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47  2016-01-0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7]
建阳高级中学2015级高一(下)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建阳高级中学2015级高一(下)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浏览完整试题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B.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66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所以游目骋怀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孰能讥之乎 吾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了也
B.扣舷而歌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引以为流觞曲水 余力尚足以入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与山间之明月
6.下列各句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何为其然也④仰观宇宙之大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⑦客有吹洞箫者⑧凌万顷之茫然⑨而今安在哉⑩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⑥/③⑤⑨/④⑦⑧/②⑩ B. ①⑥⑩ /②⑤/③⑨/④⑦⑧
C. ①⑦/②⑥/③④⑩/⑤⑧⑨ D. ①⑥⑩/②⑤⑦/③⑨/④⑧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活用情况相同的一向是( )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泣孤舟之嫠妇 B.顺流而东也
C.东望武昌 D.齐彭殇为妄作
(二)课内文言加点字(6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6分,每题1分)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_______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_______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_______
(4)悟言一室之内 悟:_______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 _______
(6)何可胜道也哉 道: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槐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①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采薪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②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③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记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 ①逄逄:páng páng 拟声词。②元微之: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 ③黄鲁直:即黄庭坚,欧阳修的朋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采薪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B.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采薪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C.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采薪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D.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采薪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仄:平
B.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恰好
C.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踵:脚跟
D.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 顾:然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作者一行从夷陵州府出发,先走陆路,再走水路,然后登山,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处于荒远偏僻之地的三游洞真面目。
B.三游洞以石取胜,洞犹如一座三室大房,有石如床;三游洞的石头能敲出如钟声、磬声、鼓声般的声音。
C.作者虽然写自己像虫鸟一样安适,但又通过抒写对僻陋处的山川胜景无人欣赏的感慨,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怀才未显之憾。
D.作者写了三游洞得名之由来,又叙述欧阳修、黄庭坚因贬官路过夷陵而游此洞,联想到自己和陈公,抒发了游览山水幸与不幸的感慨。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5分)

(2)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诗歌回答第13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3.(1)诗歌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个体生命短暂、渺小。(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和“ _________,_______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堪称“壮词”。
(3)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
(4)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母 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 地紧缩。
②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 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在饥饿缠绕的苦难岁月里母亲的勤劳、朴实与坚韧。
B.文中“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苦难也要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是文学保持生命力的根本。
C.文中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这与标题联系不紧,文章显得思路不够严谨,因此本文在驾驭材料,谋篇布局方面还有待商榷。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E.这篇散文与传统的叙写母亲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一样,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全文主要赞美了作者母亲的勤劳乐观和坚韧。
16.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请简要分析文章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分)


四、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8.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撷(xié) 忖(cǔn)量 岿然(kuī) 面面相觑(qù)
B.拮据(jǜ) 吮吸(yǔn) 信笺(qiān) 茕茕孑立(qióng)
C.炮制(páo) 剽悍(piáo) 优渥(wò) 鲜为人知(xiǎn)
D.痉挛(jìng) 商贾(jiǎ) 瘦削(xiāo) 摇曳生姿(yè)
1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中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博,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
B. 像一台机器 ,迂回于教室书馆食堂, 我们和知识苦恋, 有时对着脏衣服也嬉嬉哈哈,发泄淡淡的忧伤。
C.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D. 相信不曲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20.选择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她脱下披在肩膀上的衣服,站在镜子前边,为的是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 ( )一下自己。
②月月都得来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 )清偿的时日。
③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这点( )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相称的。
A.端详 延缓 淡泊
B.查看 延续 淡薄
C.端详 延续 淡薄
D.查看 延缓 淡泊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采飞扬令我自惭形秽,不禁热泪盈眶,我暗自发誓:不能再妄自菲薄了。
B.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的人,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
C.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D.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2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在游览赤鼻矶时,面对眼前之景,感慨万千,写下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B.古代中央官职中的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
C. 古代官吏初到任称“下车”;犯错了,请求皇帝饶恕性命称“乞骸骨”。
D.科举制度中,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个出色的雕塑家,他的手艺远近闻名。一天,一个雕像爱好者向他请教秘诀,雕像家毫不隐瞒地说:“没什么秘诀,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行了:一是把鼻子雕大一点,二是把眼睛雕小一点。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扩大。如果一开始鼻子就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
雕塑家的话告诉我们在进行雕塑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仔细想想为人处世,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和看法,写一篇的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建阳高级中学2015级高一(下)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这是秦的文教政策。
2.C 因果倒置
3.D 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66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4.C 5.D 6.B 7.B
(二)课内文言加点字(6分)
8.(1)帮助 (2思想情趣 (3)享有 (4)通“晤”,面对面 (5)攻占 (6) 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9.B (3分)
10.A(狭小) (3分)
11.C(“安适”有误。) (3分)
12. (1)那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挡在路中,于是就弯着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开阔的平地,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其、当、乃、穹、可”各1分) (5分)
(2) 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山川之美,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游玩。(“若、虽、穷、幽险、胜”各1分)(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3.(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迷人的春江美景图: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总写1分,分写景色2分)
(2)羁旅悲愁、垂老多病之叹、心系朝廷、苦无知音。(答对3点即得3分)
(五) 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句1分)
14.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5. C E(5分)(C文中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与母亲的形象相互映衬补充,这样写更全面的揭示了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让文章有了一种别样的厚重感。E这篇散文从传统类的叙写母亲及母子亲情之外拓开一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并且把这种感情上升为作者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崇拜,珍惜,尊重与热爱,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母性意识与生命意识。)
16、①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②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③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④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4 分。评分标准:分析和举例并重,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7、 (1)母亲勤劳能干,如:在艰难的岁月,母亲捶打野菜。
(2)母亲乐观开朗,如:在辛苦劳作时,母亲哼唱小曲。
(3)母亲坚韧顽强。如:在最绝望的时候,母亲安慰我:“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6 分。一点2 分,三点6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8.A
19.C
20.A
21. D ( A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建阳高级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