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399 2015-10-3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9]
延庆县2014年初中毕业试卷
延庆县2014年初中毕业试卷
初三语文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星宿(xiù) 应酬(yìng) 鲜为人知(xiǎn)
B.勋章(xún) 迂腐(yú) 言简意赅(gāi)
C.恣意(zì) 暂时(zàn) 谆谆教诲 (zhūn)
D.衣冠(guān) 琢磨(zhuó) 栩栩如生(xǔ)
考点: 容易读错的字音
专题: 字音辨识
分析: 解答此题时要根据字义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和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 此题答案为B
1.A项中“宿”为多音字,以下意思读为sù:①住,过夜,夜里睡觉:住~。留~。②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将(经验丰富的老将)。③平素,素有的:~愿。④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以下意思读为xiǔ:夜:一~。以下意思读为xiù:星座:星~。“鲜为人知”中“鲜”为多音字,以下意思读为xiān:①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②滋味美好:~美。③有光彩的:~明。④味美的食物:尝~。⑤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⑥〔~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以下意思读为xiǎn:少:~为人知。
2.B项中“勋章”的“勋”应读为一声xūn,勋(xūn):特殊功劳:~章,~业,功~。
迂腐的“迂”应读为一声yū。迂(yū):①曲折,绕远:~回 ②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腐。
3.C项注意“恣意”中“恣”读音为“zì”而不是“sì”,“暂时”中“暂”读为“zàn”而不是“zhàn”。
4.D项注意“冠”是多音字,以下意思读为guān:①帽子:衣~。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以下意思读为guàn:①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②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军。注意“琢磨”读为“zhuómó(二声)”时,意为琢和打磨;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读为“zuó(二声)mo”时,意为思考;研究。
点评: 注意辨识“勋”“迂”等字词的音调。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久久地伫立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B.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迅速启动了振灾计划。
C.龙庆峡的美景让人心旷神移、流连忘返。
D.一知半解就四处卖弄的人遗笑大方了还浑然不知。
考点: 字形易混淆的形近字
专题: 字形识记和书写
分析: 查看字形,找出错误字形。
解答: 此题答案为A
B项中“振灾”应为“赈灾”。赈灾:动词,赈济灾民。
C项中的“心旷神移”应为“心旷神怡”。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表示心情美好。
D项中的“遗笑大方”应为“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点评: 注意积累“赈灾”“心旷神怡”“贻笑大方”等常见的字词。
3.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来袭,天地水乳交融地连在了一起,一片苍茫。
B.转到这个学校的时候,虽然他有很多缺点,但班主任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是接纳了他。
C.站在四季花海的观景台放眼看去,红黄蓝白等各种花色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沟谷中。
D.几个顽皮的孩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搞得班主任老师焦头烂额。
浏览完整试题
考点: 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专题: 成语(俗语)辨析
分析: 辨别词义、词性、上下文语境搭配做题。
解答: 此题答案为C
1.A项中的成语“水乳交融”常用来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这里用来形容天与地的关系不恰当。
2.B项中的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用在这里不恰当。
3.C项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多而密集。这里用来形容各种花色是正确的。
4.D项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这里用来形容顽皮的孩子不合适。
故此题正确答案是C。
点评: 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语境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4.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城门外,有一条百十米长鹅卵石铺就的北门外街。街两旁在七十年代前还是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白墙黑瓦,清一色的门板房,可以想象这一带往昔的繁华 ① 尽头是方叫龙池的水塘,碧水清幽,莲荷密布,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龙池上有座石桥,是座三孔的平石桥,称之为龙池桥,长不过七十米,宽不过一丈,既没有江南石桥的典雅, ② , ③ 它很实在地承载着过往行人匆匆的脚步,忠实地迎来送往,把青石板磨得油光铮亮,足可以证明这座桥有年头了。
A.① , ②也没有古代桥梁的名气 ③却
B.① ! ②更没有国外桥梁的华美 ③可是
C.① 。 ②更没有现代桥梁的恢弘 ③然而
D.① ; ②也没有北方石桥的豪放 ③但
考点: 标点符号、关联词语、语句连贯
专题: 标点符号 语言表达
分析: 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和句式。
