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955 2016-05-11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5]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单元测试(四)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忌讳(huì) 哂笑(xī) 迤西(yǐ) 龙吟凤哕(huì)
B.苋菜(xiàn) 璀璨(càn) 咀嚼(jué) 穷形尽相(xiāng)
C.招徕(lái) 蹊跷(qī) 端倪(ní) 未雨绸缪(móu)
D.发蔫(niān) 露馅(lòu) 模样(mú) 饮鸩止渴(ji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逢场作戏 引经据典 莫名其妙 顾名思意
B.一马当先 油嘴滑舌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C.大名鼎鼎 合辙押韵 若无奇事 如法炮制
D.悠优自在 随机应变 兴高采烈 天衣无缝
3.(济南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4.指出下列语句出自哪些人之口,体现了他们什么特点。(3分)
(1)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
那简直是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吆喝》一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
B.“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已成年;“豆蔻”是指十七
八岁的姑娘。
C.“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
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这里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囊萤映雪”讲的是晋朝车胤和孙康刻苦读书的故事。
6.下面四句诗,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3分)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7.名著阅读。(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2分)
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
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
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上面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_》,尼摩船长的话表明他们已经摆脱困境,他们
遇到的这个困境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8分)
“松树顶上鹧鸪鸣,松树底下好谈情。老妹有情应一句,省得阿哥满岭寻。”“劝
妹老成要在家,莫去上家过下家,上家有个二流子,下家有个懒西妈①,学坏身子害自
家②。”在“首届客家山歌节”的舞台上,68岁的“山歌王”倾情放歌。
【注释】 ①懒西妈:懒惰的女人。②自家:自己。
(1)得知你是“到民间采风去”的组织者后,文化程度不高的“山歌王”请你把他唱的
山歌特点总结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首届客家山歌节”的志愿者,你深切感受到了客家山歌的价值与意义,你和
同学们决定在网上发起一个“鹧鸪计划”,发动大家对如何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献计
献策。现请你先拟出三条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具体情境,补充句子。(2分)
听完演唱,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的客家籍归侨黄老先生紧紧地握住“山歌王”的
手,激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那远去的吆喝声
孙德国
一个秋日的午后,风无情地撕扯着路边杨树的树叶,树下一地金黄。
我正坐在窗边的办公桌前翻阅卷宗,突然从窗外飘来一声悠长的吆喝声:“磨剪子来戗菜刀……”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但听起来却是那么熟悉亲切!我急忙站起身探头向窗外望去,儿时飘荡在农村的吆喝声顿时在脑海中响了起来……
那时农村集市稀少,农户中缺少的物品大多是从走街串巷的小贩那里换来的。小贩们一般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大街上一叉腰,脖子上搭一条毛巾,扬起脖子大喊起来,那声音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孩童们只要听到大街上的吆喝声,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不约而同地从各自家中窜出来,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
记得有个卖油条的老人,他衣衫黑亮,骑着一辆加重的自行车,车后封着一个红荆条编成的筐,筐里装满了油条。只听他在大街上吆喝一声:“卖果子哩!”声音不高,但极具穿透力。孩童们闻讯便从家中窜出来,跟在老人身后,盯着筐中的油条,贪婪地吮吸着油条飘出的香味儿。要是看到谁家用麦子换油条吃,准会羡慕地回家向父母报告。看到老人卖完油条后用沾油的手往头发上一抹,头发打着绺,油光锃亮。老人从村东走到村西,孩子们也默默地从村东跟到村西,直到老人跨上自行车,渐行渐远,才怅然若失地各自回家。
最萦绕心间的还是那卖货郎的吆喝声。卖货郎手推一辆小推车,上面用铁丝缠绕成网状的笼子,笼子里面放着针头线脑,大碗里盛着孩子们最喜欢吃的糖稀(用玉米熬成的很黏的糖),笼子外则挂着五颜六色的欢喜团(一种用糖粘成的大米球),着实惹人眼馋。货郎把小推车放下,手中拿一面拨浪鼓,极有韵味地一摇,然后亮开嗓门,“洋火洋线,针头线脑,拿烂鞋来换糖稀来……”
婶子大娘们听到吆喝声,应声而出,一边拉着家长里短,一边围着货郎挑火柴和五颜六色的针线。孩子们则直勾勾地盯着货郎车上悬挂着的欢喜团和货笼子里的糖稀。有的小伙伴终于禁不住诱惑,拔腿跑回家中,向父母要只穿破的露脚指头的布鞋,怯生生地递到货郎手中。货郎就会用细细的两截高粱秸秆伸进糖稀碗中快速搅拌,眨眼间一团发红的糖稀递了过来。换来糖稀的小伙伴骄傲地咧着嘴舔着糖稀,就像“皇帝”一般,有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如发号施令,其他小伙伴此时都会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因为表现好了可以得到“皇帝”的奖赏——舔一口糖稀。也有的只能在一边眼巴巴地望着,随着“皇帝”嘴巴的蠕动,跟着一口一口地咽口水。
“刁钻”一点儿的小伙伴,则施出“诡计”,用家中的小画书来换取糖稀。一幕讨价还价的情景剧上演了。
“让我舔一口,我让你看小画书行吗?”
