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讲话》,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儒家提出的理想虽然高远,但实践方法很朴素,既适合现实又可操作,较之墨家容易践行。 B. 儒家学说是中国培养君子的成功学理论,含有内修己身、外治家国的步骤和方法,以文化人。 C. 与佛家看破红尘、道家清净无为相比,儒家敢担当,弘毅远志,具有鲜明的济世功能和特征。 D. 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号召儒家弟子积极地服务社会,贡献自我。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儒家学说几经起落,颇多曲折,从一家学说发展成封建社会官方正统学说。 B. 儒家的“仁爱观”是有差别的爱,墨家“兼爱观”是无差别的爱,因而墨家理念更为高明,只是难以实现罢了。 C. 回顾中国历史,可发现一条规律: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用儒家思想。 D.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会自觉或被动地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来巩固或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自从受到“五四”时期西化思潮和批孔运动的冲击后,其在国人心目中就逐渐成了一种腐朽的学说。 B. 儒家推崇集体、担负家国,道家崇尚个体、超脱世外,但并不意味着儒家比道家在哲学上境界更高、影响更大。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针对“内修己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针对“外治家国”的。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吸收了儒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又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时 代需求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导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B.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C.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D.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尊称,“字”一般应该是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 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坐”:本义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后也指“因……犯罪”,文中即为此意。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5分) (2)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5分)
展开余下试题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②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8. 这首诗的颈联十分精妙,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9. 尾联中“愁看直北是长安”中的“愁”具体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孔子认为,一个国家不必担心贫困或人口少,他说:“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⑵宋•朱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孔子表达过类似意思 的句子是:“不曰坚乎, ;不曰白乎, 。” ⑶孔子和学生们谈论各自的志向,他说自己的志向是:“ , ,少 者怀之。” 第II卷 表达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衡哲——一个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 阎纯德 陈衡哲从小在家读书,没有上过小学,她的思想和才华是在家庭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大约五六岁时,每当舅舅回家省亲,陈衡哲总是天不亮便起身去看舅舅。舅舅在广东省城对欧美文化耳闻目睹,他的思想很新,很佩服西洋的科学和文化,更佩服那些到中国来的有着进步思想的美国女子。他把所看到的西洋医院、学校和各种近代文化生活情形讲给陈衡哲,最后一句话总是:“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子,你应该努力的去学习西洋的独立的女子。”当时的陈衡哲最易受感动,舅舅最后那句话,往往使她热泪盈眶。她问舅舅:“我怎样学方能像她们呢?”舅舅说:“进学校呀!……” 舅舅还对她说:“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陈衡哲回忆说:“这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的深刻!” 1918年,她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 1920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开放大学“女禁”,先打电话给陈衡哲,聘她为教授。这一年,她获硕士学位后,在新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5年9月,她的丈夫任叔永任四川大学校长,她也同去成都,任该校西洋史教授。 在大学任教期间,陈衡哲曾针对中国当时存在的妇女问题,写了许多文章,从不同方面谈及妇女与政治、社会、家庭和子女教育的问题。在四川大学的时候,她发现有不少女学生是官僚、财阀们的姨太太。这使她心头萌发了对四川当局的强烈不满,也更同情那些深受蹂躏、压迫的女性。她在《新新新闻》上发表了一篇揭露四川问题的文章,说做姨太太是女性的耻辱,也是大学教育的破产,号召妇女要争取独立自主。在那个时代,正义和真理总是不幸的。她的文章一经发表,便遭受到四川黑暗势力的围攻,他们用“侮辱四川妇女界”的帽子压她,并要把她“驱逐出境”。最后,陈衡哲怀着满腔的激愤离开四川,回到北平。 有人说,陈衡哲自幼富有男子气,直言快语,豪爽不羁。