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305 2015-10-3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5]
(门头沟)2014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修改(修订完成)
门头沟区2014年初三一模考试试卷
语 文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班级。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中相应的表格内。(共24分。1—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6题6分;7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黄河包头段附近湿地,出现了上百只野生白天鹅,它们体型硕大、线条优美;它们或展翅翱翔,或悠然游戈(yì),逐水嬉戏,为早春的内蒙古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B.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fǔ)了鲜活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C.如今,贝家花园遗址仍旧保存完好,安静地伫立在西山一隅,如同阅尽沧桑却散发着神秘气息的长者,等待着人们揭开一段鲜为人知(xiǎn)的往事。
D.他那和蔼可亲的学者风度和深入浅出的谆谆教悔(hu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考点: 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识记
专题: 字音字形
分析: 此题都为常用字词的字形和读音考查。认准字形,读准字音,找出正确字音、字形。
解答: 此题答案为C
1.A项“游弋”字形错误。拼音:yóu yì 。其含义为:
①巡逻。无目标地兜游,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②泛指在水中游动
③军舰巡逻:巡逻艇在海峡游弋。泛指物在水中游行
2.B项“哺育”字音错误。读音为:bǔ yù。其含义为:
①喂养。
②比喻培养;培育。
3.C项正确。
4.D项字音字形都存在错误。应该为:jiào huì。其含义为:
①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②教育、教导,使人进步。
③形容持之以恒的教导。
评分标准:选C项3分;选A和B项2分;选D项0分。
点评: 要识记“游弋”“哺育”“教诲”等常见字音字形。
2.有位交警在十字路口交通执法,要求一位五旬大妈过马路不要闯红灯。面对交警,这位大妈却说:“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这时,恰好你在这位大妈身后,说了句:“大人更要自觉”。大妈听后回头冲你说:“小孩子也来执法!”听了大妈的话,你认为下列语句回答得最合适的一句是
A.你闯红灯是明知故犯,还强词夺理。
B.不怕出现危险,您就继续闯红灯吧。
C.您应该尊重交通执法人员。
D.我们大家都不应该闯红灯,您是长者,更应如此。
考点: 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专题: 语言运用
分析: 根据对话前后语境和人物身份作答。
解答: 此题答案为D
由于这是劝说长辈不要闯红灯,所以语气不应该过于强硬,甚至不该用讽刺语气。
其次,针对大妈对自己说的那句“小孩子也来执法”,也应该予以回应。
所以该题答案最合适的为D。
1.A项“明知故犯”意为明明知道不对,还故意去做。“强词夺理”意为没有理硬说成有理。这两个词语不适用于长辈,表示的是一种指责的语气。
2.B项没有从正面去说服大妈,而是使用一种略带讽刺的语气,不适用于长辈,也起不到劝解的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3.C项语气正确,但是没有突出不要闯红灯的内容。
4.D项既起到了劝解作用,又适当回应了大妈的那句话,还突出了大妈的长辈身份,同时又不失礼貌。
选D项3分;选B和C项2分;选A项0分。
点评: 根据对话内容和人物身份确定合适的语气和回答内容。
3.下列句子中成语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灵水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到了这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
B.语文老师在诵读课上身临其境地为同学们朗诵了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C.广东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省市环保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全国各地所用,这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学校要举行“小能手”大赛,同学们都在跃跃欲试,大家准备在大赛的舞台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考点: 成语、俗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专题: 成语、俗语使用
分析: 理解常用成语和俗语的含义以及使用语境。
解答: 此题正确答案是B。
1.A项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B项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示例: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故B项使用语境错误。
3.C项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D项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点评: 俗语或成语的运用要结合相关语境。
4.根据下面上联,选出可以做下联的一项是
万马奔腾五彩路,
A.千里江山春气象 B.四野春新逐马蹄 C.百家春色柳闻莺 D.百花齐放四时春
考点: 对联题,即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专题: 语言文字应用
分析: 注意对称与声韵。
解答: 此题答案为D
1.A项中“春气象”,“春”是单音节词作作定语,修饰“气象”,“气象”是双音节词。而“五彩路”中,“五彩”是双音节词作定语,修饰单音节名词“路”,所以两者结构相同,都为定中结构,但音节不对仗。
2.B项中“逐马蹄”是动宾结构,“逐”是动词,“马蹄”是名词作“逐”的宾语。而“五彩路”是定中结构,“五彩”作定语修饰名词“路”,二者结构不同,不对仗。
3.C项中“柳闻莺”是名词(“柳”)+动词(“闻”)+名词(“莺”),是主谓宾结构,而“五彩路”是定中结构,结构不对仗。
4.D项中“四时春”是定中结构,且“四时”是双音节词作定语,修饰的是单音节词“春”,和“五彩路”音节对仗,结构也相同。而且数字“四”对应上联中的数字“五”,故D项正确。
用排除法来做此题,可以直接根据下联和上联的数字对应找出正确答案。下联要和上联对应,“万”和“五”所对应的下联的位置也必须是数字,这样只有D项最准确。
所以最佳答案为D
评分标准:选D项3分;选C项2分;选A和B项0分;
点评: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题。考生要注意其语词对应和声韵特点。
5.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每年3月,白玉兰树上就冒出了一个个白色的花骨朵儿,两头尖,像玉雕的艺术品,洁白无暇;花苞椭圆,小而尖,像一个小姑娘冷得缩进了浅绿色的外衣里,身上还长着绒毛;又像一盏盏精美的壁灯,发出柔和的白光。半开的花儿还是椭圆型的,花朵十分饱满。玉兰盛开之时,每一朵花儿都争先恐后,洁白的花瓣里镶嵌着黄色的花蕊,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远远望去,玉兰花就好似一位身披白色裙纱的仙女,在风中翩翩起舞,雍荣华贵又不失端庄大方,令人陶醉!
