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304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4]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1) 二
(2~5) 三 四
(17~19) 五
(20) 总 分
(6~11) (12~16)
得分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书写能力展示(3分)
1.请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积累与运用能力展示(21分)
2.古诗文默写。(7分)
(1)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于是焉,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
(3)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 。”
(5)《约客》中表现主人久坐等客不至因而心情焦虑烦闷但又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
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加点字注音。(5分)
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却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和( )风吹送 锤( )炼
(2)句中词语“昔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妙手偶得”出自陆游的《文章》:“文章本天成,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5分)
联合国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正像水的问题一样,许许多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成了社会发展的新的危机,可以这样说,环境问题已经警钟长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你所在的学校为此举办了“环境保护周”系列活动。
(1)请你撰写一条保护水资源方面的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团委结合“环境保护周”活动,举办了一次以“要不要节约用水”为话题的辩论会。会上,反方代表说:“我们这里水资源那么丰富,不用它也会哗哗地流掉,没必要节约用水。”假如你是正方代表,请你加以反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歇后语: 。(1分)
故事情节:
浏览完整试题
。(3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23分)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回答6~11题。(13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7.分析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这一类的人们”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选文加点字的含义。
第一段的“脊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最后一段的“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地底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文中划横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别指出。(2分)
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将下面的复句改写成一个单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A.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C.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二)阅读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一文,完成12~16题。(10分)
①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当你童年的时候,我们讲英雄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要你一定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当你少年的时候,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理想会使人出众。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理想锻造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舍为此受尽磨难。
②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在那貌似坎坷的人生中,你会结识到许多智者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选择平庸虽稳妥,但绝无色彩。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无法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你,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③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人生大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过于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伪;如果你是一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个主妇。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好事太难,但决不要放弃。
④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墙内墙外,相交一场实在不容易。交友的过程会有误会和摩擦,但你想一想,偌大世界,能有缘结伴而行的又有几人?你要明白朋友终会离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你身边,听你倾谈,倾谈给你听,你就应该感激。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⑤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而出类拔苹又往往隐藏在卑琐狂浪之下。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会羞愧得掩面而去。世俗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⑥在具体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娇气十足。你每天至少要拿出两小时来读书,要回信给写信给你的朋友。不要老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些什么,而要想着你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人。
⑦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你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⑧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12.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希望。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①段“理想锻造你的气质”一句中使用“锻造”一词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①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第⑤段,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答案。(选做题,4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诗文阅读展示(13分)
17.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表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
18.下列“而”字的用法与“黑质而白章”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任重而道远
C.吾恂恂而起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9.翻译下面句子(两小题任选其一作答,若两题全做,只阅第①小题)。(2分)
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能力展示(40分)
20. 它可以传递爱的温度,它可以表达温暖的情意.它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轻.它可以是有形,也可以是无形。它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礼物。
请你以“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贴近生活,言之有物。(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32×19=608字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亲爱的阅卷老师,如果说此前是我们在考学生,那么,此刻就是学生在考我们。这份试卷许多处没有所谓“标准答案”,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好恶去评价学生。要饱含爱生之情,细心琢磨学生的答题思路,认真揣摩学生的答题结论,善于发现学生答题思维过程中的亮点。一句话:公平公正、尊重学生、严谨细心、满怀热情。
为体现试卷评改的人文性,在评改各题时均在题号左边给得分,错题画横线,不要画扣分符号或打叉号。
一、书写能力展示(3分)
1.一等3分: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二等2分:书写规范、整洁、基本功好;三等1分:书写不规范,欠整洁,基本功较差。
二、积累与运用能力展示(21分)
2.7分 (1)晓镜但愁云鬓改(2)河伯始旋其面目 (3)毕竟东流去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5)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每空1分,错、漏、增及顺序不合每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5分 (1)hé chuí(2)前人、古人 (3)妙手偶得之 造句:略
4.5分 (1)示例一:保护水资源,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示例二:不要让倒影成为永远的回忆(2)示例:我们的水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污染,真正可用的水也越来越紧缺,如果每个人浪费水资源的话,那么我们人类生命也将会受到威胁,没水就没有生命,我希望每个人都要珍惜每一滴水。
5.4分 歇后语示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故事情节示例:司马懿派兵来夺街亭,马谡因为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导致街亭失守。之前马谡曾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虽不忍心,但为顾全大局,也只能处斩马谡。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23分)
(一)13分
6.1分 表示对正史的否定
7.3分 ①“这一类”指“埋头苦干的人”等 ②“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未尝少。
8.3分 “脊梁”指支柱(中坚、栋梁、支撑);“状元宰相”指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9.2分 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 b全体中国人
10.2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11.2分 C
(二)10分
12.3分 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踏实、懂得和珍惜感情、独立(不媚俗)的人。
13.2分 “锻造”一词一般用在金属材料方面,本文用在人的内在“气质”的养成上,突出表现了理想对气质形成的重要作用,能使语言具体、生动、可感。
14.2分 这句话是说即使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也不会忘记那些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回忆等),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致灰心丧气。
15.(选做题,4分)示例:问题:如何理解“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会羞愧得掩面而去。”这句话?答案:作者主张做人要独立,要有自己的尊严,如果孩子对人谄媚,则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会为孩子的行为感到非常羞愧。(问题能紧扣第⑤段内容,答案能言之成理即可)
16.3分 读了一篇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例如读了本文,可以感触到一位负责任的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和期望,可以感触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感触到应如何去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等。(感触必须从原文引发出来,否则不给分。)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展示(13分)
17.(9分)
(1)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4分 反复、借代、拟人,抒发作者对周围事物的关切之情和消不尽的惜花惜春的伤感。
(3)2分 D(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18.2分 B
19.2分 ①回来后,有滋有味地吃我地里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②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五、写作能力展示(40分)
20.评分参考
等级
类别 优秀36-40 良好32-35 中等24-31 较差12-23 差12分以下
内容 思考独到深刻
内容翔实具体
感情真挚健康 中心明确
材料较具体
紧扣要求
有真情实感 中心符合话题要求 中心不明确 没有中心
表达 生动流畅
娴熟得体 语句通畅
表情达意恰当 语句基本通顺
结构完整 语病多 辞不达意
文不成篇
加减分 减分:1、无标题扣2分。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扣1-2分。4、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2分。
加分:文面整洁,文字书写优美者可酌情加1-2分。 (183.237.8.10)
上一篇:
2010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语文试卷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10学年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