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93  2015-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3]
桃源九中201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桃源九中201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魏 群 时量: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zǔ)  估量(liànɡ) 芜杂(wú) 豁然开朗(huò)
B.蛮横(hénɡ) 诚挚(zhì) 会晤(wù) 旁稽博采(jī)
C.砥砺(dǐ) 思忖(cǔn) 商榷(què) 卓有成效(zhuó)
D.肄(sì)业 戳子(chuō) 蜕变(tuì) 骇人听闻(h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端倪 混沌 驯鸽 自诩 礼上往来
B.弥望 袅娜 脉脉 肆意 一愁莫展
C.寒碜 丰姿 风致 虐杀 改弦更章
D.悲凉 风靡 幽僻 编撰 原形毕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中国海军多次成功护送商船顺利通过亚丁湾,这既保护了我国商船在该海域的正常航行,又展示了我国海军的实力,震慑了索马里海盗,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使世界各国对我国海军侧目而视。
C.京津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乘坐这条高速铁路上的客车,乘客都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D.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 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 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 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 “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④ 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③④⑤② B.⑤③①④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④②③①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姚明退役,又有林书豪崛起,有西方记者大胆预言,林书豪有可能取代姚明,成为亚裔球员在NBA赛场上新的榜样。
D.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毒胶囊”,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6.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觞一咏 ②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⑥其见愈奇 ⑦舞幽壑之潜蛟
⑧火尚足以明 ⑨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⑩始舍于其址
A.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B.①⑩/②③⑨/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②⑨/⑤/⑥/⑦⑧/④/⑩ D.①⑩/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选择题每个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浏览完整试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7、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C.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指洞箫声的余音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 曾经
8、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良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秋以为期
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 ②目遇之而成色
9、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渺渺兮予怀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而今安在哉?
10、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举曹操之例,是借古抒怀,感叹人生“须臾”的悲哀。
B.作者借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以跳出忧愁,改变现实。
C.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②,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③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④,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③被酒:醉酒。④赌书消得泼茶香: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2)、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固知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____ _。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三、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①“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在贵族政治未崩坏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礼、乐等等,都在贵族手里,平民是没份的。那时有知识技能的专家,都由贵族专养专用,都是在官的。到了贵族政治崩坏以后,贵族有的失了势,穷了,养不起自用的专家。这些专家失了业,流落到民间,便卖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生。凡有权有钱的都可以临时雇用他们;他们起初还是伺候贵族的时候多,不过不限于一家贵族罢了。这样发展了一些自由职业,靠这些自由职业为生的,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阶级,便是“士农工商”的“士”,这些“士”,这些专家,后来居然开门授徒起来。徒弟多了,声势就大了,地位也高了。他们除掉执行自己的职业之外,不免根据他们专门的知识技能,研究起当时的文化和制度来了。这就有了种种看法和主张。各“思以其道易天下。”诸子百家便是这样兴起的。
②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是孔子。孔子名丘,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蹇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他自己作了一个儒士;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有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儒家。所谓旧文化、旧制度,主要的是西周的文化和制度,孔子相信是文王、周公创造的。继续文王、周公的事业,便是他给他自己的使命。他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述的,所信所好的,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所以他拿来作学生的必修科目。这些原是共同的遗产,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不讲这些,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的儒家。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的专有品了。
③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 “忠”、“恕”;一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不必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孔子的政治学说,是“正名主义”。他想着当时制度的崩坏,阶级的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君没有君道,臣没有臣道,父没有父道子没有子道,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天下自然乱了。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的秩序,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他是给封建制度打了个理论的根据。这个正名主义,又是从《春秋》和古史官的种种书法归纳得来的。他所谓“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就是理论化旧文化、旧制度,要将那些维持下去。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便在这里。(选自《经典常谈》)


