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670 2016-06-03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0]
楚水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含答案)
楚水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含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总分:160分)
命题人:张虎洪 审题人:沈翠莹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上大规模 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造句热,使“微博@喃东尼” 。事实上,现在它已经和“猴赛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词语一样,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些词语逐步 成了我们聊天必备的词汇,否则就显得“out”了。
A. 暴发 名声大噪 演绎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C. 爆发 声名鹊起 演化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很多的德国评论家来说,格拉斯的作品实属是他自视清高、禁欲苦修和传统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B.华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有关部门接到投诉或申请后应当受理并告知办理的时限、程序。
C.他是真正地从一个艺术家和亲历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那段耻辱的历史,所以他能够用艺术的构思来创作这张震撼性、史诗性的作品,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D.“行者精进,忍者不悔”是高仓健的座右铭,高洁的人品固然让他誉满天下,而高超的演技更是让合作者和朋友们对他念念难忘的原因所在。
3. 下列各句中,未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 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⑥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⑥①⑤
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地县委县政府向媒体表态,目前排放红色污水的源头已经找到,后续整改工作正在落实,水环境质量攻坚战一定会取得胜利。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真心期待,新时代的中拉合作交流之船能破浪前行,造福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与拉美的近20亿人民,续写历史的新辉煌。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与少年班代表座谈时,老校长深情勉励同学们珍惜伟大时代,以立志成才和不懈奋斗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
浏览完整试题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是这样,如果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不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能力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鲍泉,字润岳,东海人也。父机,湘东王谘议参军。泉博涉史传,兼有文笔。少事元帝,早见擢任。及元帝承制,累迁至信州刺史。太清三年,元帝命泉征河东王誉于湘州,泉至长沙,作连城以逼之,誉率众攻泉,泉据栅坚守,誉不能克。泉因其弊出击之,誉大败,尽俘其众,遂围其城,久未能拔。世祖乃数泉罪,遣平南将军王僧辩代泉为都督。僧辩至,泉愕然,顾左右曰:“得王竟陵助我经略,贼不足平矣。”僧辩既入,乃背泉而坐,曰:“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泉,锁之床下。泉曰:“稽缓王师,甘罪是分,但恐后人更思鲍泉之愦愦耳。”乃为启谢淹迟之罪。世祖寻复其任,令与僧辩等率舟师东逼邵陵王于郢州。
郢州平,元帝以长子方诸为刺史,泉为长史,行府州事。侯景密遣将宋子仙、任约率精骑袭之。方诸与泉不恤军政,唯蒲酒自乐,贼骑至,百姓奔告,方诸与泉方双陆,不信,曰:“徐文盛大军在东,贼何由得至?”既而传告者众,始令阖门。贼纵火焚之,莫有抗者,贼骑遂入,城乃陷。执方诸及泉送之景所。后景攻王僧辩于巴陵,不克,败还,乃杀泉于江夏,沉其尸于黄鹄矶。
初,泉之为南讨都督也,其友人梦泉得罪于世祖,觉而告之。后未旬,果见囚执。顷之,又梦泉著朱衣而行水上,又告泉曰:“君勿忧,寻得免矣。”因说其梦,泉密记之,俄而复见任,皆如其梦。
泉于《仪礼》尤明,撰《新仪》四十卷,行于世。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
A.世祖乃数泉罪 数:责备
B.乃为启谢淹迟之罪 淹:拖延
C.泉为长史,行府州事 行:执掌
D.后未旬,果见囚执 见:看见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僧辩既入,乃背泉而坐 其友人梦泉得罪于世祖,觉而告之
B.因出令示泉 因说其梦,泉密记之
C.锁之床下 执方诸及泉送之景所
D.其友人梦泉得罪于世祖 撰《新仪》四十卷,行于世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泉因其弊出击之,誉大败,尽俘其众,遂围其城,久未能拔。(4分)
(2)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4分)
9.根据文本,说说方诸和鲍泉失败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天倪:天际
(1)联系全诗,概括诗人“心常怯”的原因。(3分)
(2)赏析颔联“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的艺术效果。(5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苟子《劝学》)
(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8)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中 药 飘 香
杨 忠
①闻着煎药时四溢而出香气弥漫的中药,心又回到儿时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汤药更浓烈的亲情氛围之中。
②在我蹒跚学步的那段日子,母亲带我到乡下外公家小住。母亲为外公煎药,冒出香气,当我最近距离地闻到从一只被炉火熏黑的砂锅里散发的草药味时,心里存有一种神秘和敬畏。那药是母亲冒着冬雪走了几十里山路,叩开一家早已打烊了的药铺抓来的。外公病歪歪地喝着母亲连夜煎熬冒着热气的汤药,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也许是母亲的孝心和精神感动了上苍,才有如此神力。从此,我们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中药敬若神灵。外公风烛残年与药锅为伴直到去世,享年89岁。
