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472  2016-06-01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12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目录
1.赵襄主学御…………………………………………………………………………………6
2.老马识途……………………………………………………………………………………6
3.穿井得人……………………………………………………………………………………7
4.南辕北辙……………………………………………………………………………………8
5.千里之马……………………………………………………………………………………8
6.赵威后问齐使………………………………………………………………………………9 7.齐欲伐魏……………………………………………………………………………………10
8.赵襄子饮酒…………………………………………………………………………………11
9.沛公至咸阳…………………………………………………………………………………1210四面楚歌……………………………………………………………………………………12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3
12.孔子见罗雀者……………………………………………………………………………14
13.教子………………………………………………………………………………………15
14.石崇与王桤争豪…………………………………………………………………………15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6
16.长安何如日远……………………………………………………………………………17
17.床头捉刀人………………………………………………………………………………18
18.雪夜访戴…………………………………………………………………………………19
19.陈太丘与友期行…………………………………………………………………………19
20.未若柳絮因风起…………………………………………………………………………20
21.七步诗……………………………………………………………………………………21
22.太宗罢朝…………………………………………………………………………………21
23.永某氏之鼠………………………………………………………………………………22
24.临江之麋…………………………………………………………………………………23
25.荔枝图序…………………………………………………………………………………24
26.三上………………………………………………………………………………………25
27.名二子说…………………………………………………………………………………26
28.读孟尝君传………………………………………………………………………………27
29.伤仲永……………………………………………………………………………………28
30.盲人识日…………………………………………………………………………………28
31.献曲求诗…………………………………………………………………………………29
32.唐太宗论弓矢……………………………………………………………………………30
33.王猛为京兆尹……………………………………………………………………………31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32
35.三镜………………………………………………………………………………………33


浏览完整试题36.毛遂自荐…………………………………………………………………………………34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35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35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7
40.请君入瓮…………………………………………………………………………………37
41.虹…………………………………………………………………………………………38
42.陨石………………………………………………………………………………………39
43.正午牡丹…………………………………………………………………………………40
44.江淮之蜂蟹………………………………………………………………………………40
45.猫 犬……………………………………………………………………………………41
46.与长子受之………………………………………………………………………………42
47.说 虎……………………………………………………………………………………43
48.楚人养狙…………………………………………………………………………………44
49.象 虎……………………………………………………………………………………45
50.李氏之鸠…………………………………………………………………………………45
51.傅显迂缓…………………………………………………………………………………46
52.祈梦决狱…………………………………………………………………………………47
53.曹司农竹虚言……………………………………………………………………………48
54.题画二则…………………………………………………………………………………49
55.牧竖………………………………………………………………………………………50
56.狼…………………………………………………………………………………………51
57.与四弟书…………………………………………………………………………………51
58王冕求学…………………………………………………………………………………52
59女娲补天…………………………………………………………………………………53
60燧人钻木取火……………………………………………………………………………54
61精卫填海…………………………………………………………………………………55
62夸父逐日…………………………………………………………………………………55
63鲧禹治水…………………………………………………………………………………56
64嫦娥奔月…………………………………………………………………………………57
65鲲鹏之变…………………………………………………………………………………58
66鲤鱼跳龙门………………………………………………………………………………59
67牛郎织女…………………………………………………………………………………59
68姜太公遇文王……………………………………………………………………………60
69武王伐纣…………………………………………………………………………………61
70武王克殷…………………………………………………………………………………62
71伯夷、叔齐之死…………………………………………………………………………64
72老父告诫孙叔敖…………………………………………………………………………65
73大道之行…………………………………………………………………………………65
74学者有四失………………………………………………………………………………66
75颜渊、季路言志…………………………………………………………………………67
76欲速则不达………………………………………………………………………………68
7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68
78吾日三省吾身……………………………………………………………………………69
7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69
80人不可以无耻……………………………………………………………………………70
81学 弈……………………………………………………………………………………71
82屈而不信…………………………………………………………………………………72
83丹之治水…………………………………………………………………………………72
84天长地久…………………………………………………………………………………73
85以柔克刚…………………………………………………………………………………74
86为义孰为大务……………………………………………………………………………74
87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75
88万事莫贵于义……………………………………………………………………………75
89景公出猎…………………………………………………………………………………76
90社 鼠……………………………………………………………………………………77
9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78
92晏子之御…………………………………………………………………………………78
93景公闻命…………………………………………………………………………………79
94运斤成风…………………………………………………………………………………80
95丈人承蜩…………………………………………………………………………………81
96庄周家贫…………………………………………………………………………………82
97人之于文学………………………………………………………………………………83
98君子之学…………………………………………………………………………………83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84
10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85


展开余下试题101见异思迁…………………………………………………………………………………85
102列子学射…………………………………………………………………………………86
103杨布打狗…………………………………………………………………………………87
104鲍氏之子…………………………………………………………………………………88
105莫众而迷…………………………………………………………………………………88
106自知之明…………………………………………………………………………………89
107献媚取宠…………………………………………………………………………………90
108马价十倍…………………………………………………………………………………91
109唐睢说信陵君……………………………………………………………………………91
110公仪休相鲁而嗜鱼………………………………………………………………………92
111两虎相斗,必有一伤……………………………………………………………………93
112鲁人曹沫…………………………………………………………………………………94
113国有宝乎…………………………………………………………………………………95
114齐宣王好射………………………………………………………………………………96
115齐桓公好服紫……………………………………………………………………………97
116曲高和寡…………………………………………………………………………………98
117西门豹为邺令……………………………………………………………………………98
11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9
119晋平公问于叔向…………………………………………………………………………100
120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101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原文 2.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 。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展开余下试题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 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 ,意义是 ,形容 。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u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 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 ,我们还学过, ,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 ,语意深长。
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初中课外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