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01  2016-05-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1]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命题人:侯艳芬 审核人:周丹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zhí jìng jiŏng tán yù wěi zhù xiăng
A.踯躅 松径 玉扃 玉箪秋 B.神妪 逶迤 玉箸 饷春耕
quē qiān hú liăo qiăo hào cháo pŭ
C.城阙 纤尘 几斛 燎沉香 D.悄然 皓腕 朝槿 芙蓉浦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霹雳 渔樵 瓜州渡 出师未捷 B.筹缪 萧琐 绣罗襦 雕栏玉砌
C.文身 春霄 捣衣砧 钟鼓馔玉 D.凝睇 须臾 漫寂寥 豆蔻词工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迷花倚石忽已暝(天亮) ②算而今重到须惊(料想、估计)③薄帷鉴明月(照)
④可怜光彩生门户(值得怜惜)⑤人事音书漫寂寥(徒然) ⑥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
⑦大漠穷秋塞草腓(枯萎) ⑧两朝开济老臣心(救助) ⑨危樯独夜舟(危险)
⑩岁暮阴阳催短景(通“影”,影子)
A.①③⑤⑧⑩ B.②④⑤⑥⑦ C.②⑤⑦⑨⑩ D.②③⑤⑦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去年六月以来,国际油价跌势凶猛,一路势如破竹,截至今年1月,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46.39美元,创下史上首次“十三连跌”。
B.新农村建设、新民居规划,应该全盘考虑大街小巷的“高度”平衡;而邻里之间,也要换位思考,切莫只图自己舒服,甚至以邻为壑。
C.在师兄的引荐下,我与张教授缘悭一面,教授为我专业发展上遇到的困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
D.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杨柳依依;在这大好春光中,他却安之若素,捧着心爱的《红楼梦》,细细咀嚼。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业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面对法院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 。
②面对被碾压的小悦悦,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 ,只有热心的捡破烂大妈挺身而出。
③珠海水湾路酒吧街噪音超标,扰乱民众生活,市民对此多次反映;但珠海市环局 。
A.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漠然置之 B.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C.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D.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B.近日,中央要求加大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人们称,此举有助于遏制日趋严重的腐败现象,有助于改善官民关系。
C.设立“卓越教学奖”旨在表彰那些师德高尚、教学卓越、学术杰出的一线教师,使长期从事学科教学的辛勤的优秀教师的劳动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尊重。
D.该书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既秉持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有充满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浏览完整试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_______________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象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毋庸讳言,今天我们处于一个整体高度物质化的大环境之中。社会上到处弥漫着浓厚的物质雾霾,压抑得让人喘气都不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肯定不是孩子病了,而是我们的社会病了。
①这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广告、影视剧、新闻报道上看得出
②就连我们这些有自主判断力、自制力和抵制力的大人也难以抗拒
③孩子不幸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中,让他们“出淤泥而不染”,难度可想而知 
④所以,当孩子们率真地说自己的理想是当大官、土豪时,老师不必“惊呆了”
⑤因为不要说没有自主判断力、自制力和抵制力的年幼的小学生无法不被侵染 
⑥也可以从亲朋好友之间的利益纷争与情感纠葛中看得出
A.①⑥④⑤②③ B.①⑥③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③⑥①⑤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
①绘画成熟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从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看,绘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古代的文化,从商周以来,不知经过多少次毁灭性的破坏,使后世无法看到。古代的绘画十分脆弱。一种是画在墙上,以为墙是结实的,但随着墙的毁坏,画也没有了。画在帛上的也不延年。唐宋人没见过古代的绘画,只看过武梁祠画像,根据这些推测判断汉朝绘画,以为汉朝绘画就是这样的。近代发现了汉朝墓壁里的壁画,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观,觉得从前的推测是错的。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画,使人看到出丧幡上的帛画,精致极了,比武梁祠的画不知高出多少倍。人们看到马王堆的帛画,无不惊诧变色,这才知道古代绘画水平已达到什么地步。我们应该以这(西汉初年)作为起点,往上推溯商周绘画应该有什么样的成就。看到了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以后,有人说,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
②唐以前和唐人的好画,多画在墙壁上,大多数已随着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幸亏西北有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首先是敦煌,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宝贵的材料。敦煌许多画在绸帛上的画被外国人掠夺走了,国内流传下来的只是一部分。现在西北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即使是零块,都是非常精美的。这些东西的保存,对今天探讨古代绘画的源流有很大的作用。现在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画算是唐代或唐以前的呢?有。但这些画事实上都是经过第二手摹下来的,很少有真正的唐朝人直接画了留下来的。即使画稿、形象是某名家的作品,但画上的墨迹也不是作者本人的。古代没有别的办法,幸亏摹下副本,否则今天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③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一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元朝才多有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这如同戏剧底本由舞台到案头一样。原来剧本是舞台唱的,实用的,后来成为文人创作后摆在案头欣赏,并不是在舞台上演的,有许多只能在案头看,是舞台上唱不了的。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哪是墙壁上的画,哪是案头上的画,这样才能探索宋元以来的画派、画风。