A.选段中用“像……像……又像……”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玉兰花精美、小巧、艳丽的特点。
B.选段中用“玉兰花就好似一位身披白色裙纱的仙女,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仙女的妩媚动人。
C.选段中用“玉兰盛开之时,每一朵花儿都争先恐后”的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玉兰花竞相开放的态势。
D.选段中把玉兰花比喻成洁白无瑕的艺术品,写出了它在盛开时晶莹剔透的绝美之感。
考点: 文段理解
专题: 语言鉴赏
分析: 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分析文段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解答: 此题最佳答案为C
文段主要描写的是白玉兰的特点,抒发作者对白玉兰的喜爱之情。
1.A项内容正确,但是其句式与分析并不完全对应“像……像……又像……”的排比句式,应该是形象地写出了玉兰花洁白、小巧、精美的特点。
2.B项手法和内容错误。该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而且写出的是玉兰花的妩媚动人,而非仙女。
3.C项中,“争先恐后”一词明显使用了拟人手法,也写出了玉兰花竞相开放的态势,所以正确。
4.D项内容不完全正确。选段将玉兰花比作洁白无瑕的艺术品,并不仅仅是写出了它在盛开时晶莹剔透的绝美之感,还写出了玉兰花的花香和动态之美等等。
评分标准:选C项3分;选A和D项2分;选B项0分。
点评: 注意分清修辞手法,并找到相关语句对应。
6.默写(6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3) 杜甫在《望岳》中表明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 。
(4) , 两句体现了陋室主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刘禹锡《陋室铭》)
考点: 名句名篇
专题: 名句名篇默写
分析: 熟记《饮酒》《登飞来峰》《望岳》《陋室铭》的内容,按题干要求进行默写。
解答: 此题答案为:
(1)欲辨已忘言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点评: 此题需要注意理解诗词和文言文所写内容,并注意“辨”“望”“凌”“苔痕”等字的字形。
7.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我们学过孟子的文章,孟子认为人才是在□□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最后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 。
考点: 名著阅读
专题: 名著阅读
分析: 此题需要了解孟子以及《孟子》相关的知识,并理解其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内容。
解答: 此题答案为:
逆境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展开余下试题
点评: 此题需要了解文化名人和名著中相关知识。注意理解其中主要篇目的内容再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版》,完成第8—10题。
活版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8.填空。(2分)
(1)《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一句中“若”是“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句中“若”是“如”的意思;《活版》中“不若燔土”一句中“若”的意思是 。
考点: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 文言实词
分析: 熟记“若”的含义,再根据文中“若”的含义填空。
解答: 答案:如
“若”的含义及例子如下: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②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⑤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⑥若何:怎么办,怎么象
⑦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点评: 注意积累“若”的含义。
(2)《扁鹊见蔡桓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一句中“为”是“作为”的意思;《陈涉世家》中“为坛而盟”一句中“为”是“做”的意思;《活版》中“不以木为之者”中“为”的意思是 。
考点: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 文言虚词
分析: 熟记“为”的含义,再根据文中“为”的含义填空。
解答: 答案:做
“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①读音:wéi。做,干
②读音:wéi。治,治理
③读音:wéi。制造,制作
④读音:wéi。整理,准备
⑤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⑥读音:wéi。以为,认为
⑦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
第二类介词
①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②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③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
