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91 2016-05-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1]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段考
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林红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
①今天,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被广为运用的交际工具,微博有与众不同的发表意见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说理的言论,由此,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
②微博是一种字数非常有限的传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负载说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们可以用微博发表结论性的断言、口号、警句格言等“罐头思维”式的言论,但无法用它来进行好的说理。
③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它让人思想懒惰,先是不肯仔细思考,最终完全丧失了仔细思考的能力。
④理性的说理需要足够的文字。说理是由三个必要部分:结论、理由和保证组成。“说理”与“非说理”的区别在于说理有结论,并有理由,而非说理则只有结论。在说理的主张和理由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中介保证,又称“假设”,如果这个假设不可靠,那么,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证明结论的合理。
⑤往往是在需要思考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时,我们才特别注意那个被省略掉的假设。例如,一个人说尼克松是一位好总统(结论),因为他擅长外交事务(理由)。这是一个说理的陈述,但并不可靠。单凭这个理由,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在理由与结论中那个被省去的假设(“一个擅长外交的总统一定是好总统”)是有问题的(“片面”)。
⑥说理需要理性、逻辑、认真地对待论证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为了能够说服与自己看法和主张不同的他人。以广大的而不是专门读者为对象的报刊,是最适合于说理的大众媒体。微博则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传播。在这些群体里,三言两语,说说心情,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非说理”并不是微博的错,因为微博本来就不是为说理的。
⑦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鲜明、富有修辞特色的“痛快”语言,这是因为微博信息需要借助强烈的情绪感染方能得以传播,结果更是不断强化、激励已经在起作用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给人一种雄辩的感觉,似乎能够提高说服力。然而,在这种说服中,需要把说理与感染作一区分。有感染不等于就有好的说理。
(选自2011年《南方周末》,有删改)
1.对“罐头思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方便的解答可能导致“罐头思维”。
B.“罐头思维”使得人们习惯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劳的论断。
C.凡是“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的行为都属于“罐头思维”。
D.“罐头思维”让人们从懒于仔细思考到丧失仔细思考能力。
2.“微博不是好的说理形式”的理由,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篇幅有限,容易缺失说理的必要部分。
B.微博主要在朋友圈和熟人圈中传播,用不着太说明理由。
C.过于注重感染力,妨碍了说理。
D.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个人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妨碍了理性说理。
浏览完整试题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鲜明、富有修辞特色的“痛快”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给人一种雄辩的感觉,能够提高说服力。
B.文章第⑤段用尼克松的例子是说明,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可以通过还原理由与结论之间的假设,并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来验证。
C.微博常常裹挟大批的粉丝,其实就是一种同声相求的效应。在同声相求的群体里,人们往往更能够交互信息,思维更加完备,更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事物本质。
D.新的传媒方式一旦被普遍采用,便有可能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非理性的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①。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有删改)
[注] ①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 谢:谢罪
B.是狃我也 狃:轻侮
C.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挑选
D.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 薄:单薄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
C.寇准精通天数。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
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他通过分析战事的情形,建议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增加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5分)
(2)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8.“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9.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2)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
(6)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张昌华
①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②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③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陈寅恪教书有三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④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招致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⑤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⑦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当他了解季羡林的学业后,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⑧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相关链接】
①陈寅恪一生喜欢对联,1932年夏,他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出了一道以“孙行者”为上联的对联题。
②陈寅恪是清华惟一的文史两系双料教授,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学贯中西。在清华校园里,不论是学生还是教授,凡是文史方面有疑难问题,都向他请教,大家称他为“活字典”、“活辞书”。
③陈寅恪毕生的信念就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威之时,他仍然主张不学马列,保持了一个学人所应有的气节。
④陈寅恪没有国内、国外的高等学位,却能成为清华大学四大导师(其他三位是王国维,梁启超和赵元任)之首,却能被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为汉学教授,是剑桥大学第一位华籍讲座教授,却能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座“文化昆仑”之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寅恪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却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授,主要归功于梁启超的极力推荐。
B.陈寅恪在国文考试加试时还是采用科举时代的“对对子”的方式,说明他思想陈旧,与当时新文化、新思想格格不入。
