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试卷
阅读:1646 2015-03-04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46]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试题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
语文试题分析
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高三中心组
前言
2014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题,语料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阅读材料涉及人物传记、哲学审美、文学作品、名家访谈等,有助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情况,符合新课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整体保持稳定,积极引导教学。今年全卷阅读量约为9004字,比去年8286字略多。全卷的整体结构、基本考点和能力考查等方面保持了历年的面貌,与2007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广东高考试卷基本一致。2014年语文高考全卷6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考生须回答共18小题的必考内容和3小题的选考内容,合计回答21道小题。各板块题量、分值比例保持不变。语言文字运用6题,共24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6%;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7题,共3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23%;现代文阅读4题,共16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1%;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共1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0%;写作1题,共60分,约占全卷分值的40%。全卷的考点设置与历年基本相同,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稳步发展。因此,相对稳定的高考方向,对中学的一线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第二,局部变化调整,体现创新精神。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一些试题的题型和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中,词语辨析试题没有延续2013年对现代汉语虚词的考查,回归到2012年考查现代汉语实词的形式,形成现代汉语虚词和实词轮考的特点;文言文阅读今年变化较大,其中文言虚词的考查出现重大调整,由延续多年的文言虚词组对辨析的形式,改为选择最恰当的虚词填入对应语句的形式。这一改变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的理念,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原来考查传主性格(品格)特点的信息筛选题,去年由选择题形式变为主观题形式,今年进一步发展,由原来单纯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变为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运用题考查了嵌入式语境填写和按图配文,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新材料作文的探索上继续稳步前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今年的作文命题材料贴近生活,表述清晰明了,基本没有审题障碍。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今年的作文强调了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这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第三,试题难度适中,利于合理选拔。高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区分考生能力层次,分层选取适合的人才,只有难度适中的试题才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难度适中的试题,有利于合理选拔。除了2011年全卷平均分相对偏高外,历年高考语文的全卷平均分都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今年也是这样,整份试卷难度适中,符合规范。从题型看,没有怪题、偏题,学生对各种比较熟悉的题型的命题用意的理解没有太大困难,保证了学生的答题质量。从内容看,总体阅读量和答题量适中,各部分试题的语料选材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如文言文选段没有过多的生僻词语;现代文选段大都层次清晰,表意明确,均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顺利答题,展现真实水平,便于高校选拔。
下面是对试卷各题的分析。
浏览完整试题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是语言基础知识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和E,即识记与表达应用。本大题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考查字音辨识、词语的辨析使用、语病辨析、衔接连贯四个考点,与近年广东高考卷基本一致。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本题命题形式采用分类组对的形式考查字音的识记,每一选项设计三组词,四个选项共列举24个字的读音,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今年试题延续2013年的形式,继续保持有两组常见常用的四字成语。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骋”和“聘”分别读为“chěnɡ”和“pìn”,受声旁干扰,个别考生容易把“骋”误读为“pìn”,而判断两字读音相同;“恕”和“夙”分别读为“shù”和“sù”,两字的读音区分在翘舌音和平舌音(z、c、s/zh、ch、sh)上,这对于粤方言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加大了辨析的难度;“塞”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三个读音,分别是“sāi”“sài”“sè”,其中表示“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塞子”等义时读“sāi”,如“塞车”“瓶塞”,表示“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时读“sài”,如“边塞”“塞外”等,另外,用在某些合成词中则读“sè”,如“阻塞”“塞责”等,所以在“塞翁失马”中应该读为“sài”,在“敷衍塞责”中应该读为“sè”,“塞”这个多音字在2008年也考过,属于常见常考的,难度不大,容易区别。
A项“谤”和“磅”分别读为“bànɡ”和“pánɡ”,受声旁“旁”的干扰,个别考生会把“磅”误读为“bànɡ”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涤”和“嫡”都读为“dí”,两字都是常用字,辨析的难度不大;“累”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三个读音,分别是“léi”“lěi”“lèi”,其中用在“果实累累”“累赘”等词是读“léi”,表示“积累、屡次、牵连”等义时读“lěi”,如“罪行累累”“累次”“累及”,表示“疲劳、操劳”时读“lèi”,如“劳累”等,因此“累积”和“劳累”中的“累”分别应读“lěi”“lèi”,本组词是常见常用词,难度不大,容易区别。
B项“瑕”与“遐”都读“xiá”,两字声旁相同,且“瑕疵”“遐想”又是常用词,故辨析的难度不大;“遏”和“曳”分别读“蔓yè”,因“遏止”“摇曳”两词都是常用词,考生可根据词语环境准确辨别“遏”“曳”两字的读音;“否”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两个读音,分别是“fǒu”“pǐ”,表示“坏、恶、贬斥”等义时读“pǐ”,如“否极泰来”“臧否”等,其他意义都读“fǒu”,“臧否”一词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句中出现过,考生一般不会误读。