“什么小画书?”
“《地雷战》,可好看了,八路军用粑粑雷把鬼子炸得屁滚尿流!”
“好吧,就一小口!”
……
那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像跳动的音符,给乡村的大人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为匮乏的年代,那质朴的吆喝声能熨帖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梦想。
(选自《滨州日报》2013年12月06日)
9.文章描写的是儿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吆喝声,其总的特征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孩童们只要听到大街上的吆喝声,为什么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把句子“不约而同地从各自家中窜出来,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
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中的“窜”改成“跑”,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
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那断垣残壁留下的厚重,听那亘古传来如烟如雾的吟唱。
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这些斑驳的城垣深处,飞檐门落之间一定有着久远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恩或怨。那些事呢?那些人呢?而今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无从追寻也无从考究了,湮灭在一巷烟雨中。
城门洞是一个流浪歌手聚集的地方,不知这些歌手来自何方,也不知姓甚名谁,坐在石板凳上,简单的行李,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吉他盒打开放在地上,那里面有游人扔下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个或几个,男人或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弹奏着忧伤的曲调,和着洞子里的回声,不在乎游人的眼光,不在乎有多少听众,只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的歌谣,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远的歌声中,是泪水打湿的漂泊。
城楼旁有一个古老的宅子,推开老宅子厚重的木门,就推开了一段久远的往事。威猛的石狮,气派的大门,正殿,戏台,天井,天池,回廊,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漫长流年,悠悠远去,宅子几经易主,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它当初作为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朋友造访,寿宴大开,拜祖祭先,擂鼓声声,戏子长袖挥舞,唱词悠悠回荡。时光轻飘飘地带走人的生命,带走那些别去经世的往昔,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展开余下试题
再往前行,古巷在一江沱水中延伸,尽头处是听涛山下,这里长眠着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大师。墓前芳草萋萋,朵朵素华无语。多少年前先生远离故乡在外漂泊,一生颠沛流离,最终叶落归根,魂回故土。是凤凰养育了先生,是先生把凤凰带给了世界。
古巷的门前,经常有老者放一张竹椅,或抽一袋旱烟,或喝一壶老茶,或拿着一件衣裳走针穿线,或带着小孩戏耍,面容平和,慈祥安宁,用微笑面对过往的行人。那是经历岁月留下来的闲时,那是沧桑之后的平静,悠悠然然,与世无争,这是古巷一道最为温馨的风景。
古巷的石板路留下多少脚印,只怕无人能计。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来回穿梭。那蹦蹦跳跳的小孩,你是放学回家吗?那打着碎花伞的长发女子,你轻移莲步,为何脸上泪水涟涟,是不是刚刚触动了春愁,经历了离伤?那蹬着送煤车的汉子,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为何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是不是又给老婆孩子赚取了一些钞票?那互相搀扶着的老伴,你们缓缓而行,笑意融融,是在雨巷中散步,重演一回爱情的浪漫吗?这些脚印磨亮了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雨中的古巷,是谁吹响了短笛,笛声悠悠扬扬回荡在长长的古巷,远去,远去。
(选自散文网,作者飘如尘烟,有改动)
13.为什么最好是在飘雨的季节,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味语言。(4分)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用词、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远的歌声中,
是泪水打湿的漂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时间、空间、艺术、人们的生活等角度,说说“古巷深深深几许”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思考:今年暑假如果你来到沈从文墓前凭吊,会有哪
些思古幽情?请简要表述,80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 据《人民日报》报道,“游凤凰古城的免票时代就要终结了!”
