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13  2016-05-2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3]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肥东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祝考试顺利★我们的尊严要重于分数★我们对自己尊重★我们对自己负责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8分,共6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狼吞虎咽(yān) 针砭时弊(biǎn) 聒噪(guō) 懵懂(měng)
B力能扛鼎(káng) 数见不鲜(shù) 暮砧(zhēn) 洿池(kuā)
C东船西舫(fáng) 歆享(yīn) 宵柝(tuò) 贿赂(lù)
D瞠目结舌(chēng)心宽体胖(pán) 谄媚(chǎn) 度长絜大(xié)
2.下列各项中,没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喧 悚然 忖度 陈抟老祖 B慰藉 隽永 萦绕 间不容发
C 歆享 穹隆 蒙胧 沸反盈天 D窟窿 赋与 缥缈 叹为观止
3.下 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B.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 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杨丽萍用优 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B.《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
C.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入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
D.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A、①重阳 ②元宵 ③春节 ④七夕 ⑤端午
B、①春节 ②重阳 ③元宵 ④冬至 ⑤清明
C、①重阳 ②春节 ③元宵 ④七夕 ⑤端午
D、①元宵 ②春节 ③清明 ④重阳 ⑤端午
二、阅读下文,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浏览完整试题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 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吗?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做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那层。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的站着——文 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
7.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
B.打造文化在当前之所以叫得这么响,因为文化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所以打造文化应运而生。
C.打造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才是打造文化的本质。
D.打造文化者不能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可以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8.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打造的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地创造文化,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B.打造文化都是政府行为,其本意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C.文化不能像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那样通过努力打造出来。
D.打造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打造文化者可以通过整合、包装、改造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
B.在市场霸权的时代,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C.打造文化之风致使许多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 。
D.如今,许多游客所经历的景点是打造出来的、并非原汁原味的文化。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18分)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展开余下试题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盛:盛大
1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孰能无惑 则耻师焉,惑矣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12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1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 其可怪也欤? B. 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15、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Ⅱ卷(共105分)
四、(30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分)


(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5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后两句句中的那个字用得好,请赏析?(5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
(2)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劝学》)
(3)《过秦论》中作者最后总结秦国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4)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5)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
(6)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7)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8)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共15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展开余下试题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9. 童年的一次 失手,成了“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吗?请简要说明。(5分)
答:

20. 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 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21. “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六、写作(共60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齐白石画虾 生动形象,在狭长的画面上只有三四只虾游动.画面大部分是空白,画家对水不着一笔,但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纸都是水.这是艺术空间里空白的运用.
材料二 有一位掌握一手绝活的木匠,教徒弟做事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
请根据材料的含意作文,也可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构思。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并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D
2..B. A 喧为暄 C 蒙为朦 D与为予 3.D
解析:A项“附庸风雅”,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B项“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与句意不符。C项“耿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多用作贬义。D项“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4.A(B更换陈述对象 C搭配不当 D句式杂糅,“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杂糅)
5..D 解析: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 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据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6.A
7.A(说的是“文化 ”,而不是题干要求的“打造文化”)
8.C(A.不是作者的观点。B.对本意的理解错误。D.“打造的文化”错,应是“文化”。)
9.A(“打造”和“真正的文化建设”完全是两码事。)
10、D(“盛”,高,大。)
11.B师:都作“老师”解(A传:流传;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惑:疑难问题;惑:糊涂。D道:道理 道:道路)
12.C(A“从而”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作连词的“从而”。从,跟随;而,而且。B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D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A 其他均为代词,A项中的“其”通“岂”,表反问。
14、D (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15、C(“从正面论证”错,应该是“从反面论证”。)
16、⑴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5分)
⑵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能)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5分)
17①这首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山水田园的生活景象。(1分)。
②诗鸡鸣声声,循声望去,蒙蒙细雨中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小溪边是葱郁滴翠的竹林,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幽” “深”。 忙,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趣横生,摇曳生姿(2分)③表达作者对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自由自在及超然宁静生活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
 2).○1闲字最棒.(1分)○2用闲”衬忙,采 用反衬手法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又丰富饱满了诗意。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2分)③闲字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山村静,优美,幽远而又充满劳动气息(2分)
18. 略
19.有深意,(1分,只点出未解释不得分)对幼时失手打碎热水瓶母亲却没有打骂“我”感到意外而有了早且深刻的记忆,(2分)同时,第一次直觉了母亲教育儿子的宽严不误。(2分)
20.是同一个人,(1分)但眼前的是白发老人,不复是麦田看守人;(2分)母亲教育孩子忘掉仇恨,学会宽容。(2分)
21.“我”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事小,却关乎人品,(2分)一是贪小便宜,(1分)二是少同情心,(2分)因此母亲痛苦万分。 (223.155.213.2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合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