③我是家中宝贝,病灾不断:小时候出麻疹、痄腮,稍大患肾炎、肝炎,还曾被滚沸的汤药烫伤。因此,外公用过的那个有年头的黑乎乎、脏兮兮的药砂锅,又被母亲找了回来,母亲用清水一洗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孙孙,那药砂锅熬出来的中药有神力呢。”我的命几乎是泡在“苦水”中熬过来的,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与汤药结缘,那是又令人惧怕又让人感觉亲切的苦味。“良药苦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双关语,虽不懂其意,但我知道对我一定有好处。
④记得我成人之前母亲一直为我煎药。煎药很有讲究,她说:“煎药如同进庙上香,要心诚,不能乱说话,身子也要干净,否则,这药效就不好。药渣更不能随意乱倒,要倒在人气旺的岔路口,让众人把病带走,吃药的人病才能好。”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还要换一身干净的衣裳,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倒药渣时更要走好远的路。母亲煎药时的背影和炉火映红的脸庞很好看,至今仍烙在我心里„„
⑤煎药的流程是中国人独有的,从开始懂得中药能治病到今天.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氛围,一样的心情。洗锅,浸药,生炉。下锅有先后之别,火候有文武之分。解表药用“武火”,滋补药用“文火”;矿石、甲壳、兽角类药“先煎”,药引或粉末状药“后下”。久病成医,耳濡目染,我已熟知其道。
展开余下试题
⑥多年之后,我读到清代怪杰石成金《传家宝》中“煎药”一节,有这样的句子:“煎药时要老诚人细心看守,不可炭多火急而沸出,亦不可过煎而药枯,火候得宜则药之气味不损,自得速效矣。”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不假他人,其认真劲儿就不难理解了。
⑦而现在父亲、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了,中药的香气也渐渐散去。
⑧想起小时候生病的日子,想起母亲为我煎药时的情景,不免黯然神伤。母亲病重时,我一直守着她,就像当年我生病她守着我一样。母亲守旧固执,不愿看西医,执意要吃中药,我为她请了最好的中医。而那只用了很长时间的药砂锅,经过几次搬家早已不见踪影。母亲很迷信,她说:“外公用了它,病治好了,活得长寿;你用了它,许多病也治好了,如今养得白胖壮实。看来我不行了。”母亲的话很灵验,正如她说的那样,她不久离我们而去。
⑨我时常在想,五味俱全的汤药犹如漫漫人生,也包含生活的滋味。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举起酒杯,醉的是红尘,端着茶杯,泡着的是日月。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偶尔喝点汤药,益于病体,也是一种提醒与思考。汤药入口,一股暖流在肚肠里奇妙地跳荡,使人感受到一种因苦味而带来的淡淡感伤,使人想起吃苦对生命的意义。这是对人更深的益处,亦如世事从兴而衰,正像人体从健而弱。一碗由砂锅倾出的热的苦水,从口腔到胃肠的距离之中,让人从兴奋到镇定,使人想起生命本身。我认为,中药的本质也许是诠释生命意义的哲学过程。
⑩中药飘香的日子,其实就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有删改)
12. 第①段中说“亲情”比汤药更“浓烈”,文中用了哪几件事表现这种“浓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末尾说“至今仍烙在我心里”,简述“烙”在“我”心里的具体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分析煎药的砂锅在文中的作用。(6分)
15. 作者在第⑨段中讲了哪些生命和生活的道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
①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术欣赏的关键,是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欣赏者太远。太远了,与人无关,就无法欣赏。于是,不失去距离,又不能太远,就成了一门关于距离的学问。
②对此,布洛提出“距离的二律背反”。有两种力出现在审美经验中,一种将人拉向对象,一种将人拉离对象。只有两种力量维持了一种平衡,审美欣赏才有可能。
③将人们吸引向对象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对自然的爱好,是从中看见生活、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爱好,是从中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向往。
④但是将人们从对象拉开的那一股力量,则比较难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过度生活化是危险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党;英国绅士们警告:保持你的距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过于挤在一起,就激发了低级趣味,滑入到危险的关系之中。还有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艺术就是要与生活不一样。纵观文学艺术的历史,有着大量非现实主义---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写作的作品。从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影视动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写作的文学和艺术,都在有意偏离生活。这时,艺术的力量不是像绳子一样拉着欣赏者,不让欣赏者滑向危险的生活,而是有一种魔力,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⑤距离由此取得了新的含义,有了肯定性的力量。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⑥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⑦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家通过风景的描绘,增强了人们对风景欣赏的能力。艺术家也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推动着人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⑧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的含义。(6分)
18.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6分)
七、写作(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楚水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