展开余下试题14.诸子百家是怎样兴起的?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之际,本来属于贵族阶层末一级的“士”,随着贵族政治崩坏而流落到民间,他们靠卖知识技能为生,形成了以自由职业为特征的诸子百家。
B.贵族政治崩坏以后,那些有才能的人由贵族沦为平民,后来借助开门授徒的等方式,重新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些人就是诸子百家。
C.随着贵族政治崩坏,原来由贵族专养专用的有才能的人,因贵族失势而流落到民间,靠卖知识技能、开门授徒为生,渐渐形成了诸子百家。
D.春秋,战国之际,有才能的人随着贵族政治崩坏而流落到民间,他们靠卖知识技能为生,开门授徒,对当时的文化制度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诸子百家。
15.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
A.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是一个“老教书匠”,弟子三千,为社会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
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来自社会不同层级的学生,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
C.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开中国讲学和游说之先河。
D.孔子一律教学生读《诗》《书》《礼》《乐》,而且使《诗》《书》等成为儒家的专有品。
16.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封建时代的学者热衷于政治,不愿走西方自然科学的道路,对天文、算数、医学等自然科学,很少有人肯潜心加以研究。
B.诸子百家里只有儒家始终守着《诗》《书》《礼》《乐》,其他各家都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倡导更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学说。
C.宋元以来,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礼法要求,并不是孔子礼教思想的精神,而是统治者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作的曲解。
D.当今世界,社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儒学思想的核心——“尚德”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推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6分)
依偎——重庆街景
黄济人
“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好,喏,手指甲这么长这么脏了,要是等到他自己来剪,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于是,在我的注目之下,这位老农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一把小剪刀,开始为依偎在怀里的孩子剪手指甲。小剪刀生了点锈,刀口也钝了,他剪得有些吃力,却剪得格外认真,剪着剪着,伴着口中的喃喃自语,在那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而孩子调皮的天性此时复活了,他的脑袋使劲朝父亲的怀里钻,一只手臂索性搭在了父亲的肩头,那稚气与娇气一并显现的时候,简直像一个待哺的婴儿,贪婪地享受在母亲的怀抱之中。
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愣怔住了,尽管这父子两人如入无人之境,于周围的任何目光全然不顾。不知怎的,随着屋檐水的哗哗滴落,我的泪水亦潸然而下。老实说,我多么希望这场雷雨不要停止,以便让人世间这幕难得一见的街景,得以框定,得以永恒……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 请概括本文中作者所见街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文章结尾,“我”的泪水为什么会潸然而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 举例分析本文运用的某一种主要艺术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探究“雷雨”这一天气现象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语言文字运用
21. 《巴黎圣母院》中有个重要情节:卡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爱斯梅拉达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 正在钟楼上对着爱斯梅拉达发出得意的狞笑时,他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举过头顶扔了下去。(1分)
22、(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积淀下来的语言精华,其中有深刻的历史烙印,也有丰富的文化信息,看看下面两组成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历史信息或文化信息?(4分)
① 功垂竹帛 枯竹空言 罄竹难书 历史信息:
② 蕙质兰心 麟凤芝兰 披榛采兰 文化信息:
五.作文(50分)
23.《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展开余下试题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15 16
C D A B C A D A D B D D B
12、⑴ (2分)描写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⑵(4分)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词的上阕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下阕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也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情厚意。这些日常生活情景,他当时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以及伤心无奈之情。(分析基本吻合就行)
17、(3分) 重庆街头下着暴雨,屋檐下,一个弱小的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依偎在坐在地上的父亲的怀中安静地睡着了,肩头靠着系有绳索的竹筒,他父亲坐在地上久久不动,掏出小剪刀给儿子剪指甲,露出幸福的表情。
18、(4分)①孩子虽然年轻却勇敢地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敬意。②父亲舐犊情深,孩子柔情依恋,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19、(4分)①充分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第一段中,作者想象弱小的年轻人扛货上楼的情景,表现了年轻人谋生的艰难;他顽强地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下文所描写的他依偎在父亲怀中所显现的稚气、娇气形成强烈的反差,读来让人心醉。(答第二段作者想象老农来看孩子时的心理也可以)②描写的运用。此文一至三段都有细致传神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第三段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剪得有些吃力,却剪得格外认真”等)、神态描写(“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等)、细节描写等手法,细腻真实地描写出父子相依的温馨动人的情景,催人泪下,为最后一段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20、(5分)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外面雷雨交加,反而使得屋檐下的一小片地方更温馨。②有利于情感的宣泄。在恶劣的天气中,这对忙碌的父子趁此短暂的闲暇,惬意依偎,亲情便自然流露。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外面雷雨交加,所以“我”才有时间去耐心观察,从而获得深深的感动。④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恶劣天气和这对父子浓情依偎形成反差,更容易让读者感悟到亲情的美好。
21、(1分)弗罗洛
22、(4分)①古代用竹片做书卷 ②兰是高尚、美好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18.75.147.3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桃源九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