关于她的性格,她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有些行为,好像是矛盾的,譬如说:喜欢写文章,而怕毛笔字;颇喜饮酒,而最不想干杯;勇于改过,而对原则却不愿牺牲;喜欢朋友,却厌恶应酬。” 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作品并不丰富,只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西风》及《衡哲散文集》,英文著作几册及其他小册子。 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社会科学著作《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艺复兴史》等。 陈衡哲以白话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家之一。当文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小说的作家最先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女作家。” 实际上,她发表白话小说,比鲁迅还早一年。 陈衡哲的创作,基本上不以热烈的感情作渲染,而是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情感,她的作品不是自叙传,没有出现旧时代多愁善感的女性的形象,而是取材于广泛的人间,客观地描写一切事物。同时代作家贺玉波评论说:“她的作品是相当成功的,那就是能够利用自然界的景物,写成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并且能够利用难于解决的问题,作成问题小说。从这两点我们可以得知她对于西洋文学是极有心得的。” 对于她的小说,陈敬之也说:“她是一个在技巧上能舍弃第一人称而改用第三人称来描写的女作家,尽管在创作上和其他一般女作家一样,仍然有赖于她的那一股炽烈的感情作为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但她与一般女作家有所不同者,就是她却能进一步地把这一股炽烈的感情,透过严肃的理智,冷静而客观地描写社会和反映人生。所以她不仅能够从各方面找寻写作题材,而不必以身边人物和身边琐事为限;而且还能够以卓越的意境,华丽的词藻,运用她的类似象征派的手法与接近理想主义的作风,借以表现她在文艺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中国新文学已经跋涉了七十多年。如果我们要建立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这纪念碑上,一定要写下这个曾被人们遗忘的名字——陈衡哲! (节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文章前半部分绕开陈衡哲在文学上的贡献而叙述其他内容,可以让读者对她有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也为下文写其创作特点作铺垫。 B. 陈衡哲幼年在家读书,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尤其是舅舅的教导和鼓励,使陈衡哲抛弃了不喜欢上学的念头,激发出奋发向学之志。 C. 留美期间,陈衡哲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大学深造。1920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立即回国任北大教授。 D. 陈衡哲在任北大、川大教授期间,为争取妇女的独立自主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但惨遭黑暗势力的镇压,最终被“驱逐出境”。 E. 文章最后一段收束全文,作者将浓郁的情感融入简洁的文字中,再次肯定陈衡哲为中国新文学史所做的巨大贡献,升华主题。 ⑵请结合前四段内容简要分析陈衡哲是个什么样的人。(6分) ⑶作者为什么认为陈衡哲是“一个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⑷“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死伤惨重,真是祸起萧墙。 B. 古人有言,一傅众咻,终归无效,故欲成大器者,必寻佳处,以便专而攻之,耳根清静,身无杂扰,心境澄澈。 C. 默哀结束后,藏族自治州许多干部说:“逝者如斯,活着的人应化悲痛为力量,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搞好灾后重建。” D. 八路军在阻击敌人时打了个大胜仗,村里的老百姓兴高采烈,他们扶老携幼,拥到村口,箪食瓢饮,夹道欢迎八路军战士胜利归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两会”期间,收入分配、食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住房等民生热点 问题成为媒体、报刊和网络热切关注的焦点。 B. 一座有历史、有记忆的城市,总会让人对它心生敬仰、梦生依恋。襄城县便是如此,这里,横卧着一座承载着2000多年厚重历史的古城墙。 C. 电视剧《花千骨》里的“杀阡陌”是一个桀骜不驯、破坏力极大却率直坦诚的人,观众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浓厚的兴趣。
展开余下试题D. 在2016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中,中国男队和女队都是在八场一盘未输,全部以3 :0战胜对手,毫无悬念地夺冠。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原始儒家的“仁”包含着人道精神, , 。 , , , 。正是以这种交往企求为导向,孔子把广交朋友看成人生最大的快乐,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忠恕”一词本身就寄怀着与人为善的交往企求 ②提倡以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友好交往 ③就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首先是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与和善为前提的 ④但他强调“忠恕” ⑤孔子在《论语》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与人为善”的字眼 ⑥他们从这种人道精神出发 A. ②⑤④①⑥③ B. ⑥②③⑤④① C. ②③⑥⑤④① D. ⑥②⑤④③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 ① ,被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有不少隐者,② 。对别人的不理解,③ ,但绝不动摇。 ① ② ③ 16.下图是2016荆门国际马拉松赛徽标设计一等奖作品,请仔细观察徽标内容,结合注解,说明徽标的构图及寓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