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040  2015-03-0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40]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及答案
教材文言知识整合 烛之武退秦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同“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通“   ”,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通“   ”,   )
4.失其所与,不知 (“   ”通“   ”,   )
5.夫晋,何厌之有(“   ”通“   ”,   )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4.亦去之
古义:        
今义:往,到
三、一词多义

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代词,你。)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假如。)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似乎,好像。)
4. 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动词,比得上)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推辞)
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告别)
3.不辞劳苦。 (推托)

1.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往,到。动词)
2.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
3.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陈述,动词)
3.神仙诡诞之说。《梅花岭记》 (说法)
4.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shuì劝说)
5.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同“悦”,喜欢,高兴。)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边境;边远的地方。)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鄙陋;目光短浅。)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边境,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假如没有,假如不是。)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暗暗地。)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稍微,略微。)
4.人微言轻。 (轻微)

①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 (表因果,因为,连词)


浏览完整试题②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表顺承,而,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表目的,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 《烛之武退秦师》 (用,介词)

①今急而求子 《烛之武退秦师》  (才,连词,表顺承)
②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 (表顺承,连词)
③夜缒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 (表修饰,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表顺承,连词)
⑤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表并列,连词)

①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疑问代词,哪里)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代词,之)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兼词,于之,在哪里)

①公从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代轶之狐,代词)
子犯请击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代秦军,代词)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指土地,代词)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代郑国,代词)
②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代阙秦利晋这件事,代词)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

④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的,结构助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的,结构助词)
因人之力以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的,结构助词)
⑤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
⑥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动词,往,到)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
(2)与郑人盟 (      )
2.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 (      )
(2)朝济而夕设版焉 (      )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      )
(2)既东封郑 (      )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 (      )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2.形容词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      )
(2)因人之力而敝之 (      )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且贰于楚也 (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      )
翻译: 
2.夫晋,何厌之有? (      )
翻译: 
3.以其无礼于晋。 (      )
翻译: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翻译: 
六、语句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翻译: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翻译: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采分点:古今异义词:以为、东道主、行李;通假字:共;活用:乏困)
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采分点:敝、与、易、其;判断句式)
答案解析
五、答案:1.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
2.宾语前置句 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3.状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省略句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六、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采分点:古今异义词:以为、东道主、行李;通假字:共;活用:乏困)
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采分点:敝、与、易、其;判断句式) (110.19.25.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烛之武退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