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360 2015-10-2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0]
2016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1至6页,第Ⅱ卷(表达题)7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带走,仅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浏览完整试题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注]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注:冒顿:(mòdú)匈奴首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A.未及迁 迁:提升。 B.士卒罢敝 罢:疲劳。
C.景帝召田叔案梁 案:审查。 D.明主之美以救过 明:贤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赵人举之赵相赵午 句读之不知
B.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 樊侩侧其盾以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善于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田叔为孟舒辩护、审理梁王和任相鲁国几件事,使之个性鲜明,形象丰满。
B.田叔为云中守孟舒辩护,无私无畏,据理力争,终于使景帝由衷感叹说:“贤哉孟舒!”,并重新召孟舒做云中守。
C.田叔刚刚到鲁国上任,便把状告鲁王夺取财务的一百多位百姓中为首分子严加责罚,他这样做,目的是树立鲁王的威信。
D.文末补叙田叔之子田仁的事迹,他的不肯接受祠金从侧面表现了田叔严于律己的品格,是文章安排结构上的精彩一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4分)
(2)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8.“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述。(6分)
9.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两句诗“________ ,________”, 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其二》中有两句诗:“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写出了音乐美妙的效果。
(3)《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美丽的力量
张丽钧
①去年初冬在台北,正赶上“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在飘着桂花甜香气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花博会”的主题词——“美丽的力量”彩色动感的汉字,头上绽放着花瓣烟花看得人心情摇曳。
②回来翻看照片的时候,发现照了太多以这个可爱的主题词为背景的照片,才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五个灵动多彩的汉字。
③今年春上应朋友阿芳之约,去洛阳看牡丹。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时,我心里一下子跳出了在台北看到的那五个绽放着花瓣烟花的汉字——“美丽的力量”。
④如果美丽没有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她怎能将千里之外的我牵引到她的身旁?在我心中一座城市有一个意象,大连是一朵浪花,衡阳是一声雁鸣,湛江是一树夹竹桃,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阳,我的心思全在牡丹上,看了一个园,还想再看个园,手里的纸扇上摇着牡丹,手机的壁纸上开着牡丹,吃了一席牡丹宴,作了十首牡丹诗,抱起一个牡丹花籽枕头,就舍不得放手,甚而至于到了机场,托运了所有行李,却不肯撒手这个漂亮的枕头,搂着它,飞上万米高空。
⑤阿芳对我说:“看了洛阳牡丹,你要是动不动还穿一身黑,就叫悟性差!”我悟性不差,回来后穿衣风格大变,真真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美丽的力量,征服起你来不啻爱情。
⑥我喜欢那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外国人,来到九寨沟,看到那遗落在人间的美丽仙境,突然扑通跪倒在地,涕泪横流。我不晓得他是否会说“美丽的力量”这个词组,但我明白,他在被美丽击中的瞬间,慑服于她无可抗拒的伟大力量,身与心,顿时瘫软如泥,沉醉如酒。
⑦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痴迷地相信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知识、宗教、地位、权势、金钱……我不否认它们的力量,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救赎以及为空虚的生命注入的充盈感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着,不容你忽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没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呢?
⑧我曾在看一部纪录片时多次流泪。那是雅克•贝汉等人花费四年多的时间拍摄的《迁徙的鸟》,美丽的鸟,在天空排成诗行,平平仄仄地飞翔,它们相约飞越大西洋,却不期然在途中遇到暴风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艘孤独的轮船随巨浪起伏,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已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镜头之外,我想我看见了那在暴风雨中跟踪鸟儿的人,他们的飞机,成了迁徙的鸟群中特殊的一员,鸟儿们睡了,他们也不睡,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羽毛干透的鸟儿同朝阳一道醒来……他们是在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
⑨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
⑩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的心儿变软、骨头变硬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愿意抛却怨艾、铭记恩泽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勇于摒弃那个丑陋旧我、悉心培植纯美新我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看重它,培育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你爱这世界的一个重要理由。
(选自《散文》2011年1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在洛阳的行为,是因为被牡丹花海的美丽感染,看了洛阳牡丹后作者穿衣风格大变,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这体现了美丽的力量。
B.第⑥段借一个外国人的故事,展现美丽的力量,同下一段中其他的“看不见的力量”构成对比,表现了美丽对于人们心灵的力量大于一切。
C.作者说“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表明作者对这部纪录片的狂热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这些鸟的美丽的赞赏。
D.作者在叙述台北花博会、洛阳看牡丹、外国人跪倒九寨沟、摄制组跟踪迁徙的鸟等事件时,穿插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让人在折服于“美丽的力量”时,深受感染。
E.本文围绕“美丽的力量”选材组材,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到所闻所见和思考,从自然美写到人性美,行文思路自然顺畅,如行云流水。
(2)本文为什么从“台北花卉博览会”写起?(6分)
(3)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以赏析。(6分)
①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时。(3分)
②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3分)
(4)文章说“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本文的意蕴,你认为怎样才能培植好这种可爱的植物?(8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应为“1941年”——编者]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展开余下试题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 ,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②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了, ,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③只要你能 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
A.博闻强志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B.博闻强志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C.博大精深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D.见多识广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内中小企业经营主管会议上致词时表示,希望在大选中取得胜利,加快增长战略的各项措施,以便让更多的人切实感受到经济的复苏。
B.白宫发言人厄尼斯特31日早些时候曾说,因为博纳拒绝参议院的关于移民儿童限制的法案拿到众议院进行公开投票,总统只能自行其是。
C.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言称,网上假货泛滥归咎于易受骗和“贪心”的消费者的过错,并称他的公司向买家提供辨别真假的工具。
D.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②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③却容不了当权派 ④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6. 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4分)
(1)在商场的广告里: 。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
(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
(4)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
17.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②请说明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7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某商厦公开承诺如果小学生把废电池交给他们,按数量多少可获得从“列兵”到“少将军长”等不同的“军职”作为奖励。原来这是商家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公益活动。有人批评说:用废旧电池换官当,有点不严肃。也有人认为:孩子当然不会把“官”当真,用这样的方法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废旧电池回收难的问题,何必求全责备。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2016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7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B(网络是使热词产生的重要工具。)
2.B(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必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C“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无中生有,D“主要来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受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的影响。)
3.C(原文没有有关的论述,词语的讽刺意味往往意味着辛辣地反映现实
上一篇: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五单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6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