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528 2015-09-17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28]
建德市育才中学高一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卷
建德市育才中学2015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试题卷)
出卷人:王 军 余正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题分 21 12 16 11 40 100
得分
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和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共有五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晨曦( xī) 溺爱( nì) 干瘪(biě)
B.怪癖( pǐ) 抹煞(shā) 憎厌(zēng) 灰烬(jìn) 啮噬(shì)
C.磕绊( kē) 颤抖(zhàng) 巷道(hàng) 敷衍(fū) 沉湎(miǎn)
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 犄角(jī) 摭拾(zhí) 瞠目 (c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 静谧 沧凉 汗流夹背
B.缠绵 慰籍 僻静 贻笑大方
C.蒙敝 炽热 驯服 再接再厉
D.甄别 烙印 矫饰 怡然自得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 研读 不是/而是 B.鼓励 阅读 不仅/而且
C.激励 阅读 不仅/而且 D.激励 研读 不是/而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B.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就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D.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的。
浏览完整试题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7.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
① “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② 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发的时 代。
③ 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⑤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叫“语”,写在纸上叫“文”。
A. ②⑤④③①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⑤①④ D. ②③①④⑤
二.阅读《劝学》《师说》,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9.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与作品及作者一致的一组是(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劝学》韩愈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荀子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韩愈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韩非子
11.下列对古文今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译文:我曾经整天的思考。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译文: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泳。
C.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译文:不如不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试卷Ⅱ(共67分)
三.(16分)古文今译: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⑵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文:
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师者, 。(韩愈《师说》)
⑶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荀子《劝学》)
⑷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⑸生乎吾前,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⑹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卞之琳《断章》)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11分)
安于途中
①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是途中。安于途中的含义是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
②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③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
④其实,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生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
展开余下试题
⑤我们要首先做到安于途中,因为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如果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生命就不构成精彩,就失去了魅力。(选自《散文百家》内容有删改)
14.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分)
答: 。(2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
答: 。(2分)
15.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
答: 。(2分)
16 .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3分)
答:
。(3分)
五.作文(40分)
17. 请以“ 就在我身边”为题,先在横线上补全题目(如幸福、快乐、开心……)(2分),然后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题目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建德市育才中学2015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答题卷)
出卷人:王军 余正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题分 21 12 16 11 40 100
得分
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和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共有五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
二.阅读《劝学》《师说》,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8.( ) 9.( ) 10.( )11.( )
试卷Ⅱ(共67分)
三.(16分)古文今译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⑵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文:
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师者, 。(韩愈《师说》)
⑶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荀子《劝学》)
⑷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⑸生乎吾前,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⑹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卞之琳《断章》)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11分)
14.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分)
答: 。(2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
答: 。(2分)
16.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
答: 。(2分)
16 .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3分)
答:
。(3分)
五.作文(40分)
17. 请以“ 就在我身边”为题,先在横线上补全题目(如幸福、快乐、开心……)(2分),然后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题目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建德市育才中学2015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出卷人:王 军 余正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题分 21 12 16 11 40 100
得分
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和答题卷共5页,试题卷共有五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 ( C )2. ( D )3. ( D ) 4. ( A ) 5. ( A )6. ( C ) 7. ( B )
二.阅读《劝学》《师说》,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8. ( C ) 9. ( B )10. ( C )11. ( C )
试卷Ⅱ(共67分)
三.(16分)古文今译: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并不是有非凡的才能,只是善于利用外物罢了。
⑵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一方面)不通晓句读,(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⑸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⑹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 卞之琳《断章》)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11分)
14.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分)
答:“途中”的含义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2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
答:因为生命自从离开起点以后,总是在日渐靠近生命的终点,所以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
15.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
答:生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2分)
16 .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安于途中”的含义是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2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3分)
答:因为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如果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生命就不构成精彩,就失去了魅力,所以说要“首先做到安于途中”。(3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五.作文(40分)
17. 请以“ 幸福 就在我身边”为题,先在横线上补全题目(如幸福、快乐、开心……)(2分),然后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题目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幸福就在我身边(参考作文)
世界上有许多人,常常把幸福寄托于未来:长大以后,升了官,腰缠万贯,才会有幸福。这样看来,我们似乎离幸福真的还很远。但是,这是对幸福的误解或曲解。我们其实每天都与幸福面对面,亲密接触,幸福原本就在我们身边。
温暖的烧土豆
每天晚自习结束后都已经很晚了,许多同学又要经受从夜晚到清晨忍饥挨饿、难以入睡的漫漫长夜的煎熬。而我每晚回到温暖的家中时,总能看到火炉上外婆为我烧的土豆,仿佛在悄悄告诉我:别饿着,快吃吧……从此,下晚自习后我再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来做饭,不再担心那又饥又饿的长夜。因为,每晚都有外婆亲手烧好的美味的烧土豆静静地躺在火炉上。吃外婆烧的土豆,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一种甜美的幸福油然而生。
温暖的笑容
他,教了我们已经有一年半的数学老师,既不帅气,也不高大,但总是能用一颗最诚挚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他的数学课很是有趣,以他独有的嗓音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填补着我们心中的空白。在这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把微笑奉献给了我们,却把疲倦留给了自己。
记得有一次单元测试,我做错了一道应用题。课间,他满脸洋溢着笑容,走到我的课桌前,微笑着指正我的错误……从此,我不再担心老师给我上“政治课”。因为,有一位慈母般的老师总会给我一个温暖的笑容。
温暖的谢意
一天的黄昏,我独自在学校的草坪上散步,突然,一个软软的小包垫在我的脚下,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拾起,坐下来将小皮包打开。往里一看,让我大吃一惊——里面竟有600元钱,还有一张汽车驾照,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呢!再往里翻了一下,我却突然高兴起来——里面有一张相片,太好了!我仔细一看,这不是刚搬来学校里住的那位大叔吗?我一跃而起,向他家飞奔而去,郑重地将皮包递给了那位大叔。大叔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的拉着我的手,说了句“谢谢你,小朋友!”听着他真诚的感谢,抓着他温暖的手,我感觉到了助人的幸福。
父母、亲人的悉心关照,师长的真切关怀,陌生人真诚的谢意,使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也让我明白:幸福原来就在我的身边。
建德市育才中学2015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参考答案样卷)
出卷人:王 军 余正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题分 21 12 16 11 40 100
得分
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和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共有五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晨曦( xī) 溺爱( nì) 干瘪(biě)
B.怪癖( pǐ) 抹煞(shā) 憎厌(zēng) 灰烬(jìn) 啮噬(shì)
C.磕绊( kē) 颤抖(zhàng) 巷道(hàng) 敷衍(fū) 沉湎(miǎn)
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 犄角(jī) 摭拾(zhí) 瞠目 (c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廖廓 静谧 沧凉 汗流夹背
B.缠绵 慰籍 僻静 贻笑大方
C.蒙敝 炽热 驯服 再接再厉
D.甄别 烙印 矫饰 怡然自得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
上一篇:
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16年隆回职业中专高三语文(对口)模拟试题第一套(2015、10)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建德市育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