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15  2016-05-1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5]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写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法律上讲,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我负,我一定要向法院 。
②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 可爱。
③据有关部门介绍, 2015年3月31日,已经有30万人报名参加这次补招公务员考试,竞争异常激烈。
A.申明 尤其 截止 B.声明 非常 截止
C.申明 非常 截至 D.声明 尤其 截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永无止境的思索,也是一道深刻的伤痕。
B.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甚至互相侵害,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
C.能否在随手一发前保持理性,能否在众声喧哗中抵近真相,这不单需要公众提高媒介素养,更需要国家、媒体和社会的联合行动、共同整治。
D.如今,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施以环境监管部门“金箍棒”,要是违法企业再想穿“绿马甲”蒙混过关,必将遭受严厉的处罚,被迅速打回原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B.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C.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D.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 , 。 ,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来生路和光明。
①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 ②—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 ③源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 ④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
⑤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 ⑥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
A.④①③②⑤⑥ B.③①④②⑤⑥ C.④③②①⑤⑥ D.①④③②⑤⑥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作品文集的命名方式较多,如《柳河东集》是以名号命名,《聊斋志异》是以书斋命名,《杜工部集》是以官职命名,《嘉祐集》是以年号命名。
B.成语“如丧考妣”中“考”指的是已经去世的父亲,“妣”指的是已经去世的母亲。加“先”也可以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如先父、先母、先祖、先皇等。
C.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拜”“除”“擢”“黜”等,其中“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谪”指贬官,“擢”指升官,“黜”指罢官。
D.“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学
朱光潜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象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板”,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或则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起同情共鸣。
举具体事例来说,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韩愈:《听颖师弹琴》
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细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结着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奋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感吗?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淡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我读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
6.下面对“节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乐、舞蹈、建筑都可以表现出节奏,声音是节奏的主要表现。 
B. 如果审美对象所表现的节奏不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不和谐、不愉快。  
C. 听众可以从音调节奏中直接产生情感共鸣。
D. 节奏是人的思想和情趣的转达媒介。   
7.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音乐、舞蹈和歌唱是最原始也最普遍的艺术,它们联系紧密。
B.节奏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C.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节奏,每一种节奏总有一种习惯模式。
D.有人称建筑是“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和音乐富有相同的节奏。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和文学作品只要不一味高昂紧张,就会有节奏感。
B.艺术作品中,节奏快的艺术效果比节奏慢好。
C.人们应付审美对象的节奏时,其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都会发挥作用。
D.节奏不限于声音,也无法明确它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陈豨①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众皆贺。国相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 “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②,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③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注①从中起:从京城起事为内应。②纲绝而维弛:比喻国家法度败坏,政权瓦解。③血食:受祭祀。古代祭祀,宰杀牲畜做祭品,所以叫血食。


展开余下试题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令自夷于此 自夷:自取灭亡。  
B.秦失其鹿 鹿:与“禄”谐音,引申为政权。 
C.然乃行营后高敞地。 行营:四处寻找、谋求。   
D.天下已集   集:集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辞于淮阴侯 以其无礼于晋
B.乃与萧相国谋 乃为儿女子所诈
C.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盘盘焉,囷囷焉   
D. 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蒯通“机智多辩”的一组是:
  ①是齐辩士也 ②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③嗟乎,冤哉亨也 ④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⑤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⑥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蒯通曾经劝说过韩信背叛刘邦,韩信没有这样做,在韩信临死之前,说出了他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蒯通因此惹来杀身之祸。
B.蒯通认为盗跖的狗对着尧狂吠,尧并非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在作为韩信的谋臣时,他只知道韩信是主人,替他出谋划策,故而劝刘邦不要滥杀无辜。
C.淮阴人告诉司马迁,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司马迁实地考察了韩信母亲的坟墓,正如淮阴人所说的那样,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D.司马迁认为韩信的功劳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但韩信最终却图谋叛变,其结果是宗族遭到诛灭,实在令人可惜。 
   第II卷(114分)
四、(27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5分)
译文: ⑵.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简答(1)—(2)题。(11分)
扬州访汪辰初
钱澄初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1).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诗文的上下句。(6分)
  (1)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危楼高矗的气势,总写阿房宫的规模。
  (2)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水面开阔,船行顺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你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你们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讲《西游记》,施教授语出惊人,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教室顿时沉寂。那时称工人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这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还摆出根据:“钉耙不是农民翻地的铁搭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较笨,农民的脑筋不是没城里人转得快吗?”周围有些骚动,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但猪八戒最可贵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这下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了。他又补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在那种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而他为何给自己脸上抹黑呢?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亲眼目睹,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展开余下试题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D.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E.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7.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8.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六、文字表达题
19.下面是俄国小说家普里什文的一篇短文,读后回答问题。(8分)
我在林边和一位耕着地的农民聊天,谈到一片白杨树要长成,得白白地浪费多少种子,自然界
安排得多么不对。
“不过,人也往往有这样的事,”我说,“就拿我们作家来说,要一个东西成长起来,也有多少
话得白费掉啊。”
“所以说,”那个农民把我的话作了总结,“ ?”
(1)请在横线处补出农民的话,以表明本文的中心思想。(4分)
(2)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请概括出两条。(4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张立勇出生于江西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读高二时因家里无钱缴学费被迫辍学回家。他很不甘心,一颗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倔强的心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远走北京去追梦。张立勇的目标非常清晰,要到大学校园去应聘当工人,既能挣钱养活自己,又有机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续梦。第二天,他就踏上北上的列车到了北京。天随人愿,张立勇当上了清华大学食堂的厨师。他以英语为突破口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后来,他在一场讲座中一举成名。很快,他就接连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来又在托福考试中夺得630分的超高分,被媒体誉为“清华神厨”。
回望张立勇的成长经历,我们不得不佩服的睿智和顽强。在人生道路中,如果迈向梦想殿堂的正门紧紧地关闭,你,又该何去何从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定立,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题卷
第II卷
四、(27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5分)译文:

(2). (5分)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简答(1)—(2)题。(11分)
1).答:(5分)


2).(6分)答: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诗文的上下句。(6分)
  (1) .杜牧《阿房宫赋》“ , ”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危楼高矗的气势,总写阿房宫的规模。
  (2)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
(3)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水面开阔,船行顺畅的两句诗是:
“ , 。”
五、现代文阅读(19分)
16.(5分)( )( )
17. 答:(6分)



18.答:(8分)



六、文字表达
19. (8分)(1).答:
(2).答:

20.作文(60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上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