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549  2015-03-02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9]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名句默写。(10分)
(1) ▲ ,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2)天时不如地利, ▲ 。 (《孟子•公孙丑下》)
(3)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烈士暮年, ▲ 。 (曹操《龟虽寿》)
(5) ▲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6)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节目的播出,一股“汉字风”迅速刮遍大江南北,这真是:“ ▲ , ▲ ”(请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选用合适的诗句作答)。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 ▲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青春,美好的岁月,花样的年华。青春是一本雅致的书藉,人生的真dì,我们要仔细体悟;青春是一首欢快的交响,跃动的音符,我们要用心弹奏。最美的青春,闪耀在为理想而pān 登的征途。同学们,让我们用激情驱动拼搏,用汗水编织梦想,用智慧演绎精彩。高扬起青春的风帆吧,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演绎( ▲ ) 漫溯( ▲ ) 真dì( ▲ ) pān 登( ▲ )
(2)上面文字中的划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 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检查细则,我们一定要认真执行,否则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B.辩论赛上一辩要先声夺人,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C.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就不要越俎代庖。
D.元旦期间,大润发超市内人头攒动,促销商品熙熙攘攘,让人应接不暇。
4.下列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全校同学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加了。(将“增加”改为“增强”) B.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资源是否共享,是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在“良好”前加“能否”)
C.网络实名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铲除网络谣言滋生土壤。(将“也是”改为“还是”)
D.通过中央财政补助,使西部贫困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去掉“通过”或“使”)
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 ▲
6.名著阅读(6分)
(1)在另一个房间里,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一位设计家想出了一个用猪来耕地的方法。这个方法不用耕具、牲口和人力,只在一英亩的田地里,每隔六英寸,在深八英寸的地方埋上许多橡实、枣子、栗子和这种动物爱吃的其它榛子和蔬菜;然后把六百头或者更多的猪赶到田里去。几天以后为了找寻食物,它们就会把土全部掘起,不但适于下种,而且拉了满地的屎也上好了肥料。


浏览完整试题文段中的“我”是  ▲   (人名),此时“我”在  ▲   (作品中的国家名)的拉格多科学院参观,看到那里的科学家想出的用猪来耕地的方法。(2分)
(2)《骆驼祥子》中祥子共有三次买车的经历,根据你了解的内容填写下表(4分)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 果
第一次 ① ②
第二次 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③
第三次 ④ 买了车,虎妞死后,卖车葬虎妞
7.阅读下面的材料,参与相关综合实践活动。(8分)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上午,首都各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此次活动。而在此前的7月7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1000多名各界代表一起参加抗战纪念。
背景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背景材料二: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今年,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将其再一次确认。
   (摘引自“新浪网”)
(1)活动一:在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盐丰实验初中准备组织一次“铭记历史、不忘屈辱”主题演讲会,请你担任这次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准备一段开场白。(3分)

(2)活动二:为了营造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的浓郁氛围,盐丰实验初中准备在校园内悬挂一些宣传标语,请你根据以上两则背景材料的内容各拟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 ▲
(3)活动三:盐城关工委要在盐丰实验初中组织一次“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大型图片展,关工委工作人员给学校政教处领导打电话联系图片展的相关事宜,如果你是关工委工作人员,你在电话里会怎么说?(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6分)
春夜洛城①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①洛城:即洛阳城。
8.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3分)

9.本诗诗眼是 ▲ (诗中寻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庶竭驽钝 ▲
(3)刘备以亮有殊量 ▲ (4)江南悉平 ▲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顾野有麦场 B.二十有一年 / 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C.身使孙权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乃建奇策 / 策之不以其道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2)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
13.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诸葛亮给自己出师北伐制定的战略目标是“ ▲ ”,乙文中与甲文“奉命于危难之间”相照应的句子是“ ▲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刘备三顾茅庐成功请出诸葛亮的原因。(1分)

(3)甲乙两文叙事内容相近,但表达的感情不同,试从叙事人称角度对比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杜 浩
①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古诗名句就从上海的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经典诗作。经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消失,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取代这些经典课文的,则是周杰伦的《蜗牛》、《飞向太空的航程》等时新文章。


