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514 2016-06-0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4]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龙海二中2016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不能跟时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一直耿耿于为什么那么多报纸把文化和娱乐混在一起,名曰“文化副刊”。我无意看轻娱乐,只是对无处不在的娱乐文化与时髦话题表达一下虚弱的无奈,只是在阅读的“自我保护”上忧虑一下趣味的滑坡。
在出版业十分发达、资讯铺天盖地的当代社会,建立并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可谓不易,甚至要常常保持一种警觉。胡适对做学问的要求是要像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外,他还加一句“时髦不能跟”。他认为做学问最忌跟风。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周围的人都说好,大家都在谈论,大有“非读不可”之势。此刻,单是虚荣的诱惑就足以让人难以抗拒,因为感觉不读不看,自己就OUT了。这时候如果还能有所坚持就真的很不简单,甚至值得尊重了。
这么说,并不是拒绝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阅读,而是深感养成独立趣味之必要。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相似的人多,独特有趣的人少,从根本上说,是有独立审美趣味的业余“学问家”太少的缘故。相似的教育背景,相似的专业训练,甚至太过相似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太多的相似,恰恰缺少了独特与不同,让人在交流中难有收获。这样的相似,往大了说,从长远看,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
当然,独立的趣味与广博的审美并不矛盾。特别是作为副刊编辑,编辑的修养、眼界、趣味,直接影响着副刊的“成色”。虽说报纸副刊不是深度阅读的天地,副刊所刊发的作品也未必符合每一个编辑的趣味,但它却是通向深度阅读的引领者和线索提供者。它让人安静下来,沉淀下来,不过于追求有用,而是体会无用之用、过程之美,对人类,对历史,对艺术,对人生保持广泛的兴趣,保持心境的洒脱,保留心底的温润。这样丰盈的精神生活常常是在某种孤独中实现的,而不是在热闹中获取的。时髦的东西多了,会热闹一时,引人关注一时,但长久来看,恰恰丢掉了自己的根本。
当下,社会和生活的急剧变化,似乎人人都感受着自我认识、自我认同的危机,人人都急于确立自身的存在感、参与感,急于证明自己能把握某种潮流,甚至引领某种潮流,这几乎成为一种认真而普遍的焦虑。我想这恐怕是诸多名曰“文化副刊”的副刊无法放下时尚与时髦话题的内在原因吧。而在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中,也曾有过随潮流的脚步去追逐,为炫目的表达而惊叹,被动人的文采所折服的经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热闹与繁华过后,真正能留下来成为值得你信任的“朋友”的,恰是那些朴实无伪、与心灵相契的文字,它让你身心舒展、灵魂自由。
时髦不能跟,自己不能丢。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7日 24 版)
1.下列关于“我”对“阅读不能跟时髦”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在阅读的“自我保护”上,“我”担心阅读趣味会滑坡。
B.在娱乐文化与时髦话题无处不在的情况下,“我”很是无奈。
C.跟风阅读,因虚荣的诱惑而使人无法坚持自我的阅读趣味。
D.跟风阅读,造成相似性太多,让人在交流中难有收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3分)
A.胡适认为做学问的要求应该像孟子所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时也不能跟时髦。
浏览完整试题
B.能够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大家都在谈论甚至不读不看就OUT了,也不要改变自己的阅读趣味。
C.太多的相似性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D.养成独立的趣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生活中具有独立审美趣味的“学问家”太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副刊编辑的修养、眼界、趣味对副刊的“成色”起决定性作用,可见,一个副刊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编辑的优秀与否。
B.副刊虽不是深度阅读的天地,但是它却是通向深度阅读的引领者,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报刊副刊中的栏目。
C.“文化副刊”无法放下时尚与时髦话题,应该与人们急于确立自身的存在感、参与感,急于证明自己能把握某种潮流,甚至引领某种潮流这样的一种认真而普遍的焦虑感有关。