文科附加题部分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同群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是故威立而不废,聪明先而不毙,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达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无所逆。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揖者,不能游而绝江海。
(《淮南子•主术训》)
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同群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
21.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 (朝代)皇族淮南王 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2分)
22. 君主如何才能让“贤者尽其智,不肖者竭其力”?请用文中原句作答。(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小说第三回中桃园三结义的盟誓就决定了三人名为君臣、情同骨肉的关系。
B.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收入了15篇小说。这些作品真切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民众生活画卷,刻画了阿Q、狂人、孔乙己、祥林嫂等一批典型人物形象。
展开余下试题
C.《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者通过《边城》,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D.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借助老葛朗台这一形象,展现出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
E.在《子夜》一书中,茅盾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上海的方方面面。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战争,扩大了作品的容量,“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
24.简答题 (10分)
(1)《红楼梦》中有一判词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的主人公是谁?“才自精明”的表现有哪些?(5分)
▲
(2)兵法中有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中有“瞒天过海”一计,《三国演义》谁使用过这一计策?请简述这一事例。(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国语》诸语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25.国语为何不是“经”书?请根据文意简要概述。(6分)
26. 作为“经”要具备哪些特点?(5分)
27. 根据文本,请你说说《国语》不是“经”书,却能维持“春秋外传”声誉的原因有哪些?(4分)
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C(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名声大噪 :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演变,变化发展。)
2.B(A“实属”与“是”重复;C“震撼性”和“作品”不搭配,应为“具有震撼性的”,D“高洁的人品”和“高超的演技”调换)
3. B 拟人。
4. B(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①③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层次;根据③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①③。②⑥⑤④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⑥句中的“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④承⑤句,由“我”到“物我”。)
5.A (该语境强调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应及时弥补和改进;不符合“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再出发”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D(“见”表被动,被。)
7.B(A表修饰/表顺承B于是,就C代词/动词,到D引出动作得对象/在)
8.(1)鲍泉又趁他疲困出击,萧誉大败,鲍泉俘获他许多兵士,于是包围城池,但久攻不下。(因,弊,遂,拔,各1分)
(2)鲍郎有罪,令旨让我锁拿你,你不要因为旧友的情意而怀有希望。(所,故意,见期,句子通顺各1分)
9.(1)不恤军政,整日玩乐;(2)盲目轻敌。(每点2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⑴边塞行军的单调与艰苦;边塞路途遥远;远离家乡,对周围环境的陌生与畏惧。(每点各1分)
⑵对比:“地角”“天倪”都极言边塞之远,而雪中的寒冷与火处的热则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一行一宿形成对比,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这样的长久。(手法1分,分析4分)
⑶对边塞行军单调又艰苦生活的怯惧;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有故乡的明月陪伴的慰藉之情。(每点1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 (1)靡有朝矣 (2)声非加疾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 (4)可以横绝峨眉颠
(5)无边落木萧萧下 (6)风霜高洁 (7)凌万顷之茫然 (8)峰峦如聚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 ①母亲不畏艰难为外公抓药、煎药;②母亲虔诚地为“我”熬药与非常讲究地倒药渣;③“我”为母亲尽心尽力地治病。(第①③点各1分,第②点2分
上一篇: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2016年5月7日9:00—11:30)
下一篇:
2015年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十一)(期末A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楚水实验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