④墙壁上的画,实际上和装饰画是一派。文人案头画是一派,对这一派也有许多争论,但它也有它的新趣味,不能一笔抹杀。这种风格的影响有几百年。宋朝已经开始了,如苏东坡喜欢随便画点竹子,画树,画块石头。现在还有一件真迹,树画一个圈儿,底下是石头。按照画家的要求,这画画得非常外行。米芾画的《珊瑚笔架图》,笔道七扭八歪:这是文人游戏的笔墨。到了元朝才逐渐出现精美的文人画,影响一直到现在。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0.对于“古代绘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考古发掘成果说明,我们所估计的绘画成熟的时代早了,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文化经过了严重的破坏。
B.古代画在墙上与帛上的画,因其载体的脆弱易毁,很多没能得以长时间保存,这也导致后人产生了一些误解。
C.唐宋人据其所看到的武梁祠画像来推测汉代的绘画情况,认为两者一样,这种看法与汉代绘画的实际不符。
D.唐宋人低估了汉代的画的水平。汉朝墓壁里的壁画、马王堆的帛画,说明古代绘画已到相当高的水准。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北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得以留存,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这是我们的莫大幸运。
B.研究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赖于西北出士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尽管这些绢画只是一些零块。
C.真正的唐朝人画的留下来的已很少,现在流传下来的,即使画稿是某名家的,画上的墨迹也不是其本人的。
D.古代二手描摹下来的古画副本水平很高,其绘画水平已非常接近原画,藉此我们可以一睹原画风采。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人所画的室内装饰画,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但真正精美的文人画,却是在元朝才出现且一直影响到后代的。
B.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元朝才多有作为案头玩赏之物的卷册小品,这就像戏剧底本由舞台到案头一样,原本在舞台上唱的剧本,后来有许多却只能在案头看。
C.文人案头画和墙壁上的画一样,有它的新趣味,其风格的影响有几百年,从宋朝就已开始了,不能一笔抹杀。


展开余下试题D.苏轼画的竹子、树,米芾画的《珊瑚笔架图》,都不真正符合画家的要求,作画态度不很严肃,画也不精美。
三.古诗文阅读(计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郡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 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即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B.《诗》《书》即《诗经》和《尚书》,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被儒家奉为经典并用作教学的“六经”中的两种,其余四种为《礼》《乐》《易》《春秋》。
C.古人对死有不同的称呼,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因此文中对昭帝的死曰“崩”。
D.潢池即积水塘。“弄兵潢池”指在积水塘里玩弄兵器,这是旧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形容起义者无能,也指发动兵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在朝堂内外他敢于直言,以至昌邑王和国人都畏惧他。
B.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
C.昌邑王刘贺曾长期和养马驾车、宰杀牲畜的奴仆一起饮酒作乐,并且赏赐无度。为此,龚遂哭着爬行去见昌邑王,并用胶西王无道而亡的事去规劝。
D.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以身作则,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卷Ⅱ(非选择题 共54分)
16.文言文翻译(10分)
(1)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5分)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7.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8.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蕴含的道理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概括了曹操在赤壁大战前自信豪迈的英雄气概。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计2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0分)
特立独行潘光旦
①潘光旦这个人,在冰心眼里,“是男子中理智、感情保持得最平衡的一个”;梁实秋也很欣赏他,说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学贯中西,头脑清晰,有独立见解,国文根底好”;入室弟子费孝通对恩师更是叹服:“他的性格是俗言所谓牛皮筋,是屈不折,拉不断,柔中之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他们的话,无论是点还是面,都令人信服。总的来说,潘光旦一生涉猎广博,在社会思想史、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是上个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一位光彩照人的泰斗。
②潘光旦性格活跃,喜好运动。早年在清华学校念书时,迷上了跳高。一次跳高时,他纵身越过横竿,由于右脚用力过猛,着地后挫伤了膝盖。虽然极度疼痛,他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处感染了结核杆菌,不锯掉右腿就会危及生命,最后只好截肢。潘光旦在家休养了整整一年,也挺过了人生最昏暗的日子。之后,他从未将自己和“残废”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勉励自己说:“正常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③起初,潘光旦装过假腿,但麻烦太多,就干脆架拐代步。虽是独腿,但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相反,他坚持不懈地练习架拐走路,到后来行动敏捷,如常人一般。周末郊游散步,几乎从不缺席。此外,他还经常和朋友一起进行野外调查。在一张校友调查表的“爱好”栏里,他填的是旅行。
④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留学时,潘光旦拄着拐杖去上课。回国后潘光旦主要从事教学工作。这一时期,潘光旦还经常拄着单拐打篮球,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令众师生感佩不已。潘光旦一度将自己的书房定名为“胜残补阙斋”。顾名思义,“胜残”就是要战胜残疾,“补阙”就是要弥补缺陷。好友闻一多特意为他篆刻了一方“胜残补阙斋藏”的印章,以示道义上的支持和才智上的赞许。事实证明,潘光旦说到也做到了。