D.那些朴实无伪、与心灵相契的文字才能让人身心舒展,灵魂自由,这才是阅读独立趣味的真正体现,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帝问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辄曰:乞问三军。谊越班斥之曰:问三军何义?若将鼓乱邪?希孟却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数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选自宋史列传 章谊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5.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等级次第。“登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得中”;“落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中落选”。
B.“擢”,古代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等的专用词语,这里的意思是“提拔提升”。它的意思和“陟”“谪”等词的意思相反。
C.“祠牒”,祠部琐颁发的度牒。唐宋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
D.“大学”,我国古代的大学,始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是国家举办的官学。学生是从各地选拔上来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B.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C.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D.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0分)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2)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目。
酒楼秋望 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跕危之际。
8.这首诗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 ”。
⑵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 ”。
⑶《离骚》中“________ , _________ ”。两句,屈原以荷花荷叶装饰自己,以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
三、文学类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喜盈门
刘向阳
又要过年了。汪娘的忧愁感,也越来越强烈。一想起这几年一年紧似一年的保姆荒,心里就觉得堵得慌。儿媳妇前年生孙子落下了病根,去年好不容易挺过了年,没到半年还是撒手人寰。头些年,自己的身子骨还算硬朗,进了腊月门,就让急着回老家的保姆走了。去年,满以为给出比平日高三倍的工钱,保姆不会走的。可临到年根儿,保姆还是走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这副老身板挺过了正月,农民工返城后,这才雇了新保姆山妮。
这又进了腊月,山妮虽然还没有张罗着要回家,汪娘心里还是不踏实,原因是自己偏偏这时候把踝骨摔折了。这下可好,不仅孙子要山妮照顾,自己也得让山妮伺候。儿子在广州工作,年年除夕才能到家,正月初六又得赶回去上班。这山妮真要是撒手走了,别说过年了,就是从腊月到正月,这日子也不好过呀!
展开余下试题
山妮此时也在暗暗发愁,就要过年了,同丈夫分开快一年了,真有些想他!那上小学的女儿,骨肉分开的滋味都尝了快一年了,多想早点搂到怀里呀!爹和娘都快七十的人了,就自己这么一个女儿,能不掰着手指头盼能早点儿团聚吗?心虽然早就飞回到大山坳的家,可这身子真的好难抽哇!看看才牙牙学语的汪娘孙子,再瞧瞧躺在床上的汪娘,真替她愁得慌!自己要是这么一走,别说过年了,连平时的日子恐怕都不好过。自打来到汪娘家,汪娘就没拿自己当外人,半点儿瞧不起乡下人的意思都没有。不仅月工资没短过,逢个啥节的还多添钱。汪娘吃啥咱就跟着吃啥,这穿的,到哪个季节,汪娘就给换应季的,还都是时新的。听说咱娘心脏不好,汪娘还让她儿子给娘寄药品。就凭这份心,咱要是就这么走了,能对得起汪娘,对得起良心吗?可是不回去,家里人咋办,还能过得好年吗?
汪娘不好意思不让山妮走,山妮也难以开口说一个走字。就这样一天天地挨着,挨过了腊八,又挨过了小年。汪娘实在挨不下去了,就偷偷地给儿子打电话,娘儿俩在电话里合计了好大一阵子,汪娘的心里才多少有了些着落,只是担心儿子的主意能成吗?
山妮也挨不下去了,也偷偷地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同丈夫在电话里也是好一阵商量,放下电话,她心里轻松多了,可还是免不了有些空落。
过了二十五,汪娘还没见山妮有回家的举动,心里既高兴又担心,猜测山妮也许真的不回去了,可又想山妮是挟着个包来的,说走还不容易,不就是个抬腿的事儿吗!
山妮的心思更沉重,还有四五天就到年三十了,家里的年不知准备得咋样了,丈夫该去县城置办年货了吧,娃的新衣裳买了吗,也不知穿着合适不,娘一到年根儿就忙,可千万别犯了心脏病呀!
二十七,是杀年猪年鸡的日子。汪娘还没见山妮有回家的意思,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因为早听山妮说过,没有四天时间是到不了老家的。就算她明天走,正月初一才能到家。再说了,这正是火车站人挤人的时候,她还能买上票吗?
汪娘一松心,过年的心气立马足了。二十八一大早,便吩咐山妮去超市购年货,还特意嘱咐山妮别舍不得花钱,鱼肉虾,就是要买最好的。汪娘给足了买年货的钱,还另外给了山妮一笔过年钱,让山妮买些自己喜欢的新衣裳。汪娘还一再提醒,别忘了给山妮的丈夫、孩子和老爹老娘,也买些中意的穿戴。
山妮按照汪娘的吩咐,该买的年货都置办齐了,可就是没舍得花那笔过年钱。没花就没花吧,汪娘没有去接山妮递过来的钱,坚持让山妮揣起来,说这是对山妮的奖励。
到除夕了。山妮正忙里忙外地往门上贴大红喜字和春联,随着一连串的汽车喇叭声,她听到了“妈妈、妈妈”的喊声。回过头望去,立刻泪眼模糊了。她看到了女儿,还有丈夫搀扶着的爹和娘!