D项“渗”和“掺”分别读为“shèn”和“chān”,而声旁“参”有“cān”和“cēn”“shēn”等读音,故在词语环境中辨析“渗”“掺”两字读音,难度是不大的;“俯”和“辅”都读“fǔ”,而“俯仰”与“辅导”都是两字第三声相遇,故“俯”和“辅”都变调读为“fú”,考生根据语境及语言实践经验可准确判断两字读音相同。“鲜”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两个读音,分别是“xiān”“xiǎn”,表示“少”义时读“xiǎn”,其他意义读“xiān”,因此“屡见不鲜”的“鲜”读“xiān”,“鲜为人知”的“鲜”读“xiǎ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B. 如鲠在喉 C. 梳理 D. 受众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3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稍有变化的是考查的词语调整为成语(2个)、实词(2个,一个动词,一个名词),较丰富地考查了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题所选的语言材料是关于某些电视剧任意穿越时空的现象的评论文字。
本题不恰当的一项是A项。“连篇累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解释为“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连篇,(文字)一篇接一篇;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如“报刊上的文章要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如果连篇累牍,报刊就失去了它的新闻价值。”该词使用的对象一般是文字、文辞等,含贬义。本语段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显然是与语境不符的,属于成语使用对象不当及褒贬误用,可以改为“鸿篇巨制”,与下文的“一些细节”照应。
B项“如鲠在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解释为“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来形容专家对电视剧中一些“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不满但又没有说出来,憋在心里,难受不堪的情状是适当的。
C项“梳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解释为“比喻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有条理”,文段说整理电视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细节,不难发现其中的知识性错误,用“梳理”恰当。
D项“受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解释为“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文段中是指电视剧等文化产品的接受者是恰当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展开余下试题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
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题目主要考查了“语序不当”“表意不明”、“成分残缺”三种病句类型。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该选项句子结构简单,信息量不大,考生较容易作出正确的判断。
B项是语序不当和表意不明。该句主要意思是说《环境保护法》修订,经历了两年,经过了多次审议,在环境优先的原则上,参与修订及审议者达成一致的意见,然后定稿,并把有关内容写入法律。原句先是“定稿”再“达成一致”,语序不当;句子的前部分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终于定稿”的主语是“《环境保护法》修订”,而后部分“在环境优先……并写入法律”的主语则是“参与修订及审议者”,被“写入法律”的是定稿的有关内容,故原句语意的表述是不清楚的。
C项是成分残缺。本选项句子共有四个分句,第一个分句主语是“贝母”,第二个分句主语是“鳞茎”,第三、第四分句承前省略主语“鳞茎”,但“采集”和“加工”的主语应该是“人”,而“采集”和“加工”的对象是“贝母”。“常常把它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可改为“人们常常把它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或“贝母常常被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项是语序不当。本选项中“不仅……还……”是递进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而递进关系的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意思要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根据语意分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要比“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意思更进一层,原句两个分句次序倒置,应改为“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
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
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答案】D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语言连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选择题部分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今年采用的是2010-2012年的句序排列的考查形式。
本题语言材料选自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语法六讲》中的第六讲《为什么研究语言中的整合现象?》。节选的语段主要论述“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观点,文段从对立的观点“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入手论述,以“管弦乐的合奏”为例,阐述“管乐声和弦乐声”“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由此论证观点。
根据文意及论述的思路,⑤句前一分句是语段的中心观点句;后一分句“但是……感到非常窘困”是语意转折,提示下文谈的是“物理学家”的观点,即④“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而“声音就是这样的”又引出③“例如……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的论据。①⑥②语意再转折,反驳对立的观点,呼应首句观点。①“然而……却不是这样”承接④③而谈,⑥转折复句,承上启下,导出“和声”“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②“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中“这样的‘和声’”承上句而说,“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形象生动地照应中心观点“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
本文段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考生除了可从语段逻辑结构入手分析外,还可借助表逻辑关系的词诸如“然而”“所以”“虽然”等解题作答,甚至可以从选项入手,用排除法解答。如选项中首句不是④就是⑤,④⑤都有说到“物理学家”,从第⑤句中的“但”这一转折关系可知,④应该排在⑤之后,由此排除A、B。再看C、D,③、④肯定是一组,②、⑥肯定是一组,只要判别出其中一组两个句子的先后关系,答案就可以确定。从第③句的“例如”可以判定先④后③;从第②句的“所以”可以判定先⑥后②;正确答案D就可以顺利选出。
总的来说,第一大题呈现如下特点:
1.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体现稳定性与延续性。如字音识记的考查便延续了从2008年开始的分类组对形式,这种形式好处在于分类明晰,覆盖面广,有利于全面考查方言地区学生辨析普通话字音的能力。又如词语使用的考查,也延续了七年来的选取同一语言材料考查四个词语的形式,这种形式较之选取四个语句分别考查四个词语,其考查的难度相对会低些。考查内容与形式的稳定与延续,有利于学生语言基础的夯实与语言知识的积累。
