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6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2]
桂江二中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第一次大测试题
桂江二中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第一次大测试题
命题人: 预期级平均分:79分
说明: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抽噎( yē ) 诅咒 ( zǔ )  B.窒息( zhì )  作揖 ( jí )
C.妖娆( ráo ) 恪尽 ( gé  )   D.狡黠( xiá ) 鄙夷( pǐ ) 
2.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诲了。
C.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D.我母亲对我们的诘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选出依次填在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 )
①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 的想法。
②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 地把它发展下去。
A、细小、 宁静、 持之以恒 B、 渺小、宁静、持之以恒
C、细小、 平静、 锲而不舍 D、 渺小、平静、锲而不舍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们互帮互助互学互进。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他却决心要走下去,走到那光辉的终点。
D.是否刻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
②可见,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③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
④例如,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长期不断地滥伐森林,使森林面积迅速减少,由此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①④③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出师表》,回答6至10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
④…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浏览完整试题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 ) B.盖追先帝之殊遇( 殊遇:特殊相遇 )
C.猥自枉屈( 猥:降低身份 ) D.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怠慢 )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以塞忠谏之路也”中的“以”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伤先帝之明 B. 以光先帝遗德
C.扶苏以数谏故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引用的比喻失去意义)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所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原因)
C.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就答应先帝跟着我奔走效劳)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与刘氏父子患难与共的语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作者在第⑥段中重点回忆了白帝城托孤这件事,是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
C.选文提出的三条建议,开张圣听是前提,严明赏罚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说理严密,令人信服。
D.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与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是为了表明先帝为什么痛恨东汉的桓帝灵帝。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臣卑鄙”与 “臣本布衣”相照应。
B.选文提出的三个建议都运用了对比的形式,观点鲜明,便于刘禅接纳。
C.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字里行间表露出的真情实感和强烈的抒情,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人力量。
D.作者提建议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安排便于刘禅接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4)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5) 《论语十则》中论述经历危难后方知真性情的句子是 , 。
12、综合性学习(5分)
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80字左右)
正方:



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
(一)姑苏看水(共13分)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④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⑤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事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⑥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⑦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⑧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你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这里的水。
⑨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笼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⑩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团,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展开余下试题⑾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⑿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得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曹孟朴、翁同龢、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⒀“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⒁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姑苏水的特点。(3分)

14、本文语言优美,请你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事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15、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3分)


16、文章在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特色?请写出两点并举例加以简析。(4分)



(二)从积累说起 (12分)
①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满腹经纶,出口成诗。很多人对他横溢的才华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纸条上写几下,而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待到有人打开那个布口袋时,发现里面写的全是一联、半联的诗句,从这可以看出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累”。
②古今中外,大多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
③元末明初,陶宗仪在教学之暇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刻于叶上,放于瓮中。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他将叶上的文字摘抄整理,完成了长达三十卷的《辍耕录》。
④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为从事文艺创作,总是随身带笔记本将所接触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及各地风土人情摘抄下来,使其底蕴丰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贾兰坡很注意收集资料。文革初期,他辛苦收集的资料却被毁弃一空。 l969年,他又开始重新收集,善于积累使他攀上了科学的高峰。俄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将一生精力用于科学,他是在书桌上逝世的,临死时仍握笔摘抄,他以勤奋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何为天才?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只有积累者迈着坚定不移的脚步,才能沭浴到胜利的光辉。
⑤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要著书立说,就必须研究、积累,就必须研究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学说、观点、经验。总之,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
⑥鲁迅说过,无论什么人,如果不断地积累材料,积上十年,终可成一学者。但积累不是来者不拒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吹毛求疵到鸡蛋里去挑骨头,积累需要眼光,需要判断,然后才能投沙拣金,去粗取精,从而真正学会积累。
⑦积累靠勤,靠恒。积累能够补拙救愚,能够抑傲挫躁,只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了,你才会领悟到积累的真谛。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了相当长的时间;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积累的昨天叫立足,积累的今天叫进取,积累的明天叫成功。
⑧让我们懂得积累吧!要知道滔滔大海来源于雪山的一滴滴水珠,茫茫林海出自一根根小苗,高高大厦起点于一块块砖瓦,生活因积累而精彩。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8.请你为本文提供一个事实论据(3分)


19.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0.试简要分析①至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A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
“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
“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外祖父更干瘪了,满脸皱纹,他那棕红色的头发已经灰白了,安详的大模大样的动作变为急躁的忙碌,一对绿眼睛疑神疑鬼地张望。外祖母用嘲笑的口吻对我讲起她和外祖父分家的情形:他把所有的破盆破碗、瓶瓶罐罐都分给她,说道:“这是你的,再别问我要什么了!”
然后,他把她所有的旧衣服、物件、狐皮大衣全拿走了,卖了七百卢布,把钱借给他的教子——一个做水果生意的犹太人——生利息。他简直害了吝啬病和丧失了羞耻心:他遍访一切老相识——从前手工业行会的同事和富商,向他们诉苦,说是孩子们把他弄得破产了,向他们哭穷要钱。他利用人家对他的尊敬,得了很多的钱——成把的大票子;外祖父拿着票子在外祖母鼻尖下晃悠,向她吹牛,像逗小孩似的逗她:“瞧见吗,傻瓜?人家百分之一也不会给你!”
他又把所收集来的钱借给他的新朋友——一个细长个子、秃顶、村子里都喊他“马鞭子”的毛皮匠——生利息;还借给这个人的妹妹——小铺子的老板娘,一个脸蛋红红、眼睛褐色、像糖稀似的又软又甜的大肥婆。
B
这一天,姥爷突然来了。他坐在床上,用冰凉的手摸了摸我的头,说道:“少爷,怎么样?说话啊,怎不吭声儿?”


展开余下试题 我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想一脚把他踢出去。
“啊,你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我瞧了他一眼。他摇头晃脑地坐在那儿,头发胡子比平常更红了,双眼放光,手里捧着一堆东西:
一块糖饼、两个糖角儿、一个苹果还有一包葡萄干儿。他吻了吻我的额,又摸了摸我的头。 他的手不仅冰凉而且焦黄,比鸟嘴还黄,那是染布染的。
“噢,朋友,我当时对你有点过份了!你这家伙又抓又咬,所以就多挨了几下,你应该,自己的亲人打你,是为了你好,只要你接受教训!外人打了你,可以说是屈辱,自己人打了则没什么关系!噢,阿廖沙,我也挨过打,打得那个惨啊!别人欺负我,连上帝都掉了泪!可现在怎么样,我一个孤儿,一个乞丐母亲的儿子,当上了行会的头儿,手下有好多人!”
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尖桑门对着我的脸说个不停。
  
21、由选文B可知“我”挨了外祖父的打,文中的“我”指谁?请结合整部名著说说“我”为什么挨打?(3分)


22、结合A、B文段概括外祖父、外祖母的性格特征并各举一例加以分析。(4分)




2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




五、作文(50分)
24.按要求作文
请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六、附加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chì)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 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1、 翻译句子。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3.第三句的“横”字富有表现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第一次大测参考答案(2012年10月)
1、A 2.C 3.C;4.B;5 D
6、B 7、A 8、D、9、C 10、D
11、(1)无可奈何花落去 (2)江春入旧年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背灼炎天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上各小题错、漏、多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2、正方: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便于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有序地摆放可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且能营造阅读氛围;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并加强管理。(观点明确2分,反驳有针对性3分)
13、水多(广);温柔;有灵性;执倔(刚韧)(3分)(答对两个得1分,三个得2分,四个得3分)
14、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苏州具有悠久的历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桂江二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