更高兴的还有两个人,那就是将山妮一家人从大山坳里接来过年的汪娘和她的儿子。
(摘自2014年1月16日《天津日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汪娘平日不短山妮工资,过节添钱换季添衣,让儿子寄药给山妮娘治病,对待山妮十分真诚。
B.汪娘挨不下去就偷偷地给儿子打电话,山你挨不下去也偷偷地往家里打电话,说明汪娘和山妮缺少沟通。
C.山妮没舍得花那笔过年钱,是因为她平时就舍不得花钱,同时她心下也知道这是汪娘给她的春节奖励。
D.小说注重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完整过程,以汪娘为例,先是堵得慌、不踏实,接着是乐开了花、更高兴,对比之中又有照应。
E.小说采用分叙方式分头描写汪娘和山妮的心理活动,互相映衬。语言口语化,有生活气息。
(2)请简要概括山妮的形象特点。(6分)
(3)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举出两例并加以分析。(6分)
(4)请结合作品,探究小说蕴含的情感和内涵。(8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讲台上的林语堂
林语堂从小便有了登上讲台的愿望。讲台是他热恋的战场,陶醉的舞台,讲演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记下了关于“幽默大师”的无数的笑话。在巴西的一个集会上演讲,他说了一个轰动世界的玩笑话。他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林语堂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他自诩为“伊壁鸠鲁派的信徒”,极喜饕餮而食。他虽然喜爱演讲,但碰到饭后被人拉去作临时演讲,则是深恶痛绝。有一次他真的遇到了这种事,饭是吃了,盛情邀讲话,推无可推,只得作一次无可奈何的临时演讲。他说,诸位,我讲一个小笑话,助助消化--古罗马时代,皇帝常指派手下将活人投到斗兽场中给野兽吃掉,他就在撕吃活人的撕心裂肺的喊叫中和淋漓的鲜血中观赏。有一天,皇帝命令将一个人关进斗兽场,让一头狮子去吃。这人见了狮子,并不害怕。他走近狮子,在它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只见那狮子掉头就走,不去吃他了。
皇帝见了,十分奇怪。他想,大约是这头狮子肚中不饥,胃口不好,见了活人都懒得吃。于是,他命令放出一只饿虎来。饿虎两眼放着凶光扑过来,那人依然不怕。他又走到老虎近旁,向它耳语一番。那只饿虎竟也灰溜溜地逃走了。
皇帝目睛一切,觉得难以置信,他想,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法术令狮子饿虎不吃他呢?他将那人召来盘问:“你究竟向那狮子、老虎说了些什么话,使它们掉头而去呢?”
那人不慌不忙地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提醒它们,吃掉我当然很容易,可是吃了以后你得开口说话,演讲一番。”
林语堂平生演讲无数次,总是伴随着喝彩声、鼓掌声,可是,有一次演讲却被人“轰”下台去。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却并不是因为他演讲的失败。
世界笔会第36届年会在法国蒙敦举行。轮到林语堂发言,他向主席要求讲15分钟,但主席生硬地拒绝了,说别人发言都是5分钟,不可破例。林语堂也较真说,5分钟我不讲。这可急坏了同去的马星野,马去找大会主席商量恳请,主席终于答应10分钟;马又去找大会秘书长,秘书长答应说先安排10分钟,如果林语堂讲满10分钟尚未结束发言,则仍可讲下去。林语堂接受了这个安排。
林语堂登台后,全场鸦雀无声,他讲得也很投入。不知不觉,已满10分钟,主席说时间已到,请林结束发言。林语堂真正发怒了,他愤而不讲,径直走下台,与会者正听得人神,对主席的粗暴处置极不满。于是一致热烈鼓掌,希望林语堂讲下去。主席也显得很尴尬,只得默认了与会者的欢迎。但林语堂却说什么也不肯再讲下去了。于是,永远地留下了这次半截子的精彩演讲。
林语堂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绍古老的东方文化,在西方人面前塑造了一个东方哲人的形象。在西方人心目中,林语堂是一位才华横溢、举止乖张、又具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东方圣贤哲人;他肯定有着一把大胡子,有着一颗硕大无比的智慧的脑袋。林语堂曾说过,他不愿去西方人中间演讲,生怕破坏了他们的想象。但他还是去演讲了,结果是他的演讲更增强了西方人的好奇,使他们倾倒。
1936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一届全美书展,这个书展是由《纽约时报》和“全国书籍出版者协会”共同主办的。主办者安排了一个作家演讲的项目,他也在被请之列。当时,他的《吾国吾民》等书正高居畅销书榜首,他的名字正风靡美国读书界。美国读者正欲一睹他的风采。
展开余下试题
轮到他演讲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以风趣幽默、机智俏皮的口吻纵谈了他的东方人的人生观和他的写作经验。那天,他一反他在欧美大众场合着西装的习惯,打扮得像在国内一样,穿着一身蓝缎长袍,风度潇洒,慧气四溢。虽然不像美国读者预先期望的那样留一把大胡子、长一颗大脑袋,也足以表现出东方民族自然逍遥、无拘无束的精神。热心的听众被他娴熟的英语、雄辩的口才以及俏皮的演讲所折服,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听得正入神,他却卖了一个关子,收住语气说:“中国哲人的作风是:有话就说,说完就走。”
说完,他拾起了他的烟斗,挥了挥他的长袖,飘然而去。听众们被他的这个举动弄得瞠目结舌,久久反应不过来。好些先生太太女士小姐们早就拟好了腹稿,准备待他演讲结束后举手发问,这也是西方人一般的礼数和规矩。可他这个东方人,简直有点莫名其妙,就这样,招呼也不打一个,讲着讲着,人就不见影儿了。
相关链接: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若贝尔文学奖提名。他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林语堂先生所热切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的厨子,有个日本太太”。
B.林语堂平生演讲无数次,总是伴随着喝彩声、鼓掌声,可是有一次演讲却因为外在因素而“败走麦城”,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C.林先生在法国蒙顿留下的那个“半截子”的演讲,说明他个性倔强,对别人的粗暴干涉非常愤怒。
D.林语堂曾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若贝尔文学奖提名,这表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学术研究与作品翻译方面的成绩。
