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16  2015-11-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6]
2015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卷
2015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 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分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yīng yǒng shàn zhàn,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zhuǎn wān mò jiǎo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谈笑风声  阻谒  微不足道  巧妙绝伦
B、 月明风清  健忘  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C、名副其实  瓦砾  丰功伟绩  穷愁僚倒
D、 富丽堂皇  制裁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所编辑的《虞初新志》。
C、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6、诗词填空 (每题1分,6分)
①《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
②《爱莲说》中写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     ,    。 
③《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④《春望》中感时恨别的诗句是 , 。
⑤《石壕吏》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9分)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漫画:

【资料二】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三】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浏览完整试题——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四】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1)阅读上述四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3分)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3年5月5日钱江晚报】燕子是一个20岁的重庆女孩,她的母亲李大姐在一家家政公司做清洁工。从燕子10岁起,母亲便像“跟昆虫”似的在她学校附近做清洁工、搬运工、卖早点、摆地摊等,这让年幼的燕子很苦恼。如果被大家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不会打扮、没有固定工作的临时工,岂不被同学笑话?因此,她总在同学面前刻意回避母亲。
一次,气温骤降,母亲怕住校的燕子受凉,背着被子坐了两个多小时车到学校看她。寒风中,看着寒酸的母亲,燕子不但没一丝感动,反而火冒三丈。为了不让同学看到妈妈,她粗暴地将母亲推到校门外,还让她“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
(1)针对这件事,很多人通过互联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也是众多的网友之一,你会发表怎样的评论?(2分)
答:
(2)看到这则报道后,老师萌生了将这一事件拍成微电影以警示学生的想法。如果请你担任编剧,需要设计一段燕子自我反省时的独白,你会怎么写?(不少于50字。2分)
答: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⑴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⑵行人:指送信的人。⑶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3分)
(二) 久而俱化(8分)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宋】 洪迈 《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 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三)阿长与《山海经》节选(8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3分)


1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分)


1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3分)


(四)刀 爱(13分)
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展开余下试题“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那有什么不好呢?”
“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乔叶作,有删改)
16.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2分)
儿时:
长大了:
17.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4分)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8.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2)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3分)
三、作文。(40分)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生活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00









4











200















2015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卷
:2、D 3、D 4、B 5、D 6、略 7、.(1)①过多使用手机,减少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甚至会疏远亲情,容易使人孤僻、封闭。
②过多使用手机,有害身体健康。
⑧不正确地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本题的三点也可以概括为:①减少了人们现实中交流沟通的机会.②疏远了亲情。⑧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共3分)
(2)答案开放。视是否言之成理、表达是否通顺,酌情计分。 (2分)
7、(1)答案开放,从母亲和燕子的角度谈皆可。视观点是否鲜明;是否言之成理、:表达是否通顺,酌情计分。 (2分)
(2)要点:①须有“自我反省”的内容。②须是独自(第一人称,心理活动),(满分2分。视是否体现“要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满足字数要求,酌情计分)
、8.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张籍《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 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张籍《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默认分类http://www.gkstk.com/article/。 “复恐”二字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10. (4分)⑴想到 ⑵安适愉快的样子 ⑶是 ⑷就(每空1分)
11.(2分)(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每句1分)
12.(3分)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
阿长与《山海经》(13分)
1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14、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1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16. 儿时:疑惑(不理解)(1分) 长大了:震撼(理解)(1分)
17.(1)“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1分)形象地写出了梨农们砍树时的细致、用心(认真),表达了梨农们对梨树深深的爱及期望。(1分) (2)“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深受震撼并明白了刀之伤原来就是刀之爱的心理。(1分)
18.(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树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枣树无怨无悔地承受(迎接、接受)刀的考验的场景。(1分) (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砍枣树时的解决、认真。(1分)
19.刀爱有两层含义:(1)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1分)(2)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1分)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1分)(或答:人生路上,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 (119.39.145.10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5年下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