④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⑤读音:wéi。表被动,被
第三类;连词
①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②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点评: 注意积累“为”的含义和用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翻译:
(2)持就火炀之 翻译:
(3)用讫再火令药熔 翻译:
考点: 文言文文本内容理解
专题: 翻译句子
分析: 结合文本大意,注意关键实词“炀”“讫”、虚词“之”、比喻句等进行翻译。
解答: (1)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2)拿着它靠近火烤它。
(3)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注意“钱唇”、“炀”、“之”、“讫”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点评: 翻译时可以结合前后语句,琢磨关键字词含义再翻译。
10.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用活板大量印刷时,印得既快又多的语句,抄写在下面。(2分)
答:
考点: 文言文文本内容理解
专题: 文言文语句
分析: 理解文段内容,找出具体体现用活板大量印刷时,印得既快又多的语句。
解答: 文段主要讲的是活版印刷的原理和效率之高。其中集中提及活版印刷的优势的在“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后面紧接着一句解释其“神速”的具体表现,即“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答案: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点评: 明确文段大意,再逐句分析内容,然后根据题设找到关键语句。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母爱深沉》,完成第11—13题。(共18分)
母爱深沉
琳达·拉·普兰特(英)
①母亲去世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琳达,你确实发福了。”在那个时刻听到母亲的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是笑还是哭。
②母亲弗洛希的最后五年是在我家里度过的,她需要别人帮着穿衣服,夜里也需要有人照顾,但是每天早上9点起床后,她就会容颜焕发:化妆、梳头,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
③她有个习惯,就是专心致志地把一份报纸从头看到尾,并且把她想要看的电视节目画上记号,作为利物浦足球队的球迷,还要在体育节目下面划上横线。有我出演的电视剧播出时,她经常是毫不犹豫地说,如果电视剧和球赛在同一时间播出,她会看球赛。
④弗洛希那时90多岁了,我只能原谅她、接受她,但我在很多时候发现做到这两点很困难。我经常听到她为自己钟爱的球队呐喊助威,但几乎从没感觉到过她对我的支持。说实话,她变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说话生硬,虽然我乐意照顾她,有时候也感到恼火,因为她好像从来都没理解过我。她知道我出了书,也演过电视剧,但她很少注意过这些。
⑤直到她去世之后,我才懂得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以往。想起过去,我的心里有一种负罪感,因为我一直把照顾母亲视为一件头疼事。当一件件往事重新浮现在眼前,我开始欣赏起了母亲那令人叹服的幽默感。还有,她其实是理解我的,她从没试图劝说过我要像别的一个什么人那样生活,或者逼着我去做那些我不爱做的事情。
⑥她喜欢去看我的舞台演出,她最爱看的是音乐剧《野姑娘杰恩》。母亲和父亲不止一次去看过我演出的这个音乐剧。从谢菲尔德市的克鲁斯堡剧院走出来之后,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只不过弗洛希还会像往常一样给我一点小小的刺激:“你有一副歌唱的好嗓子,但是你不妨演一演喜剧。”
⑦妈妈会为我的成就而自豪吗?我不记得她是否看过电视剧《寡妇》,那是我的作品第一次成功地上电视。她从没提起过它,也没太多过问过我的事业。但是她现在人已去世,我也不再多想这些。
⑧相反,我回顾更多的是我在利物浦度过的美好童年,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说不尽的感激。那是我人生中最为开心而又幸福的时光:在斯尼格里森林里骑自行车,在海滩上一玩就是几小时,假日里全家人出去玩时车上堆着一堆的板球拍,那些巨大的充气橡胶轮胎、还有妈妈讲给我们的必要的叮嘱。我们家那时候总是养着很多动物,狗、猫、还有哥哥的鸟笼里养的一只驯鹰,一切历历在目。我们兄妹几个常去港口外的一座露天游泳池,我们像鱼一样在泳池里游着,那是我们最喜欢的娱乐。我们那可爱的妈妈会几个小时在泳池旁坐着,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着我们,生怕我们出事。我们经常是在泳池大门刚一开时就到,玩到大门要关时才离开。
展开余下试题
⑨整理母亲要求随葬的物品时,我惊讶地发现竟然只有寥寥几件。她要求在下葬时穿一件她喜爱的利物浦足球队的衬衫,还有她用薄纸包裹起来保存着的三件东西:一只玩坏了的玩具熊、一个学生束发带和一件手织儿童背心。母亲视为宝贝的三件东西是我的一个姐姐达尔的,她在我出生前就不幸意外夭折了。
⑩达尔长得很漂亮,有着和母亲一样的浓黑的卷发,和姥姥一样的水晶般的蓝眼睛。她六岁在一场车祸中受了重伤,后来又只活了两个星期。我的父母很少提到过她,可是现在我才知道,丧失爱女留下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⑪我是在母亲去世很久才理解她的爱子之心的,那是在我儿子生日那天,他吹灭生日蜡烛的时候。他是个可爱的小家伙,聪明,有时很调皮,而且很有爱心。看着儿子,我就想起了达尔,儿子现在六岁了,和达尔去世时一个年纪,假如我失去了他,会是多么痛苦!