展开余下试题⑤潘光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家,除了天资出众、勤奋过人之外,与他实事求是、独树一帜的治学态度也是密不可分的。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写出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为了检验结论,潘光旦找机会去了两湖,在凤凰、恩施等地实地调查。土家人居住的地区到处是崇山峻岭,在崎岖山路中跋涉,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都非常艰苦,潘光旦却毫无怨言。他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拄着拐杖,历时65天,走访了18个县市,行程1.4万公里,作了几十次个人访谈,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中央有关部门根据潘光旦的报告,正式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民族。
⑥生活中的潘光旦具备“温、良、恭、俭、让”等诸多传统美德,但他不会畏首畏尾,不会明哲保身,不会趋利避害。该讲的话他敢讲,想做的事他就做,他的分寸感与世俗的分寸感并不是针针吻合。甚至可以说,潘光旦是个性情中人。1921年,清华辛酉级和壬戌级学生支持京城八校教员索薪,举行“同情罢考”,潘光旦便是一个积极分子。事后,清华校方勒令罢考学生一律上交“悔过书”,别人屈服了,潘光旦却坚决不写,宁愿为此丧失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光华学校教书时,潘光旦的同事罗隆基因在校外发表言论过多,学校当局要撤去罗的职务。潘光旦对此极为不满,强烈抗议光华大学校长的擅权恣肆,并愤然辞去了文学院院长的职务。
⑦在国民党最腐败的时代,潘光旦也严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爱校如家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光旦,想让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潘光旦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14年后,潘光旦又接到同类托请。时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沈钧儒,转托高教会对清华指令办理其孙旁听事宜,潘光旦认为这是“违例之举”,“于法绝对不妥”,并细数种种“不利”。其实,当时潘光旦已经不负责清华教务,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维护清华的制度,并且说服当事人,也不顾虑因此开罪于人。
⑧潘光旦的嘴上常叼一支竹根大烟斗,斗腹上的铭文是:“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智于通。”这十二字,是潘光旦的自勉,也是他为人的传神写照!
(选自《学习博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开篇用冰心、梁实秋、费孝通等人的评价语言,一方面表现了潘光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语言高度概括出潘光旦的品格特征。
B.潘光旦是一位特别爱运动的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迷上了跳高,后因此事而截肢,但他仍坚持运动,比如留学回国当教师后经常拄着单拐打篮球。
C.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D.潘光旦没有把自己看成残疾人,也没有因为自己截肢而自卑、气馁,他努力练习架拐走路,与正常人一起散步,最终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喜爱旅游的人。
E.材料以潘光旦竹烟斗上的铭文“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智于通”为结尾,不仅有用竹的高洁来赞扬潘光旦的味道,而且很形象地表达了潘光旦一生的品格追求。
(2)作者在传记中介绍潘光旦锯掉右腿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3)材料是怎样表现潘光旦不畏首畏尾坚持原则的?试结合材料概括。(5分)
(4)潘光旦是文化界的一位泰斗,材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潘光旦的残疾和做事的不畏首畏尾,而对潘光旦的学术研究却写得很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7分)
2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①情景一:在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时,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的一位学生去看望五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李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_________
2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跳蚤市集”兴起的原因。(4分)
几乎每个周末,各类跳蚤市集都会出现在沪上的各个角落。市集上的物品琳琅满目,对于生活并不富裕的都市蚁族而言,充满便宜二手用品的跳蚤市集简直就是天堂。跳蚤市集之所以走红,还远不在于其售卖的商品本身,而在于其传递的生活方式:珍惜旧物的“二手精神”,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珍视。中国其实早有集市的传统,跳蚤集市再度兴起背后体现了身处“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的现代都市人,对于交流以及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亲切氛围的渴望。另外,“二手文化”蕴含的环保理念是抵御消费至上主义的一剂良药。跳蚤市集本身是一种物尽其用的反消费主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朋友圈被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屏,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动人,能激起人无尽的向往。“……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两句话流传很广,仔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对此,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C】A玉扃(jiōng)玉箪秋(diàn) B逶迤(wēi)C城阙(què)纤尘(xiān)燎沉香(liáo)D朝槿(zhāo)
2.答案【B】 A瓜洲渡B绸缪、萧索C春宵D 全对
3.答案【D】①天黑④可爱⑥依据⑨高高的⑩日光
4.答案【B】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以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以邻为壑:比喻把灾难推给别人。缘悭一面:缺少一面之缘。安之若素:遇到不顺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5.答案【C】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强调不理睬。漠然置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在意,强调态度冷漠。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6.答案【D】A偷换主语,可在“被”前加“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唐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