(2)由“致力于传播东方文化”部分,可以看出林语堂那些特点?
(3)林语堂吃了人家的请,盛情难却,杜撰了一个古罗马的故事,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吗? 他在美国演讲的时候,为什么“讲着讲着,人就不见影儿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语堂提倡幽默文学,做了“幽默大师”;鲁迅却强烈反对,他认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是没有幽默可言的,“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对此你赞成谁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座城市重新翻修了老纺织厂,现在商场闪烁着现代霓虹灯,不过每个店面门无杂宾。
B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当天发布的每一项研究项目都与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C人都是有感情的,居高临下,装腔作势,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宣传,说服力会大打折扣,哪怕看上去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实际效果也不会好。
D在空间设计上,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有大师的深思熟虑,也能体现大师的鬼斧神工。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但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而且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B促进消费品工业升级,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C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处置、研判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
D龙煤集团和下属24万产业工人的窘境,只是目前大规模去产能动作的一个缩影;陆昊省长背负的压力与面临的信息沟壑,也是地方主政官员介入企业去产能过程的典型状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
近几十年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速度。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⑤⑥③④①B ⑥⑤④②③① C⑥①②④⑤③D②④③⑥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超过20字(含标点符号)。(6分)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①________,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课件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② ,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的人越来越多,③ ,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17.下图是福州地铁标志图,图案为绿色,它把作为福州市树的榕树融入其中。请写出它的构图要素和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五、写作(60分)
18.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客户的订单快把福特公司销售处的办公室塞满了。每一辆刚刚下线的福特汽车都有许多人等着购买。突然,福特公司一台电机出了毛病,几乎整个车间都不能运转了,相关的生产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公司技术人员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更谈不上维修了。福特火冒三丈,别说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钟,对福特来讲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有人提议去请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来帮忙。斯坦门茨仔细检查了电机,然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对工作人员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照办了,令人惊异的是,故障解除、生产立刻恢复了!谈及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1万美元?就只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号就是“月薪5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待遇——为了这5美元月薪,全美许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从各地纷纷涌来。看到大家迷惑不解,斯坦门茨转身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福特听到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读了这个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有了某种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选好角度;②明确立意,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
上一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下一篇: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龙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