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56  2016-06-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6]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永春一中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2016.1)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默写名篇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
(1)《氓》中的女主人公曾爱过氓,看不到氓便“ ”,看到了氓便“ ”。
(2)屈原在《离骚》中用诗句“ , ”表现了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献身而不后悔的意志。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以下两句来批评:“ , 。”
(4)《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2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 履巉岩,披蒙茸     披:披着
C.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D.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畴昔:以前。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待子不时之须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听其所止而休焉 当其欣于所遇
C.凛乎其不可留也 其孰能讥之乎
D.于是携酒与鱼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4.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赤壁赋》描写的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浏览完整试题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深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第三段写作者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履”、“披”、“踞”等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赤壁夜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       
D.末段写半夜见闻与归家夜梦。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分)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分)(《离骚》)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游褒禅山记》)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兰亭集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11分)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7.该诗之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5分)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事物形象?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三、演讲辞阅读(2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韩美林①2006年1月10日在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我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所以今天来讲文化,讲这么一个重要的大事,觉得自己还挺勇敢的,有什么就讲什么吧。
21世纪中国应有一个怎样的形象?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
中华民族可不是一般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一个中华民族灭不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我们的一位体操队员李月久,团体比赛的第一个项目单杠,一上场抓杠的时候,就磕掉了四颗牙齿,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整套动作,落地时纹丝不动,9.9分,满嘴鲜血啊。我们国家的教练都跑过来安慰这个孩子,美国的医生过来急救。伤口刚清理一下,第二轮双杠又开始了,一位运动员受伤,五个人少了一个,冠军肯定是没了,领队急得不得了。受了伤的李月久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示意让自己上场。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又上了双杠,动作干净、漂亮,落地又是纹丝不动。底下的观众拼命鼓掌,鼓着鼓着掌声没了,大家都哭了,原来,看到这个孩子的脸都让血给糊住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具体的中华民族!这样一个1.50米的孩子,就这么带着一股冲劲上场。这时候,你看着他不再是1.50米的孩子,他就是个1.80米的铁骨铮铮的汉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可是,让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们大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查字典,就是这些字典,教孩子的是什么?我来给大家念两段:
“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把人和兽类对比起来了啊。
还有一个字典里这么写:“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就知道吃!
大家想想,这就是我们的字典,这怎么教育孩子?他们能有文化吗?
有一个词,我们现在常常提到——全球化。在全球化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
这次我们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有人给我提意见了,说韩美林不时尚。不时尚就是不“日本动漫”,不“美国动漫”,因为我们天天在看他们的动漫。
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今天说了很多,也许大家会笑,可我觉得很沉重,我说的这些就是没有文化的现象呀!
学术界也这样。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艺术素养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大家都知道卡拉扬②,他双手一举起来,一头银白头发抖动,美啊,都能让人鼻子冒汗。为什么?那真是一位大家,是逼人的气质!
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思想,就应该对我们世界有点责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本文摘自“搜狐网”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韩美林:国家一级美术师。本文是2006年1月10日在上海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辞。②卡拉扬:奥地利人,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演讲者在开场白中自爆“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这种入题方式虽然真诚、直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演讲的说服力。
B.演讲者并没有引经据典地阐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凭借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结合当今的文化现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C.本篇演讲运用例证法来证明观点,阐发道理。如李月久在开赛即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比完团体赛,以及著名指挥家卡拉扬逼人的气质等。
D.演讲者以国家体操队李月久为例,目的是用生动的事实来激发听众的爱国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E.演讲者针对当今的不良文化现象,发出的“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振臂呐喊,可谓振聋发聩。
(2)演讲要有清晰严谨的思路,请概括出本篇演讲词的基本思路。(6分)






(3)演讲者列举了哪些反面例子,各揭示了哪些不良文化现象?(6分)




(4)一个只“上了三个月初中”的美术大师,他的演讲却能妙趣横生,魅力十足,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他演讲成功的秘诀。(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 。
②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 ,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
③“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其备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 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A.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们不只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态度。
B.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肆意藐视,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冲击。
C.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做出贡献。
D.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 ,
, , 。 。没有或失去对自然的美感,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背叛,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误判,意味着人类的自恋正把自己导向毁灭而不自知。
①也培养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依恋之情
②人类在自然中繁衍生长
③大自然养育了人类
④自然之美是人类对自然感恩、崇敬的情感和判断
⑤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之必需
⑥人类从自然中培植了对自然的审美和美感
A.⑤②③①⑥④ B.⑥①⑤④②③ C.②⑤④③⑥① D.①⑥③②④⑤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关于校园安全的各项规定已经相对完善,① 。落实的深度,要求建立起切实完备的校园安全责任落实机制,② ,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以事后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落实的速度,要求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置。彻底改变校园安全责任高举轻放、安全意识“举重若轻”现象,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③ ,要用行动去落实。
① 15
② 15
③ 15
14.欣赏下面的漫画,先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再揭示漫画的寓意。(6分)
(1)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5字)(4分)




85
(2)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字)(2分)