解答: 此题答案为D
①处前面一句话的意思已经完结,且是平铺直叙的语气,所以可以排除使用逗号和感叹号,故B、C选项排除 ②处前面是“既没有……”,后面应该对应“也没有……”③处前文是说龙池桥的缺点,后文用转折词连接。
综合以上各点,应该选D。
点评: 综合运用排除法解答,从易到难,各个突破。
5.对第4题文段中画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把青石板磨得油光铮亮 B.青石板被磨得油光铮亮
C.脚步把青石板磨得油光铮亮 D.桥上的青石板磨得油光铮亮
考点: 句子的表达与运用
专题: 修改病句
分析: 常见病句的病因要相当熟悉,另外,此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
解答: 此题答案为D
结合上文,此句的主语显然是龙池桥,观察4个选项,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
点评: 修改病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到主-谓-宾。
6.对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A.反复运用“盼望着”表达了人们盼望春天早点来临的急切之情。
B.用“脚步”“脸红”“偷偷”等词语,把春天和春天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把“一切”比喻为“刚睡醒的样子”,写出春天刚到还朦胧迷茫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怜惜呵护之情。
D.用排比的形式写人在草地上做的各种活动,写出了人们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状态,表达了对春天给人们提供正能量的赞美之情。
考点: 修辞方法及作用
专题: 语段修辞方法
分析: 在把握朱自清《春》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修辞手法
解答: 此题答案为C
C选项中,“比喻”错误。文段第二段写春天的景色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切”拟人化。
点评: 注意区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7.对活动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月3日,在初三年级的篮球联赛中,争夺冠亚军的一班与二班实力相当,比分一直交替上升,双方拼到最后1秒才分出胜负,随着校队球星二班队长李大乐的超远三分球应声入网,比分定格在一班65:66二班,比赛以二班夺得冠军而结束。赛后两个班的学生都站在本班的立场上对比赛进行了评价,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A.一班甲:这场比赛二班以一分险胜,一班输得心悦诚服。
B.一班乙:这场比赛一班以一分惜败,应该说二班略胜一筹!
C.二班甲:这场比赛一班以一分惜败,一班不能不心悦诚服。
D.二班乙:这场比赛二班以一分险胜,可以说二班略胜一筹。
考点: 文章内容理解
专题: 段落评价
分析: 考查修饰的形容词的涵义和句式的表达。
解答: 此题答案为B
首先,题目要求是“赛后两个班的学生都站在本班的立场上”,所以应该是评价自己班的表现,故A、C项不对。
其次,D项既然前面说是“险胜”(以微弱的优势获胜。虽然胜利了,但是过程十分的惊险,并不是很顺利的取得胜利,而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后面就不能说是“略胜一筹”(指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B项是正确的评价,“惜败”指体育比赛中实力与对方相当或强于对方以相差很小的比分败给对方(含惋惜意)。
点评: 不同的词语运用的对象和语境均不相同,要仔细加以区分。
二、填空(10分)
8.用原文填空(8分)
延庆风光无限。你若在巍峨的海陀山上放眼妫川,桃花源那“ ① ”的美景就会映入眼帘;你若泛舟于晴暖春日的妫水湖中,就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畔,会被眼前“ ② ”的景象所陶醉;你若于“ ③ ”的深秋徘徊于莲花湖畔,即使遇不到心中的“所谓伊人”,也不会有像遭贬谪的柳宗元触景而生的“ ④ ”览物之情。
考点: 名句名篇
专题: 名句名篇默写
分析: 熟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蒹葭》《小石潭记》的内容,按题干要求进行默写。
解答: 此题答案为:
①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②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③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展开余下试题
④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点评: 此题需要注意理解诗词和文言文所写内容,并注意“蒹葭”“凄”“悄怆幽邃”等字的字形。
9.名著阅读(2分)
《水浒传》108名豪杰中有三对夫妻,请你任意写出六人中其中两个人的绰号或姓名(不分男女),他(她)们是 、 。
考点: 名著阅读
专题: 名著阅读
分析: 此题需要了解《水浒传》的内容,识记其中人物的绰号和姓名。
解答: 此题答案为:
小尉迟(孙新)、母大虫(顾大嫂),或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或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水浒传》中108单将的姓名和绰号。
三、阅读文言文《活版》,完成第10-12题。(共10分)
活 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唐人尚未盛为之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C.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以木为之者
D.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考点: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 文言虚词
分析: 熟记文言虚词的含义,再根据文中的具体语境加以选择。
解答: 此题答案为D
A项考查“为”。
“为”常见含义和用法有:
1.动词:(1)做。(2)成为。(3)担任。(4)是,算是。(5)通谓。可译为说。
2.介词:(1)表被动。(2)给,替。(3)向,对。(4)因为。
3.语气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唐人尚未盛为之”中“为”是动词,做。“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B项考察“以”。
