晨。如: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②、过去就有的;平素的。如:夙愿。


浏览完整试题A答案中金榜题名:科举时代指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被录取者由此就能进入仕途,获取功名利禄;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A答案中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B答案中嬉戏:游戏;玩耍。嬉:玩耍。嬉笑怒骂:嬉戏、耍笑、发怒、斥骂。常用来表示写作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嬉笑:嬉戏笑闹。
B答案中瑕不掩瑜: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毛病掩盖不了优点和长处,优点和长处是主要的。
B答案中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物主。
C答案中笃信:真实地信仰;深信。笃:忠实;专一。
C答案中贻笑大方:给行家里手留下笑柄。大方:专家、行家。
C答案中游刃有余:比喻做事从容,毫不费力。
D答案中蓊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蓊:(草木)茂盛。
D答案中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蹦蹦跳跳。如:喜讯传来,人人雀跃。
D答案中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凄苦,没有依靠。
D答案中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胫:小腿).比喻消息等迅速流传开来。
答案:C(A、金榜题名;B、瑕不掩瑜; D、雀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成为亚洲第一位单打满贯冠军之后,李娜又进一步打破了此前由伊达公子保持的亚洲球员单打最高排名,从而取代了这位仍在巡回赛中征战的老将,成为亚洲网球的代言人。
B、时至今日,改革进入攻坚期,新旧问题交织、利益主体多样;改革越深入,就越要触及深层问题、体制弊端,各个领域的改革越是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相互关联。
C、秀兰•邓波儿用自己的精湛演技和无穷活力激励了观众,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的好公民,她一定会被非常多的人所怀念。
D、我们反对铺张浪费,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还远未达到富裕,我们的发展还在艰难爬坡,而是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
解析:A成分残缺。句中缺少宾语,“打破”后迎接“记录”。
B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最后一句应该调整为“相互关联、相互推动、相互制约。”
D关联词语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不是……而是……”表选择。此句应为“不仅……而且……”。)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至于所有的花, 。所有的蕊, 。所有的树,
。而风, 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①交给风去纵宠 ②已交给蝴蝶去点数 ③交给檐前的老风铃 ④交给蜜蜂去编册
A、④②①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解析:蝴蝶在花间飞舞,蜜蜂采得花蜜。所以一、二两空应为②④。树叶在风中被吹动,且与后句“而风”相连接,所以第三空为①,最后一空为③。由此得出衔接最恰当的为D项。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1、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2、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3、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於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4、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5、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6、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7、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补充:樗【chū】臭椿。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类似后代的掷色(shǎi)子。
译文:
 1、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2、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在这里出生十二年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


展开余下试题3、于是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在秦国任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4、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5、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6、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7、太始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他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
补充: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
5、对下列加点词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强:勉强
C、赵襄王郊迎甘罗 郊:郊区
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
答案:C(郊:在郊外;到郊外,名词作状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解析:A项,介词替,给。
B项,代词,他;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介词,对、向; 介词,比。
D项,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答案:A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答案: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的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城的好处。
解析:A(张唐去的是燕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3分)
译文:
答案: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得分点:相:担任相国;广:扩张;语言表达规范。)
(2)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4分)
译文:
答案:现在我在这里出生十二年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得分点:臣生十二岁于兹,在这里出生十二年;其:还是;遽:急,匆忙;语言表达规范。)
(3) “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文:
答案:应侯在秦国任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得分点:在秦国任丞相;孰与:与……相比,谁更……;专,权力。)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代诗词,完成题目(8分)
蝶恋花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简析】: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在景色不外具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2、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想。「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