展开余下试题②对于经典课文一一被删,有学者认为,把这类经典古诗词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会让青少年离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来越远。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古文、古诗歌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根源,像《登鹳雀楼》、《江雪》这类诗词,通俗易懂,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③语文课本中该不该删除传统经典古诗文,当今语文教育中能不能缺失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这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广泛争议。据“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对语文课本中删除古诗文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④今天看来,在青少年中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背诵古诗词的文化风气,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之基因,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常识。所以,删除优秀的古典诗文,很显然的是,既违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
⑤有文化学者指出,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一形式流传千百年,适量的古诗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务。而且,这些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更需要从小学习,并成为学习记忆和文化记忆,成为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影响一生。这种影响,会作用于一个人形成他的文化人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 ▲ ”等这些古代经典诗文,这些中国文化思想,这些人生价值追求,我们很多人就是在语文教育中、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获得和汲取这些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的。
⑥在文化上“去中国化”的现象,与我们缺乏文化的自觉、缺乏文化的敬畏,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文化自觉?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自己本土理念的一个文化支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的自觉,就不会失去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就会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是否拥有深厚的思想、活泼的想像力、奔放的创意、旺盛的自我超越的精神,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
(选自《长沙晚报》2014年9月28日,有删改)
1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15.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在横线上写一句符合题意的名言。(5分)

16.读完全文,你认为“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诗文被删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7.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槐花飘香
陇 人
①五一过后,兰州便成为槐花的世界。大街小巷,飘满了浓浓的槐花香。
②我上班的学校,操场周围有两面种着槐树。过了五一,无论是去操场跑步,还是打球,都会增加一项特别的内容,就是欣赏槐花。说来奇怪,就那么有限的十几棵树,就那么有限的空间,它们的花期竟然很不一样:五月上旬开始,有两棵就已率先开放,馥郁的香气一阵阵袭来;接着,其他的也渐次开放。
③徜徉于槐树下,常常会有一种舍不得离开的感觉。看着那密不透风的槐树叶、槐树花,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摘下一串花,细心看了看,那每一朵花其实很小巧,月牙形状,乳白色。槐树的花都是双瓣的,有的花有两层,有的有三层。
④漫步操场,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槐花的香。呼吸着清香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真愿意一直待在这些槐树下,看着它碧绿的叶子,还有一簇簇洁白的花蕾,闻着它浓浓的馨香。我喜欢这种自然的花香!
⑤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槐树飘香的一个个日子,我跟我喜欢锻炼的同事,总是一大早来到操场,跑步,打乒乓球,收获着一起锻炼的快乐。每年的这个时候,操场上总有不少专心背书的学生,朝阳映照着他们年青的脸庞。晨曦中的他们,是一道美丽的剪影。
⑥一直觉得,槐树于兰州,有着非同一般的贡献。作为行道树,它一年四季吸收着无以数计的尘埃,美化着城市。五月,它更是用它浓密的枝叶给人们带来一片片的绿荫,把纯净的香味撒布在了整个城市中。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它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兰州的市树。
⑦比起人们在温室里养的花来,槐花显然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它无需人们为它浇水、施肥,一年又一年,默默生长,默默开花,把它浓郁的香气无私地奉献出来,带给人们无尽的回味。
⑧槐花,还常常引发我对于故乡,对于逝去的童年的深情回忆。我的老家,铁路边种得最多的就是槐树。印象中,一过五一,好多人会争先恐后地采摘槐花。下午刚放学,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就将母亲为他们缝制的简易布袋挂在胸前,赶往叶茂花香的槐树下。有的人等不及将采摘的槐花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放进了口中,品尝起鲜嫩香甜的槐花来。那是个饥饿的年代,一串串的槐花,成了人们的救命花。人们将它采回家,和面稍一搅拌,加热蒸熟,就会成为无比的美味。
⑨玫瑰、牡丹、桃花、梅花、菊花……许多的花,因为被艺术家讴歌过,它们的名声愈发大起来。槐花,可能是因为它的外表朴素,因为它的性格低调,似乎不太能引起艺术家的重视。有首古老的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唱得到是很抒情:“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娘问女儿啊你望啥子哟喂/我望槐花噻几时开哟喂/槐花五月哟山上哦开哟喂/三月里头噻盼不来哟喂/痴心女儿啊你望啥子哟喂/日夜站起噻眼望穿哟喂/天光啊天三月四月五月/地光好似下雨无暖/世上星星点点心/槐花就早早醒来/女儿问娘啊你问啥子哟喂/羞似槐花噻口难开哟喂。”
⑩五月的兰州,因为有了飘香的槐花,我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芬芳。
(选自《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喜欢》,光明日报出版社)
18.细读文章第⑥节,说说槐树对于兰州的贡献主要有哪些。(3分)

