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24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9]
2014年初升高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模拟试卷(三)
2014年初升高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模拟试卷(三)
一、阅读《桥之美》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1、张择端, (朝代)画家。为什么他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2、作者认为桥的任务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情感?
4、“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5、画家们为什么认为索桥是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6、本文段的语言有何特点?与《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有何不同?
7、能够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 。
8、第一、第二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 关系。
9、用“‖”标出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层: ② 层: ③ 层:
10、第二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二、阅读《再塑生命》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和“杯”,“水”和“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温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住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浏览完整试题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使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爱,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还幸福的孩子吗?
1、本文选自 ,作者海伦•凯勒 国女作家,她自幼因病成为 人,自强不息,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2、简要概括所选文段的大意。
3、“我”为什么无缘无故发脾气?
4、“这是生平第一次”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5、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启蒙教学有什么特点?请举文中一例予以说明。
6、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7、“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8.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9.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10.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阅读《我的第一本书》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体会加点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为什么称那课本是“凄惨”的?
3.父亲为什么夸奖乔元贞“有出息”?
4.父亲为我的第一本书做了哪些事情?
5.上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试分析。
6.概括上文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何“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10. 父亲又为何要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教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
展开余下试题
按照事先的布置,当然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其他同学根本连动都不动。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谁敢瞎充好汉呢?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
读完这一段,老师一摆手,林蓉就坐下了。下面该是赵小桢。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京京觉得奇怪,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她一定害怕得厉害。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
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的呀!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京京大声地、充满感情地念着:“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爷爷的水烟袋还是那么光亮光亮吗?他现在给谁讲“长工和财主的故事”呢?还有妮儿,黑眼睛的、会爬树的妮儿,她跟谁坐在一块儿吃桑果?他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了啦……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1、文中哪一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京京的勇敢和坚定。
2.是什么原因促使京京“郑重地举起右手”?
3.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京京,试举例分析。
4.京京读课文的效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5.概括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
6.读完课文之后,京京为什么想到要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万卡那样的信呢?
7.你认为一部作品要想真正打动读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8、指出划横线段中表现京京情感变化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并说说是什么心理。
词语: 心理:
9、“教室里一片寂静”说明了什么?
10、怎么评价赵小桢和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的表现?
11. 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
12、联系全文,概括程老师、李京京的人物特点。
13、请简单分析文中两处程老师请京京起来朗读时的心理。 ①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②程老师……,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14、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2014年初升高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阅读《桥之美》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1、北宋 因为桥能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能把两岸浓厚的生活情调浓缩到画图中。
2、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
3、喜欢桥的环境,桥的形、色、声。
4、总领下文
5、因为这条线有险境相伴,有山岩,树丛、急流等多样线的衬托,因而索桥是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是弹性线。
6、多描绘,形象,生动。《中国石拱桥》的语言平实、准确。
7、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8、总分
9、……画家销魂!‖……史诗似的满足。‖……
① 江南水乡的桥与周围景物的映衬之美
② 长桥之美
③ 风雨桥之美
10、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二、阅读《再塑生命》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 盲聋哑
2、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3、因为“我”处于黑暗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爱
4、指代“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
5、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作者自身的体验使其了解并理解外界事物,其次是耐心地寻找时机。例如帮助作者区别“水”和“杯”的过程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6、以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而现在“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7、这种眼光是指“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8.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9.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10.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三、阅读《我的第一本书》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喜爱之情。
2.因为那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3.乔元贞家里穷,买不起书,却在最后的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凭着父亲作为教师的经验感觉,他是位有出息的孩子。
4.①裁了许多纸,修补书;②把两个半本书装订成两本完整的书;③把字补全,像印上去的一样;④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面上写上了名字。
5.“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同时饱含着作者沉重、复杂的感情,有敬重,有珍爱。也有些许的苦涩,因为这本书中不仅有小伙伴的情义,还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
6.难忘“我”的第一本书。
7. 父亲听说第三名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所以对我这个第二名的成绩产生怀疑,因此板起面孔要考考我。。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展开余下试题
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0. 这表明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友谊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乔海:“自小是好朋友”,所以尊重孩子友情是“两个半本”变成“两本书”的原因。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2.他由于自身的经历与《万卡》这篇课文感情上产生共鸣,内心中有种憋了很久想一吐为快的感受。
3.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如:“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程老师。”生动形象地刻画京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做出决定后的表情。
4.京京充满真情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如“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了出来”、“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赵小桢的抽泣声和程老师的决定都说明了这一点。
5.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6.万卡的故事勾起了京京对乡下爷爷无尽的思念,课堂上自己成功的朗读更进一步感染了他,使他有了这样的想法。
7.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认为首先作品要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故事要能打动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使人受到震撼。不能无病呻吟,粗制滥造。”
8、泪珠涌出,感情投入,联想到自己想爷爷和玩伴的感情;
叹口气,坐下:心情轻松,完成心愿,表达了心声的满足。
9、同学们被京京的真情朗读感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10、赵小桢在公开课的表现不好,原定好她朗读,平时又很骄傲,到关键时候就不行,心慌,害怕了。
李京京真诚,勇敢,虽然平时读课文不好,但这篇课文他太喜欢了,自己练过几次,又有着与课文中人物的同感,有信心能读好,所以大胆举手了。
11.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12.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渴望表达。
13、①无奈,不放心; ②感动,内疚
14、启发: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老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59.45.74.138)
上一篇:
2014年初升高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模拟试卷(二)
下一篇:
2014年初升高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模拟试卷(一)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4年初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