展开余下试题3、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1)、“杜宇”即“杜”,叫声凄惨。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其间旦暮闻何物? 。”(1分)
答:
答案:杜鹃啼血猿哀鸣。
(2)、赏析上片“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中“系”字的妙处。(3分)
答:
解析:此题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考的是炼字。解答此类题分以下步骤:
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方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①、 “系”本意为“系住、拴住”,在词中有“留下”之意,运用拟人手法,。(1分)(从表达技巧方面的修辞手法方面)
②、写出了千万条柳条垂下,似乎想要把春天留住的情状。(1分)(达意的角度)
③、“系”字表达出词人渴望留住春天的惜春情怀。(1分)(表情的角度)
(3)、本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何种情感?(4分)
答:
解析: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渲染等。
答案示例一: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 通过“垂杨”、飘飞的“柳絮”、“杜鹃的啼叫”、黄昏时的“潇潇雨”等意象(1分)表达出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愁闷与感伤之情。(2分)
答案示例二:本词运用渲染的手法。(1分)通过““垂杨”、飘飞的“柳絮”、“杜鹃的啼叫”、黄昏时的“潇潇雨”等意象,渲染出一幅春天逝去的悲伤画面。(1分)从而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愁闷与感伤之情。(2分)【答拟人、寓情于景等亦可】
【补充词语意义:渲染xuàn rǎn动词,①国画的一种技法,使用水墨或淡彩涂抹画面,画出物象的明暗向背,以加强表现效果。②比喻夸张地描述。如:皑皑白雪,渲染了冬日的宁静。】
【补充词语意义:烘托:①绘画时,在画面物体景象外围用淡墨或淡彩加以点染,使物体景象鲜明突出。②写作时从侧面着意描述,作为陪衬,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③陪衬;衬托。如红花有绿叶烘托才显得更鲜艳。】
【补充1表现手法:渲染和烘托的对比: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渲染属正面描写。
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烘托属于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里没有直接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烘托。】
【补充2表现手法:衬托和对比的比较: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两者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由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答案: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②、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答案:总角之宴。
③、女娲炼石补天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石破天惊逗秋雨 吴质不眠倚桂树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捧着“玫瑰”忘了“汤圆”,你会吗?
1、传统的元宵节遇上西方的情人节,可谓是双节合一,中西合璧,本来这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因为情人节可以为元宵节增添些许浪漫的气息,而元宵节又让情人节多了一些团圆的味道,亲情的温暖。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非但没有感觉到中西合璧的相得益彰,反而陷入两难境地,不知道到了节日这天,自己到底应该陪家人,还是应该陪“佳人”。
2、可以想见,必然会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会毅然决然地“舍弃”亲情而选择爱情。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节日式微的客观事实,近年来连春节都频繁遭遇年轻人的吐槽,被感叹“过年没意思”,更别说是元宵节了;二是各路商家在其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年到了情人节,花店兜售玫瑰花,饭店吆喝烛光晚餐,连酒店宾馆都推出所谓的“情侣套间”,各路商家不遗余力地想从年轻情侣口袋里多掏钱。而再反观元宵节,商家除了卖汤圆,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商机可寻,没有太多的利润可图。
3、客观地说,不管是情人节还是元宵节,不过就是一个节日,陪家人还是陪“佳人”都无关紧要,但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人文理念的精神,笔者还是想对天下有情人说一句:不要捧着“玫瑰”而忘了“汤圆”。这当然不是说爱情不重要,而是因为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绝对不仅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汤圆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亲情、团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先不说一家人亲自动手做花灯,或者是外出赏花灯时所带来的亲情之温暖,家庭之和美,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说说笑笑观看央视元宵晚会时那种团聚的场景,团圆的氛围,就足以令我们留恋与珍惜。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又被赋予一层新的含义。中国人向来有“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传统习俗,所以元宵节既有“团圆”的内涵,同时又有了“离别”的意味,外出打工的过了元宵节就要出门了;上学的过了元宵节也要开学了。这也就意味着,元宵节成了这一年当中我们能够陪伴父母家人的“最后的日子”,如果仅仅为了和恋人的团聚就放弃这样的机会,我们自己于心何忍,让父母情何以堪?
5、所以对年轻的情侣们来说,如果一方想在节日这天陪伴家人,另外一方应该给予充分理解。而且,双方未必不能找到“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比如把“烛光晚餐”改为“浪漫午餐”,然后晚上各自回家陪家人,或者是陪家人吃完晚饭赏完花灯之后,情侣再出来约会赏月,也一样浪漫。
(选自《中华军事网》)
12、标题中的“玫瑰”和“汤圆”运用了 修辞手法,分别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2014”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