2.今年本大题考查的内容与形式更趋合理与科学。如第一题字音的识记考查,所选的材料全是常见常用字,其中“摇曳”“夙愿”在2009年广东卷考过的,“塞”这个多音字在2008年广东卷考过的。分组的考查方式,分类明晰,覆盖面广,有利于全面考查方言地区学生辨析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考查的着眼点是“认读能力”而不是“拼读能力”,且试题命制基本体现了“一般不在声调等方面细究”的命题原则(除“夙”“恕”的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分外),这无疑是降低了字音识记考查的难度,对方言区普通话的教学及备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又如:词语使用的考查,与同一语段考查四个成语的形式相比,本题的形式更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事实证明,一个不到二百字的语段能出现四个成语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采用成语及实词(虚词)搭配考查的形式,既丰富了考查的内容,又体现了考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再如:连贯的考查,选用观点鲜明、语意完整、逻辑严密的语言材料,同样体现了考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今年的命题有两点值得商榷。首先,第二题选用的语言材料不够规范。主要是语意不够完整,即选文没有交代电视剧出现“穿越”细节的背景,影响了考生对文段语意的理解;另外就是个别词语如“文化倒刺”“早产”等令人费解,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考生对词语的辨识。其次,第三题有两处是值得我们注意的:B项的考查点应是语序不当,而句子的毛病除此之外还有成分残缺及结构凌乱,故该句作为病句的考查材料是不够典型的;B、D两项同是考查语序不当,出现这种同题重复一个考查点的情况,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第二大题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由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三部分组成,包括7道小题,共35分,占全卷总分比例23.3%,符合《考试说明》中“约23%”的占分比例。继2013年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断句(2009-2012年连续四年均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这一比较大的变化外,今年的文言虚词考查在命题形式上力求创新,一改过去从选文中摘取四组8个例句、每组两两比较异同的方法,变为在原句中空出虚词,让考生从备选项里挑出合适的虚词进行填空;在考查内容上,今年共考了“且”“则”“所”“因”“以”“于”等六个虚词,考查的范围比往年增加了50%。用这种形式来考查文言虚词,灵活而有效,同时,由于是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这个改变也并没有给考生带来过大的干扰。其他各题的命题形式和赋分都与2013年保持一致。
展开余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文本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八•刘敞传》,这是广东高考近6年来第3次从《宋史》中进行选材了。《宋史》是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以纪传为中心。原文近2000字,根据命题的需要,增删连缀为656字,比近10年来广东题文言文本的平均文字量(590字)略长。保留的部分集中体现了刘敞博闻强识,为少数民族所敬服;为官不考虑个人利害,敢于得罪权贵,压制豪强;侍奉英宗讲读,引经据典适时讽谏,深得英宗和皇太后嘉许等几个方面。由于所选文字基本上是原文片断的完整节录,文中人物形象亦因之显得丰满,整体来看,比去年选文情节较零碎,不够连贯的状况有很大改观。
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题目共5道,含4道客观题与1道主观题,共22分。分别考查了学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虚词的准确使用、文言断句、信息筛选以及文句翻译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认知层面来说,既有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能力的,也有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阅读能力(即获取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属于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内容比较全面。从试题的结构上看,未有超纲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积累与记忆文言实词,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读实词。这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与前提。同时《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考生阅读浅易古诗文的能力”。该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本题挑选了包含四个常见实词的句子,分别给出词语释义,要求考生判断词义的正与误,编题方式近十年基本一致。该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实词的理解注重在运用中落实,这个方向是广东卷一直以来的风格,这将有利于考生将文言文的学习放在理解运用上,而不是通过识记来落实,有利于文言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二是联系学过的教材知识加以辨析;三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B项中的“论”应解为“评定、衡量”。该义项与常用成语“论功行赏”意思一样。考生可由例句中的“将论囚”可推知,“论”为“囚”的动作;而据原文中该例句前“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一句内容可知,刘敞希望杜诱能够秉公审查,但是杜诱不但不能平反,反而罗织王甲更多的杀人罪名。因此如果理解为“讨论”显然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此处是要评定罪责。由于第5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为应选项。
A项中的“素”解作“向来”,该义项是文言文中常见常考的实词,对考生而言应不难理解,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鸿门宴》一课中,便有“素善留侯张良”一句中的“素”字便是这个意思。这一考查,体现了广东高考语文注重课文积累的特点。
C项中的“持”原意是“握、拿”,引申为“挟制”,原句“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的意思是“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冒占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多次犯法”,成语“持人长短”中的“持”字用法与此相同。
D项中的“决”解作“判决”,是该词的常用义,在文言文中较多见,现代汉语中至今有用,如“枪决”“处决”等,考生根据上下文应该可以判定。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这道题目的命制形式,打破了之前七年的高考命题形式,可以说是本次高考的一个亮点,该题采用了直接选取三个句子,挖空后填空的形式,进一步突出了文言虚词运用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是本次高考的一个亮点。此题可采用排除法解题,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掌握最好的虚词进行排除。本题的设计,AC和BD的前两句选项一致,让考生可以通过其中一项的选择就可以进行排除,缩小解题的范围,这样做有利于降低题目的难度,显然是充分考虑了考生对新题型的适应性。
第一句的意思为:“编排官王尧臣是刘敞妻子的哥哥,因为要避开亲戚的嫌疑,才把刘敞列为第二。”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里应该是因果关系。“且”字只表示“并列
上一篇: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卷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14年普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