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41 2016-05-1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1]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18届)语文试题
说明: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类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B.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D.“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B.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C.“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D.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B.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C.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D.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C.“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B.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C.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赠俊公道人
【南朝】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8.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5分)
9.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她以双耳听乾坤
吴晓都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学系。她不是个多产的作家,25年来只写过5本书。她的作品主要是纪实文学,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充满了人性的悲悯。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学先师阿达莫维奇是苏联时代的著名作家、学者,他的小说将纪实性与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的历史原貌,他的作品风格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作家创作纪实文学起了引领作用。白俄罗斯评论家在评论斯维特兰娜等后起的白俄罗斯作家的创作时说“他们都来自阿达莫维奇”,阿列克谢耶维奇正是这些后起之秀中的成就突出者。
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30年代的“清洗”与肃反扩大化的历史题材进入白俄罗斯作家的视线,原来占据主流的苏式现实主义写作式微,而“去苏联化”的文学创作思潮盛行开来,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创作崛起时期遭遇的正是这样的时代。她的作品太多是苏联晚期与后苏联时代社会乱象、生活苦痛与心理情绪的形象记录。
早在1984年,在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前夕,实力不俗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一部内容别致的纪实型战争小说《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登上苏联文学的中心舞台。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回顾那场长达4年的战争苦难,作者完全以普通女性的身份来叙述前人没有讲述的战争体验,彰显、深化、延展了俄国与苏联文学悠久的人道主义创作传统。作为一个和平时代的作家和媒体人,她将编年体式的记录聚焦点,主要投射在妇女与孩童这些战时受难的更脆弱的生命体上。在结构上,《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由短篇故事串联而成,总体上的纪实特征、口语体的文字风格,使它好似一部情态各异的个性化的口述体战争野史。
诺奖评委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授奖词极为简明,但其中“多声部的”这一关键词标明了她的作品的复调性特征。“多声部”原本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专门用来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创作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映通常不是独白式的,而是在思想交锋时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多声部语态。
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双耳听乾坤”的人,阿列克谢耶维奇不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继者吗?她在倾听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故事后,将其记录在案。《最后的证人——100个非孩子的故事》记述的就是100个7~12 岁孩童口中的战争微叙事,从100个孩子的“童年”视角,勾勒出不为成年人记忆所展示的卫国战争中普通苏联人剖骨铭心的苦痛画面。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思想意识和心理情绪也呈现出多声部的形态:既有苏联传统的主流意识,又有“重建”时期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反思;既有男性的声音,也有女性的声音;既有成年人的话语,也有过早成熟的孩子们的嗓音。
阿列克谢耶维奇善于表现悲剧。她坚持“文学是人学”的人文传统,尤其关注那些被命运忽略的小人物,《锌皮娃娃兵》就艺术地记录了“阿富汗战争”时期,参战小人物的苦痛经历与独特感受。茨威格谈到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古典文学时,说其有一种独特的苦难审美。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这种文学传统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灾难审美”的苦难文学成了她创作的新题材。不能忘记却被世界忽略的、深受切尔诺贝利灾难影响的白俄罗斯人的凄凉境遇,催生了她笔下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这部纪实作品几乎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深度采访的记录,她那感伤的记述和感慨最后都归结为一曲现代哀歌,一首人类核时代的《安魂曲》。
阿列克谢耶维奇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二十或五十年前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但我的作品由上千人的声音、命运、生活与存在的碎片所组成;每本书都花费三到四年之久,我的‘编年史’容纳了几代人。”“艺术可能撒谎,但是纪录永远不会。”她的获奖,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引发恐怖的核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摘自“百度百科”)
②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徐鹏远《口述史,成就了这位“丘吉尔第二”》)
③她的书中从不选用特殊的英雄人物,而对于那些在以往的军事文学中很少讲到的,人在战争中、在丧失理智时会变成什么样,则用尽了笔墨。 (孙若茜《文学奖:在新闻和小说之间》)
(l)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白俄罗斯作家中的佼佼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写作中追求高产,而擅长表现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B.《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的证人》、《锌皮娃娃兵》等作品采用纪实手法,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战争母题,记录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人的苦难经历。
C.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受时代氛围的影响,阿列克谢耶维奇放弃了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选择了纪实文学。
D.因为描写特殊的英雄人物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战争的残酷与悲惨,所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往往以小人物甚至是孩子为写作对象。