“以”常见含义和用法有:
1.介词。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的“以”作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此处可译为“用来”。“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中的“以”作介词,表动作。
C项考察“之”。
“之”常见含义和用法有:
1、用作代词
2、用作助词
本选项前一句的“之”均用作代词,后一句用作助词。
D项考察“其”。
“其”常见含义和用法有:
1、代词
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等或省去。
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此选项中的“其”均作代词。
故本题选择D
点评: 注意积累“为”、“以”、“之”、“其”的含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
考点: 文言文文本内容理解
专题: 翻译句子
分析: 结合文本大意,注意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进行翻译。
解答: (1)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注意:“冒”,动词,覆盖。
“更”,相互交替。
“就”,动词,完成。
点评: 翻译时注意字字落实,语句通顺。
12.“活版印刷”的“活”都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考点: 文言文文本内容理解
专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
分析: 理解文章大意,根据题设找到关键语句,按照要求作答。
解答: 参考答案:排版灵活,印刷灵活,字模制造灵活,保存较久。
“......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等句可知活版印刷排版灵活。“......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活字印刷印刷灵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可知活字印刷的字模制造灵活,保存较久。
点评: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语句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命运的驱使》,完成第13-15题。(共18分)
命运的驱使
冯骥才
①文化大革命到来之前,我才20多岁。我决心把一生的时光,都溶进调色盘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鸟、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冥冥中一张张模糊而有生气的脸,把我牢牢地固定在画架前,再也没有想到与它分开。
②然而,1966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就像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于是,往日那些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美梦一般流散了。
③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演出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那时在海河边有个地方叫挂甲寺,经常会发现有投河自尽的人。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间捆着婴儿一同殉难的妇女。每当看到这些下狠心毁掉自己的人时,我的心都会颤栗,心想他们必有许多隐忍在心、难以抗拒的苦痛。于是我便不自觉地虚构起他们生前的故事。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万千感受也都自然而然地向虚构的故事中聚拥而来。开始,我只是把这些故事讲给至亲好友们听。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地点、社会背景全换成外国的,当做一个个旧的外国小说或电影故事。我以讲故事来排遣郁结心中的情感。
④一个夜晚,外边刮着冷风。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来。他不等我说什么,便一口气讲了他长长一段奇特的遭遇。我听着,流下泪,夹在手指间的烟卷灭了也不知道。他讲完了,忽然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问我:“你说,将来的人会不会知道咱们这种生活?这种处境?你说,现在有没有人把这些事写下来?可是那就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呀!不过,这对于将来的人该是多么有价值啊!”我们都沉默了。我俩都顺着他这番话思索下去……从此,我便产生了动笔写的念头。
⑤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尽管是片言只语,但是这片言只语要是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后来写得多了,我就把这些写好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作为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拿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出来……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天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
展开余下试题
⑥终于有一天,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火点着烧了。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沮丧。
⑦以后,我一旦有了抑制不住的写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有时写好了,轻轻读给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投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写了不能发表,又不能给任何人看,还收留不住,有什么用?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