19.作者写槐花,为什么还要提到“玫瑰、牡丹、桃花、梅花……许多的花”?(3分)

20.联系全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1)五月上旬开始,有两棵就已率先开放,馥郁的香气一阵阵袭来

(2)有的人等不及将采摘的槐花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放进了口中,品尝起鲜嫩香甜的槐花来。

21.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分)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较为恰当的两项是( ▲ )( ▲ )(4分)
A.槐树之所以成为兰州市树,主要是因为一到五月兰州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浓浓的槐花香。
B.第③段描写槐花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所描写的对象活泼亲切,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
C.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既是对槐花无私精神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D.文章引用四川民歌赞美槐花、赞美生活源于槐花具有含蓄、朴素之美。


展开余下试题E.文章不断通过对比为槐花正名,是为了强调五月的兰州最美。
三、作文(60分)
23.请以“这样做,值得”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1)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书写认真规范。
九语参考答案
一、(35分)1、(10分)(1)往者不可谏(2)地利不如人和(3)无言独上西楼
(4)壮心不已(5)此中有真意(6)会挽雕弓如满月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5分)(1)yì sù 谛 攀
(2) 藉 改 籍 (各1分)3、D (2分)4、 C(2分)
5. (2分)汉字遭遇书写危机
6、(6分)(1)格列佛 飞岛国 (2分)(2)①自己拉车所得②买了车,却被大兵抢去③钱被孙侦探抢走,没买成车④虎妞出资(4分)
7、(8分)(1)(3分)称呼、活动意义、鼓励语言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2分)示例:①卢沟桥事变打响抗战第一枪。②庆祝抗战胜利铭记屈辱历史。
(3)(3分)问候语、个人及活动目的介绍、征求时间安排意见等,言之有理即可。
二、(55分)(一)(6分)8.(3分)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画面中有诗歌呈现的内容且想象、合理丰富得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9.(3分)故园情(1分),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2分)
(二)(15分)10.(4分)(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2)竭尽或用尽(3)认为(4)全都 每空1分 11.(2分)B 12.(4分)(1)只想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存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之中做官扬名。(2分,每小句1分)
(2)(诸葛亮)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2分,每小句1分)
13.(5分)(1)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每空1分
(2)刘备“不以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草庐”;或刘备识别人才,礼贤下士。(1分)
(3)甲文第一人称叙述,表达感激之情和尽忠汉室的决心;乙文第三人称,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一片忠心。(2分,各1分)
(三)(16分)14.(3分)保留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诗词,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15.(5分)引证法或引用论证(1分)。有力地论证了古代经典诗文的学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文化人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3分) 名言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分)
16.(4分)缺乏文化的自觉、缺乏文化的敬畏。
17.(4分)先提出课本中的古诗文被删除的现象(1分);然后从多角度分析保留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1分);最后指出删除古诗文的原因,进而强调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2分)。
(四)(18分)18.(3分)①吸收尘埃②美化城市③带来绿荫④撒布清香(一点1分,有三点得全分)19.(3分)对比衬托手法(1分)。用这些名声大的花来衬托槐花朴素的外表、低调的性格与默默奉献的精神(2分)。20.(4分)(1)“率先”拟人手法,形象表现出槐树想及早开花把清香带给人们的活泼情态(2分)。(2)“迫不及待”表现人们对槐花的渴望,槐花不仅味道甜美诱人,更是饥饿年代的救命花(2分)。21.(4分)结构上,照应文题,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2分);内容上,升华主题,充分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2分)。22.(4分)C.D.(各2分)
三、写作(60分):参考中考评卷标准,建议以45分为切入分。(60分) (222.188.119.2)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14-2015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