E.阿列克谢耶维奇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苦难审美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创作了反映核灾难中白俄罗斯人凄凉境遇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
(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的“复调性特征”。(6分)
(3)本文在介绍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情况时,为什么要反复提及俄苏文学的创作传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义学奖是“情理之中”?请结合材料淡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当年在军中,老长官虽不富有,对我们却能________,让我们这些新兵感到无比温暖。
②美伊战争发生后,世界各地都有善心人士_________,救助受到战火摧残的孩童。
③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儒商,他们躬行勤劳俭朴、诚实不欺、_________、崇尚教化、“君子富,好行其德”的儒家之道,颇受社会的尊重和称赞。
A. 乐善好施 慷慨解囊 解衣推食 B. 解衣推食 乐善好施 慷慨解囊
C. 乐善好施 解衣推食 慷慨解囊 D. 解衣推食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内阁要员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犯招魂的反动行径,对于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B.《平凡的世界》不仅是一个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小说世界,路遥笔下的人物宛如生活在我们中间,而且还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容、坚硬、柔软、写实。
展开余下试题
C.中央电视台自从1983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看春晚就像贴春联、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现象”。
D.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相处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1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仅凭“老人”“摔倒”“女大学生”“寻找证人”等字眼,就拼接符合想象的“真相”,得出“扶人被讹”的定论。这样的思维定式究竟从何而来?部分源于“蛇咬效应”,也源于并不可靠的“经验”。 ,却容易因其戏剧性而被刻意放大,造成“扶人被讹”已是常态的舆论氛围。殊不知,有些喧嚣一时的“扶人被讹”事件,也有结局逆转的情况发生。
A.现实生活中,扶人被讹的案例虽然不是个例
B.由此看来,扶人被讹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仅是个例
C.现实生活中,确有扶人被讹的案例,但相对而言仅是个例
D.我们也常看到扶人被讹的个别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6 分)
一个国家①________,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达到一定的人口适度增长率。“适度人口”理论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坎南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②________。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③________。调整生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研究和寻找我国现阶段的“适度人口”,通过政策引导达到最大收益。
16. 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5分)
①漫画标题 (2分)
②说说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3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18届)语文试题答案
1.B 2.D 3.B 4.C 5.B 6.C
7.(1)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朝觐:让……来朝拜”“儆:惩戒、警戒、警告”“苏:恢复”)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的心意,给无罪者罗织罪名。(讼: 为……申诉(申辩)”、“阿:阿谀、讨好”、“罗织:编造、编织”)
8. (5分)示例1.视觉和听觉的结合(2分)。第一二两句写清寂的秋野上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寒冽的水池边漂浮着静静的萍藻,是视觉描写;第三四两句写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纷纷飘坠的瑟瑟霜叶,是听觉描写。两者相结合,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3分)
示例2.寓景于情,借景抒情。(2分)枯蓬和萍藻在天地间,在水池中是飘浮不定的,诗人借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在人世间流徙不定的关切和牵挂。借风声和落叶声,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辗转不眠的孤寂以及对友人到来的一种期盼。(3分)
示例3.词语上的回环反复(2分)。这两联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情思,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3分)
【评分标准】选择一点回答即可。写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9.(1)期待。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2)担心。劝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3)失望。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友人依然不见,诗人感到一些惆怅和些许的失望。(每点2分,共6分。)
1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25分)(1)BEA
(2)①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双耳听乾坤”,其作品取材丰富,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痛。②其作品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多声部形态,既有苏联传统的主流意识,又有“重建”时期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反思。③其作品在心理情绪方面也呈现出多声部形态:既有男性的声音,也有女性的声音;既有成年人的话语,也有孩子们的嗓音。(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揭示阿列克谢耶维奇成长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②体现苏俄文学的创作传统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巨大影响。③凸显阿列克谢耶维奇对俄苏文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4)①她继承和弘扬了苏俄文学的人文传统,饱含人道主义情怀。②她创造了一种居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门类。③她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战争,用尽笔墨讲述以往的军事文学作品很少触及的题材。④她以“双耳听乾坤”,作品具有复调性特征。⑤她善于表现悲剧,真实记录了时代的悲剧,充满了人性的悲悯。(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
12.D
13.B
14.C
15. 答案:①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②都会引起收益减少 ③便是最适度的人口(每空2分)
16.题目:要命的wifi(意思对即可)(2分)
寓意:人们整日沉溺于无线网络生活中,失去了生活和思考的能力。(3分,意思对即可)
17. 参看2015年高考全国卷评分标准 (124.230.147.81)
上一篇: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沈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