⑧但是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我发现,我是有良心的,我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是悄悄地为祖国的将来做一点点事呀!这样,我便再不毁掉自己笔下的每一张纸了。我下了决心,我干我的——不管将来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遥远,不管路途中间会多么艰辛和寂寞,会有多大的阻碍,会出现怎样意外的变故。
⑨现在回想起来,这便是我走向文学之路最初的脚步了。
⑩那年我在滇南,那里的亚热带风情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顶、傣族人的竹楼、苗族妇女艳丽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榈、芭蕉、竹丛、雪花一样飘飞的木棉和蓝蓝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动不已。不知不觉又唤起我画画的欲望。我回到家,赶忙翻出搁放许久的纸笔墨砚,呆在屋里一连画了许多天,还拿出其中若干幅参加了美术展览。当时,一些朋友真怀疑我要重操旧业了。不,不,这仅仅像着了魔似的闹了一阵子而已。跟着,潜在心底的人物又开始浮现出来,日夜不宁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画具,抹净桌面,摆上一叠空白的稿纸……
⑪是啊,我之所以离开至今依然酷爱的绘画,中途易辙,改从写作生涯,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
13.文章中作者详细写出了自己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里最初走向文学之路时的写作经历及心路历程,阅读文章第⑤—⑧段,填写表格。(5分)
“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心路历程
偷偷写用心藏 ①
② 平静、茫然和沮丧
③ ④
留下稿子 ⑤
考点: 文本概括能力
专题: 现代文阅读
分析: 根据原文5-8段,找出4件事和相应的心路历程。
解答: 第5—8段主要讲述了四件事,分别分布在每一段中。这需要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心路历程是关于情感的分析,既可以根据原文找出相应语句,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提炼。
第5段,“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等语句点明了“我”当时是十分惶恐不安的。
第6段,主要讲述的是烧稿子。“我”的心情是十分甜蜜。
第7段,主要讲述的是随写随拍的例子。“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点明了“我”随写随烧的习惯。“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又可看出“我”的心理。此处写出了内心的压抑。
第8段,“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点出事件,并反映了“我”心情上的坚定、义无反顾。
答案要点:
①害怕、不安
②把保存的稿子烧毁了
③随写随毁稿子
④痛苦、绝望、愤懑
⑤坚定、义无反顾
点评: 分清文章的层次,找出四件事,再对事情进行归纳总结。
14.作者在第⑾段说:因为对“绘画”和“写作”认识不同而“中途易辙”,结合文章写出作者是怎样看待“绘画”和“写作”的。(6分)
答:
考点: 文本信息筛选归纳
专题: 现代文阅读
分析: 找11段相关语句及之前段落,结合文本,理解作者对“绘画”和“写作”关系的把握。
解答: 作者写道自己从绘画领域转到写作领域是在第11段。而这是最后一段,所以答案要根据前文或者整篇文章内容回答。
第11段中提及自己离开绘画而从事写作,“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这命运不仅是个人命运也是时代、国家、民族的命运。
由文章可知,作者原先从事绘画,并且绘画一直是作者热爱的世界。以绘画表现世界,然而“文革”却将往日那些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给打破了。正是由于绘画对世界景色的直接描摹给作者带来了灾难。
写作一方面是作者排遣自己内心忧愁的一种方式,即原先以小说中的影射表现自己内心情感和现实生活,同时另一方面是指它是充实自己的力量。
点评: 根据第11段内容,找上文相关语句作答。
15.结合作者受命运驱使两次被动或主动放弃绘画选择写作的经历,写出你对“这不但是个人的命 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答:
考点: 文章内容理解
专题: 现代文阅读
分析: 围绕作者对“文革”的复杂情感,结合作者受命运驱使两次放弃绘画、写作的经历作答。
解答: 在解答时,要注意紧扣文本,既要写出绘画梦因被动或者主动放弃的原因,也要写出命运的深层含义。
另外,也要注意语句的流畅通顺。
答案示例: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作者从事绘画的梦破灭了;看到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无辜人的含冤自杀,听到老朋友坎坷的经历,他们的悲苦刺痛了作者的心;这些人都是与作者同时代的人,他们的悲剧命运也就是祖国与民族的悲剧。出于要真实表现这段同时代人、祖国、民族悲剧历史的责任感,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点评: 理解文本内容,明确“命运”的深层含义作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18题。(共9分)
文段一:
酸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矿物质,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其钙含量与铁含量都比香蕉多了好几倍,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它还含有特别多的枸橼酸,能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确记载,“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止冷热痢疾、消肿解毒之功效,可治三十二种疾病。《神农本草》记载,“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肠,有收敛
上一篇:
(门头沟)2014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修改(修订完成)
下一篇:
高二年级语文双基检测一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延庆县2014”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