25
五、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顺境中我们拒绝自满,逆境中我们拒绝放弃,学习中我们拒绝散漫,生活中我们拒绝放纵……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永春一中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科答案(2016.1)
1.(10分)(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5)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文言文阅读篇目改编自《名校学案》《赤壁赋》第二题“拓展阅读”)
2.D(3分)A.农历每月十五称“望”;B.披:分开;C.危:高。
3.B(3分)A.目的连词,来;因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因为。B.都是“所”字结构。C.代词,这里;语气副词,反问,难道。D.连词,和、跟、同;动词,交往、结交。
4.B(3分)赋体文讲究工整对仗,且多为四六句,结合文意可知选B。
5.B(3分)“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
6.(12分)
(1)(3分)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中流”“听”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3分)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伏:守,保持;“伏”“厚”各1分,句意正确1分)
(3)(3分)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了。(“所以”“学者”各1分,句意正确1分)
(4)(3分)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可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可以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觞”“幽情”各1分,句意正确1分)
7.(5分)这两句对仗工稳,都采用拟人手法,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3分)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写出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余下试题试题分析:诗歌手法主要有:(1)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2)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3)修辞。“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中的“拂”和“侵”是动词,前面的主语是“声”和“影”,这里明显是拟人,并且赋予“声”“影”以动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8.(6分)诗歌描写了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的“官舍竹”形象(2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借咏竹子既表现了自己被贬后淡泊无争、贞洁不渝的孤傲清高,(2分)也流露出了不受重用的孤愤不平与自我宽解。(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诗的意象是“竹”,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被贬”和诗中的关键词语“不随”“孤贞”“雅趣”“清欢”,结合本诗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概括形象特征,然后答出志向。
9.(25分)
(1)(5分)AD
(2)(6分)开篇就提出“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观点;(2分)接着以“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作为过渡,从正面说明正因为“文化”的传承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且成为“唯独一个”“消失不了”的有自己独特性喜爱那个的民族;(2分)最后,结合当今的文化迷惘现象,从反面阐明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既是需要,更是责任,再次重申“没有文化是不行的”观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以字典上对“虎”的解释,反观当今教育,引起教育缺失文化内涵的警醒;(2分)②以有人认为福娃设计不时尚,不如日本、美国动漫人物活泼为例,阐述中国民族文化底蕴的流失;(2分)③以现在有些美术学院学生的怪异打扮为例,阐述文化不是表面文章的论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形象的阐述。没有引经据典地阐释“中华文化”如何博大精深,而是把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以形象的表述呈现出来,让听众在事实面前口服心服。(2分)②典型的事例。用丰富生动的事例,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举例略)(2分)③鲜明的对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不仅丰富了演讲的内涵,更增强了演讲的说理性。(2分)④诙谐幽默的语言。(举例略)(2分)
10.C。(3分)本题所给的三个成语都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的意思。“畅所欲言”偏重尽情地说;“各抒己见”重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较少的人,甚至是一个人。
11.C。(3分)A.暗换主语或语序不当,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改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B.搭配不当,将“公然”和“肆意”调换位置;D.表意不明,“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有歧义。
12.A。(3分)语段首句为“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紧跟的句子应是和生存有关的⑤;③和①句式相似,应放在一起,而且,①中有“也”字,故①应该在③之后;⑥他④的话题与“自然美”有关,与后面的内容有关,所以放在最后。
13.(5分)示例:①所需要的只是落实的深度和速度 ②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进行责任追究 ③不能仅停留于口号(大意对即可,第一、二空各2分,第三个空为1分)
14.(6分)(1)(4分)(示例)内容:画面的主体是一个人大汗淋漓地站在铺开的纸张面前,纸上放着一支笔,人物的两手不见了,两个鼠标垂在两只袖口的下面,画面中的人脑子里惶恐地闪过一个问题:咋写的? (2)(2分)电脑的普及造成人们汉字书写能力的降低与缺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一是审读画面,明确画面构成要素。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人、景、物等信息进行观察,弄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二是聚焦人物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三是发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发挥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四是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就本题而言,要注意漫画中人物大汗淋漓的神态、画面中的笔和鼠标,以及画面中人物的语言“咋写的?”所暗含的画面内涵。
15.(60分)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属于“独词式”。社会是一个名利场、大舞台,形形色色的诱惑,浑浑噩噩的平庸,妄自菲薄的自卑,纸醉金迷的奢华,眉宇紧锁的忧愁……如影随形,面对这些,我们应坚决说“不”。
拒绝喧嚣是为了宁静的生活,拒绝奢华是为了保持质朴的天性,拒绝世俗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强权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拒绝放纵是为了自身的更加完善,拒绝忧愁是为了保持快乐……
不过,应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这里的“拒绝”显然另有深意,因此如何多角度深入挖掘,写出“独特”、写出“深刻”是构思的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学会拒绝。学会拒绝生活的“罂粟”。文章中重点扣住“学会”二字,阐述“学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证“拒绝”的重要性。
②拒绝××:内容可以是“拒绝平庸”“拒绝放弃”“拒绝诱惑”等等。可以论证为什么要“拒绝”及“拒绝”的重要意义。
③拒绝也是一种智慧。
④拒绝与接受(获得)。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永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