C.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碑铭时,赞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实这亦是他自己一生治学的写照。
D.“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表明陈寅恪教学认真,治学严谨。
E.季羡林经大师陈寅恪推荐,便可顺利当北大教授,便“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证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重实力,重名气。
(2)陈寅恪作为教授,有独到的教学风格,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3)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4)你如何理解“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的情况下,各种思想和言论难免__________,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析。
②受叙利亚紧张的安全局势的影响,叙利亚难民纷纷穿过叙利亚北部的边境,涌入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地区,大量人员进入可能__________,专家表示伊拉克安全局势令人担忧。
③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让国外人震惊,中国旅游团常被国外当地媒体冠以“疯狂购物游客团”的称号,如今,旅游纪念品往往__________,使中国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悄然改变。
A.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B.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C.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D.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先生侃侃而谈,虽然他的音容笑貌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
①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
②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
③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
④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
⑤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
A.③⑥⑤②④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②⑤①④③⑥ D.③④①⑥②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① ,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② ,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16.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鲁冰花的5个作用,每点不超过10个字,不包括标点。(5分)
展开余下试题
鲁冰花又名羽扇豆,是豆科类草本植物。由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经常被用于园林造景。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冰花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源源不断地把有机氮输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所以欧洲许多国家还将鲁冰花种植在休耕的土地上,改良土壤,肥沃土地。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鲁冰花豆荚中的蛋白质与散发青草气味的成分进行了分离,从而制作出口感与肉制品和奶制品相似的高蛋白食品。鲁冰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铁,可防止血管硬化,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① ② ③ ④ ⑤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的话,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知足者常乐,知足是种心态;不知足者常乐,不知足也是种心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种心态;把苦难视为一笔财富,从而笑对人生,是心态;视苦难如畏途,避而远之,则是种不正常的心态……同样的风儿,同样的花儿,有人说:风含情,水含笑;有人却说:风亦悲,水亦哭。不也是心态所致吗?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心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答案
1.C(题干中是让理解“罐头思维”,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理解C选项说的是“罐头思维”的表现行为。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但是并不能说明所有的“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就一定都是属于罐头思维的。)
2.D(考生要注意通读文章把握题干中要求作答的问题,就能很好的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本题。D选项太绝对;言辞激烈并不等于妨碍说理。)
3.B (A项“能够提高说服力”太绝对,与原文不符;C项在同声相求的群体里,人们“三言两语,说说心情,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D项“新的传媒方式”不等同于“微博”,“有可能使人们思维方式发生非理性的转变”太绝对。)
4.D项,薄应理解为“迫近”
5.C项
6.C项,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寇准精通天数”的表述与后面的分析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分析和结论互不相干,且精通天数的表述错误,原文中寇准应该是借机说案而已。
7.(1)适逢皇帝下诏让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利益和患害,皇帝更加器重他。(“会”“陈”“益”各设1分,句意通顺2分)
(2)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得到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因而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卒”“稔祸”“戒”各设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回答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把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自唐朝末年,蕃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往来。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那些蕃夷人愿意流动难以安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寇准进言:“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邀请(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走了温仲舒到凤翔。
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繁琐简约才适度。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敌方数千骑兵乘胜追至城下,皇帝诏令士兵迎击敌兵,斩杀擒获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到身边的人:“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被重视到这个地步。
8.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景象肃杀而壮阔,(2分)与上片的衰败相互映衬(1分),词人寓情于景,衬托出浓郁的衰愁。(2分)
9.词不人怀古伤今,以狐兔群游秦汉古城,昔日的豪华已成梦来抒发自己对朝代兴废的无限感慨,(3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王朝的深切担忧。(3分)
10.略
11. (1)C (3分),D(2分),A(1分)。(A项梁启超的推荐只是外因,关键是他学问广博精深; B项“思想陈旧”错;E 项“不重实力,重名气 ”错,应是他提携后进不遗余力。)
(2)① 崇尚创新。有“三不讲”原则,内容新;不点名、不小考,做法新;倡导学生提
上一篇: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广西柳州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