⑫达尔不仅像照片上那样是个长相完美的小姑娘,而且幽默、聪明、健康活泼。我的父母当年失去的就是这样一个宝贝孩子,在我的儿子也长到六岁那天,我才真正地明白了父母的丧女之痛会有多深。父母从没有让我们分担过一点点他们的痛苦,相反,他们一直是给予我们力量和自由,一直是在鼓励我们尽情地实现自我,而不会带着生命无常的恐惧而生活。
⑬直到现在我才对父母的悲伤和对我们几个孩子——哥哥、姐姐、妹妹和我无条件的爱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孙开元/译
11.“新的视角”指的是什么?在新的“视角”下作者读懂了什么?(3分)
答:
考点: 语言词句
专题: 现代文阅读
分析: 明确“新的视角”所在段落,将文本划分为两个层次,关注第二层次中作者对母爱的新理解。
解答: 第5节出现了“新的视角”。母亲去世后,“我”开始以新的视角看待母亲。而在母亲去世之前,“我一直把照顾母亲视为一件头疼事”。而母亲去世后,“当一件件往事重新浮现在眼前,我开始欣赏起了母亲那令人叹服的幽默感。还有,她其实是理解我的”。可见,以前“我”不理解母亲,后来“我”开始理解母亲。而这理解,是因为作者的“新的视角”。根据下文可知,这是因为作者身份的改变,即由为人女变成为人母。最后一段再次点明这种理解,“直到现在我才对父母的悲伤和对我们几个孩子——哥哥、姐姐、妹妹和我无条件的爱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答案要点为:
第一问:作者终于能从母亲的角度看待母亲所做的事情;
第二问:作者读懂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并对母亲的悲伤有了更深的理解。
点评: 围绕文章“母爱”的主旨,把握作者对母爱前后的不同理解作答。
12.选文以回忆的方式,写出了母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请你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说说这些影响分别是什么?(8分)
答:
考点: 归纳概括文本内容
专题: 现代文阅读
分析: 找出文中的具体事例,再概括总结,分析其对作者的影响。
解答: 根据分值可知,此题可能需要答4点。因而在筛选事例的时候,注意逐段寻找。
母亲对“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5段作者理解母亲以后。但是题干中“潜移默化”一词又提醒考生,母亲对作者的影响还可能是作者没有直接写明的。
通过分析可知,母亲对作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集中在第3段、第6段、第8段、12段。
答案要点为:
①浓厚的兴趣爱好。例如:着装、读报纸、钟爱球赛。
②幽默的性格。例如:看“我”成年后的演出,以别样的方式——“小刺激”,鼓励“我”进行新的尝试。
③独特的爱孩子的方式。例如:让我们充分享受童年时光的快乐。
④坚强的内心世界。例如:把丧女之痛深埋心中,把力量和自由给予其他孩子。
点评: 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找出相关事例,具体分析其对作者的影响。
13.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对母亲复杂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解。(80—100字)(7分)
答:
考点: 文章内容理解
专题: 现代文阅读
分析: 围绕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流畅通顺的语句写出对这种情感的理解。
解答: 此题既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而在回答时,要围绕着作者对母亲感情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感情的表现。此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得通顺流畅。
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童年,在母亲的陪伴下,我们自由快乐地成长——森林骑车、假日出游、露天游泳……成年后,出演音乐剧,母亲看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并鼓励“我”做更多的尝试。母亲由衷地爱着我们。
(还可以围绕对母亲的感激、佩服、欣赏、赞美之情来写)
点评: 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二)阅读《对联中的典故》,完成第14—15题。(共9分)
对联中的典故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它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④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字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比如有了丢羊补牢不算晚的生活经历,才会产生文字的“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典故。
⑤对联用典故,多以典喻今,以典起兴,以典褒贬,以典修辞,以典美文,以典突出主题,以典达到思想、意境艺术完美统一的效果。可见,典故于对联的重要性。因此,运用典故,要熟悉典故,积累典故,善于选择,使典故用得妥贴妙切。
⑥一要了解历史。多读点古书,熟悉典故,掌握典故。我国的典故多来自经史子集,但也有用现代典故的范例。
⑦二是注意典故的思想性,重视典故的教育作用。不论什么形式的文艺都要求有健康的思想性,才能美化人的心灵,起到教育作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典故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思想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而且自身还包含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精辟哲理,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受到启迪和教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说明典故教育意义的久远和巨大。
⑧三要典故用得新颖,使典故在对联中有新鲜感。做到这点,要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善于从中发掘别人所没见到的思想,从新的高度加以理解,才能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好对联,
上一篇:
阜阳三中2015-2016上学期期中语文(含答案)
下一篇:
延庆县2014年初中毕业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门头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