湖南省凤凰县日前对外公布,从4月10日起,对现有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调整,
变“免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这意味着今后游客进入凤凰古城多了一
道148元的“门槛”。
(来源:《法制晚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盐城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是一种必然结果。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7.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六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20.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月是故乡明”,熟悉的乡音、诱人的特色美食还有那浓浓的乡情……请以“家乡
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我们都需要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
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当然,也许正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
许,是你满架的好书,是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
鹿”;或许,你沉入音乐之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
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时,可以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
③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解析:B项用词不当,应删去“和培养”;C项不合逻辑,“劝阻”和“戒烟”
不能连用,应将“劝阻”改为“支持”或“戒烟”改为“吸烟”;D项缺主语,应
删去“随着”或“使得”。)
4. (1)海张五;表现了他的狂妄自大。(2)琦君的母亲;表现出她的勤劳、做事认真。
(3)萧乾;表现了他的耿直、爱国。
5. B
6. A
7. (1)海底两万里 冰山封路(意对即可) (2)构思巧妙、情节生动;科学与幻想巧妙结
合;凡尔纳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
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8. (1)①幽默(或:风趣、浪漫)。②口语化,通俗易懂,易记。③押韵,朗朗上口。
④贴近生活实际。⑤有教育、劝诫意义。⑥体现客家语言特点,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⑦运用比兴手法。(任意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①收集客家山歌(拜访民间老艺人、
整理有关资料等)。②将相关资料刻录成光碟,便于学习和保存。③将客家山歌编入
乡土教材。④举办客家山歌培训班。⑤多开展“客家山歌大家唱”活动。⑥在学校
开设“客家山歌兴趣小组”。 ⑦通过电视、活动、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⑧政
府、企业、个人赞助和扶持老艺人带徒弟。⑨开设客家山歌讲座。(任意答出三点即
可。言之有理即可)(3)示例一:在我漂泊的日子里,耳边时时刻刻都萦绕着家乡的山
歌,谢谢你让我圆了思乡梦。示例二:老乡啊,听了你的山歌,我才感到我真正回
到家了!(要扣紧思乡、山歌作答)
9. 声音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质朴,响亮。
10. 因为那时的物质匮乏,只有小贩们来了,孩子们才能品尝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所
以听到小贩的吆喝声,孩子们就无比兴奋。
11. 不好。虽然“窜”有跑的意思,但是“跑”表现不出孩子们听到小贩吆喝声时无比
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12. 示例:“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这一细节
描写,逼真地表现出孩子们被货物深深吸引,眼馋的情态。
13. ①因为烟雨萦绕下的古巷有一种恍如梦境的感觉;②因为烟雨中流浪歌手的歌声更
加忧伤;③因为久远的故事、厚重的过往都在烟雨中湮灭;④因为烟雨中更能让磨
亮了的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
14. (1)厚重,一是指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虽然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二是指一品
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等。(2)①前一分句,用叹息、忧伤、乡愁三词,逐层加深
地写出了流浪歌手歌声的情感内涵;②“歌声飘啊飘”一句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
出歌声里忧伤的悠远和连绵;③后一分句,用“打湿”一词把“漂泊”形象化具体
化,形象地表现出流浪歌手忧伤的原因。(能分析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15. ①从空间上看,古巷转角望不到尽头;②从时间上看,古巷中有温馨的久远;③从
艺术的角度看,古巷有悠扬的歌声,厚重的过往——城门洞、古老的繁华的大宅子,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坟墓等;④从人们的生活看,古巷中有沧桑之后的平静,有悠然
无争的温馨风景,有普通人们生活的脚印。
16. 示例:①沈从文先生太伟大了,是他的小说《边城》让凤凰古城名扬天下;沈从文
先生对凤凰古城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要学习他,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爱护
家乡,要苦练本领,尽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②幽幽古巷,确实名不虚传,
烟雨中漫游能感受到凤凰的独特韵味。凤凰古城确实是一首润在骨子里的诗,一首
回味无穷的诗。不过,这样的感受有可能被现实所消融,但愿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
名来到凤凰。③如何继承古城的文化,如何开发凤凰古城,如何保护古城,如何发
展经济,如何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这是应该摆在凤凰古城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也是摆在每一个游客面前的问题。
17. 具体点出题目中“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
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
铺垫。
18.
上一篇: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下一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八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